透析患者的感染监测管理

2020-07-03 06:48王岚枫陈志平通信作者衷敬华王润秀陈淑娟
医疗装备 2020年11期
关键词:感染率我院血液

王岚枫,陈志平(通信作者),衷敬华,王润秀,陈淑娟

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该治疗具有长期性与侵袭性的特点,加之患者的基础疾病及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受损等状况,导致透析患者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有研究显示,感染已成为长期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国外各大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对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的定义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导致感染事件的识别较低;医院感染防控负责整个医院的感染监控,但对于透析患者感染报告仅限于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染病与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上报数据的误差性及局限性导致无法有效预防透析患者感染事件[2]。因此,针对透析患者制定感染预防措施并高质量完成,记录对比感染发生率,能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个比较精准的指导方向。本研究自2019年1月起对我院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防控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实施感染监测管理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2018年1—12月未实施感染监测管理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46~75岁,平均(66.54±3.25)岁;病程1~8年,平均(5.24±0.65)年;透析时间5个月至7年,平均(3.86±0.46)年。观察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46~78岁,平均(66.59±3.31)岁;病程1~9年,平均(5.26±0.67)年;透析时间6个月至7年,平均(3.88±0.4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包括维持透析室干净整洁、病情监测、例行消毒隔离、常规无菌操作、安抚患者情绪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感染监测管理。(1)感染监测管理知识培训:对血液透析室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同时,将血液净化管理规范中相关要求与我院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适用于我院的感染管理制度、血液透析操作规范、安全管理制度等;定期组织感染相关知识考核,合格人员可上岗工作,不合格人员要再次进行培训考核,对于多次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相应处罚,情节严重者可酌情调离血液透析室岗位。(2)环境监测管理:定期对透析室进行消毒通风,确保透析室干净整洁;对透析室内人员流动进行限制,无关人员禁止进入,同时禁止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家属进行探视,避免引起感染;患者结束治疗后,要及时清理床位及地面,定期采取室内物体表面样本进行细菌培养。(3)日常活动检测管理: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每日上午及下午分别对患者体温、血压、脉搏等进行测定,并定期检测患者白细胞、肝肾功能等指标,便于尽早发现感染,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为患者定制相应的运动及饮食计划,在增强自身体质的同时,确保营养良好;向患者讲解感染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危险性、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等,提高患者认知,避免因常识问题而引发感染。(4)仪器监测管理:透析室内所有使用的仪器均要定期检查与消毒,确保仪器功能处于完备状态,可正常使用;加强对透析仪器运行状况的巡视,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处理;患者使用后要及时清洁,做好消毒工作。(5)透析操作检测管理:在患者开始透析前,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评估,制定相关措施预防突发事件;血液标本要正确放置,避免混淆引起感染;内瘘穿刺及导管护理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避免多次穿刺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临床评价

(1)感染率:比较两组感染发生情况。(2)管理质量:在感染监测管理实施前后发放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感染知识、消毒隔离质量、感染监测与预防3个方面进行调查,每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医护人员执行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率为6.00%(6/100),低于对照组的15.00%(1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0,P=0.038)。

2.2 两组管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感染知识、消毒隔离质量及感染监测与预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管理质量比较(分, ±s)

表1 两组管理质量比较(分, ±s)

组别 例数 感染知识 消毒隔离质量 感染监测与预防观察组 100 91.35±3.58 93.55±1.24 93.21±1.05对照组 100 82.38±5.24 89.21±2.31 85.25±2.47 t 14.135 16.554 29.658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全国性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血液透析是改善该类患者病情的常用方式之一[3]。血液透析是一种侵袭性操作,涉及多个复杂环节,感染风险贯穿整个透析过程,且长期透析会对患者免疫功能造成影响,降低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导致透析患者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4]。研究显示,医院感染患者中,约24.0%~34.8%为透析患者[5]。因此,增强血液透析室感染监控可减缓病情加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和抗生素的使用,使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避免浪费。

感染监测管理是我院对潜在及现有风险进行综合分析、针对预防的一种管理方式,可有效完善我院感染相关管理制度,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养,利于降低院内感染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感染知识、消毒隔离质量及感染监测与预防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感染监测管理可有效降低透析患者感染率,提高管理质量,增强血液透析室人员感染预防能力及风险识别能力。分析原因如下:我院实施感染监测管理之后,结合国家相应法规有效完善我院规章管理制度,并进行相应的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相关管理制度的认知,使其掌握血液透析感染相关风险,增强其对风险识别及预防能力,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增强对我院环境及患者日常生活的管理,有效确保血液透析室处于无菌环境,并改善患者生活饮食习惯,提高机体抵抗力;此外,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将责任落实至个人,奖罚分明,利于调动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的能动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增强感染预防质量。

综上所述,感染监测管理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感染风险的预防能力,降低透析患者的感染率。

猜你喜欢
感染率我院血液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多彩血液大揭秘
侦破血液迷局,真相只有一个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