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践操作 在活动中构建“面积”概念
——“什么是面积”教学纪实与评析

2020-07-03 08:48执教者大庆市祥阁学校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硬币正方形面积

执教者 大庆市祥阁学校 赵 明

评析者 大庆教师发展学院 王 利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面积概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做个游戏吧!给两个图形涂颜色,看哪个同学先涂完。(在黑板上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图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游戏不公平,两个图形大小不一样,第一个图形要涂的面小,学生涂得快。

师:同学们,你们真善于发现问题。正如你们所说,刚刚我们涂的两个平面图形,它们的大小不一样,这里面又藏着哪些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大小。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问题串一:(出示书中三幅图片。)

引导学生看一看,比一比。

师:请同学们独立观察,看一看、比一比数学书和语文书,哪本封面大?可以借助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进行操作比较,并和小组同学说清你的想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动手操作。)

生1:我把两本书摞在一起发现数学书比语文书封面大。

生2:我是用我的手掌测量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的。通过测量我发现数学书大概有我的6个手掌大,语文书大概有我的4个手掌大,所以数学书大。

生3:我要给这位同学提个建议,你应该强调数学书的封面和语文书的封面。

师:你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孩子。

生4:我是使用正方形测量它们大小的,数学书封面有7个正方形那么大,语文书封面有5个正方形那么大,所以数学书的封面大。

生5:我是用我的文具盒测量它们大小的,通过测量发现数学书封面大。

师:你们真了不起,想出这么多的好方法!通过比较发现数学书比语文书封面大。

师:现在,请同学们比一比1元硬币的面和1角硬币的面哪个大。

生:我把1元硬币和1角硬币重叠在一起比较的,我发现1元硬币的面大。

师:你也用了重叠的方法比较出了两枚硬币的面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用我的橡皮测量它们面的大小,1元硬币大概有我一块橡皮那么大,1角硬币大概有我半块橡皮那么大,一元硬币的面大。

师:你们真是个爱思考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再来比较这两片树叶的叶面哪个大。

生1:拿出手中准备好的两片树叶,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并汇报结果。

生2:我在一张纸上画了很多大小相等的小格子,然后把树叶放上,用笔描出叶子的形状,看纸上圈出的格子数,哪个占的格子多哪个叶面就大。

生3:我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树叶的面积,看哪个树叶占的格子多哪个叶子的面就大。

师:你们两个的方法比较相似,实际上都是用数格子的方法。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刚才我们比较了书的封面、硬币的表面、树叶的叶面,这些都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它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就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它们有的大有的小。(板书:大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面积。)

师: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摸一摸面积吗?

生1:门的表面的大小就是门的表面面积。

生2:练习本的表面的大小就是练习本封面的面积。

生3:黑板的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

师:同学们说得真完整!那么你们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呢?

生1:都是平的。

生2:光滑的。

师: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面积?请同学们认真思考。

生1:我们学过的角没有面积。

师:为什么?

生1:角只有两条边,是开口的,没有面。

生2:角不是封闭图形。

师:你用词真准确,平面图形中必须是封闭图形才有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下什么是面积?

生: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

问题串2: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师:谁能说说哪个面积大?

生1:正方形面积大。

生2:长方形面积大。

生3:一样大。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同,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你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就能判断出来吗?

生:不能。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同学们独立想清,想办法比一比,动手做清,然后在小组内说清你的方法。

(全班交流汇报比较方法。)

生1:我是将两个图形重叠,然后把剩下部分剪下来,再拼到一起进行比较的,发现正方形面积大。

师:这种方法非常好,通过剪拼能很清晰地看出哪个面积大,哪些同学用这种方法了?(部分学生举手。)

生2:我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长方形摆了15个小正方形,正方形摆了16个小正方形,正方形比长正方形数量多,正方形面积大。

师:你的思路很清晰,其他同学听清他的方法了吗?

生:听清了。

师:同学们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我用画格子的方法,我画大小相等的格子,长方形画了15个格子,正方形画了16个格子,所以,长方形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大。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其实,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看长方形和正方形里各包含几个已知的图形,含有个数多的那个图形,它的面积就大。

师:(出示淘气的方法。)“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比较”的方法可以吗?

(生讨论。)

生1:不对,这种方法求的不是面积。

生2:这不是求周长吗?

师:刚才同学们说淘气的方法不对,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能验证为什么不对。

问题串3:出示方格图

师:在右面的方格中画出3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想清怎么画,然后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画法。

展示学生的图形。

师:看到这些图,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1:它们都占7个小方格。

生2:我发现它们都是不规则图形。

生3:我发现这些图形面积相同。

生4:我要补充他的说法,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师:你补充得很全面。

师:请你们再数一数每个图形的边线总和。

生:在数的过程中发现边线总和不一样。

师:边线总和实际上就是图形的什么?

生:周长。

师:你们又发现什么了?

生1:我发现它们的面积相等。

生2:我发现它们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相等。

师:刚才你们通过数边线和的方法,验证了淘气说的方法是错误的。

三、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1.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2.如图,用方砖铺满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

四、回顾反思,提升能力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你们通过多种方法比较了面积的大小。数学源于生活,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寻找数学的奥秘。

评析:

本节课教师采用了“情境+问题串+六清”的方法展开教学。教师创设情境,通过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每个学习活动中,都能注重“六清”教学策略的渗透,注重小组协同学习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度。

概念教学,如果就概念讲概念,就成了生搬硬套的灌输知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日后的学习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本节课教师在面积概念的教学上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概念的本质属性,再逐步构建概念。

以往在学完面积后,学生容易混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其重要原因是在面积教学时缺乏对线和面关系的及时梳理,问题串2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让学生经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过程。教师能尊重学生的想法,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在方格图中画面积相等图形,让学生很清楚地认识到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周长不一定相同。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教师在尊重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面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何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构建,建立面积的空间观念是本节课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从生活入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当然,没有完美的课堂。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积时,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摸门、练习本、黑板等物体的表面。在这个环节,可以适当拓展到立体图形的表面,为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作铺垫。此外,教师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有些单一,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评价方面多下功夫,让数学课更加生动、有趣。

猜你喜欢
硬币正方形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剪正方形
让硬币飞
剪拼正方形
巧移硬币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