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环游鼓浪屿

2020-07-03 08:56
闽都文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郑成功鼓浪屿

章 武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成千上万只白鹭飞来栖息……

于是,人们就把厦门岛称为鹭岛,把厦门岛与鼓浪屿之间的厦鼓海峡,称作鹭江。

我们乘坐游船从鹭江出海环游鼓浪屿。对岸的鼓浪屿渐行渐近,日光岩、八卦楼、钢琴码头,连同码头左侧岸边那一母二幼、活蹦乱跳的白海豚雕塑,全都历历在目。接着,船头往左一偏,按顺时针方向,开始了360度的环岛之行。

正值早春时节,风从海上来,多少有点寒意。年轻的游客们不怕冷,全都上了顶舱。我则安然端坐在底舱温暖的沙发上,隔着舱门和舷窗,静静地听涛,观海,赏读眼前徐徐展开的鼓浪屿长轴画卷。几十年来,我不知多少次来到鼓浪屿,或晨登日光岩观日,或夜游皓月园赏月,或漫步于菽庄花园的四十四桥之上,远观海潮如千万匹白马从天际席卷而来……可惜每次都来去匆匆,我所能观赏到的,其实都只是海上花园的某一个小角落,尽管玲珑剔透,美不胜收,但对全岛的山海大观,却总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好在到了晚年,总算有这一次迟到的海上环鼓之旅。

俯瞰鼓浪屿

由于人在船上,船行海中,呈现在我眼前的鼓浪屿,全都是在不断移动与变幻中的远景,加上又是阴天,能见度有限,一切全都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但这样也好,因为它省略掉许多局部和细节,分不清团团簇簇的绿云中,哪是榕树、木棉、凤凰木、柠檬桉或旅人蕉,辨不出层层叠叠的楼厦里,哪是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或带有闽南红砖大厝建筑元素的东西合璧式……但与此同时,全岛的海岸线及天际轮廓线,反倒明晰起来,多方位、多侧面、多角度的远景图,便渐渐延伸、扩展成鼓浪屿立体式的全景图。

于是,我从中第一次发现,小小的鼓浪屿,其实小中见大,内里大有乾坤。就拿山来说吧,全岛叫得出名字的山,就有龙头山、鸡母山、笔架山、燕尾山、英雄山等等,尽管它们海拔高度都不足百米,但层峦叠嶂,高低起伏,却也把全岛的天际轮廓线,勾画得错落有致,显得颇有气势。其中,位于天际轮廓线的最高端,自然就是龙头山了,它与厦门岛上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两山山势,犹如生龙活虎,民间因而有“一龙一虎守厦门港”之说。龙头山的主峰,就是大名鼎鼎的日光岩,它原名晃岩,据说1647年郑成功来此,觉得此间风景远胜于他幼时在日本所见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改称为日光岩。

日光岩

从船上远眺日光岩,可明显看出它由一竖一横两大巨岩组成。其中,竖者为峰,显得挺拔、雄伟,大气磅礴;横者为基,又显得浑厚、壮实、稳重,底气十足。环岛一周,日光岩时近时远,时胖时瘦,时而拔海而起,高悬头顶,时而退往远处,在群峰背后露出一头,但它始终冠盖全岛,是全岛的核心和灵魂。如果说,鼓浪屿是一个淹没在海中的石头巨人,那么,它就是巨人探出水面,高高昂起的头颅!正是它,每天迎来朝旭的第一抹曙光,每晚抖落夕照的最后一片晚霞,给小巧玲珑的鼓浪屿增添了万千气象!

鼓浪屿的天际轮廓线以波澜起伏、气势不凡令人肃然起敬,鼓浪屿的海岸线,则以凹凸有致、玲珑剔透而动人心弦。鼓浪屿海岸线全长6.1公里,内含7处峭壁带、8个小海湾、9个小半岛、10处礁石群,大大小小40个景点……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小小的鼓浪屿,居然像千手观音般向四面八方挥动玉臂,让海岸线像轻柔的飘带一样,一会儿远远地抛了出去,一会儿又轻轻地旋了回来,同时,它又像璎珞一般串起了许许多多的红玛瑙、绿翡翠、蓝宝石!

如此曲折优美、丰富多彩的地形地貌及海岸景观,若要用移步换形的手法一一写来,显然,远非我的笔力与本文的篇幅所能承受。那么,退而求其次,就让我试说一下我印象最深的几处吧!

首先是峭壁带。过去,鼓浪屿的海岸线在我印象中多为半月形的海湾、金黄色的沙滩,那是得天独厚的海滨浴场,光洁而又平坦,柔美而又浪漫。今天环鼓一游,方知鼓浪屿还有多处险峻的悬崖峭壁,如刀劈斧削一般,从山巅直插海底,直挺挺,赤条条,光秃秃,硬邦邦,其落脚处,可谓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好一派水石相搏、山海交响的壮丽景观!尤其是英雄山一带,连新建的环岛路到此,也只能穿越长达百米的山洞隧道而过,让载满游客的一溜电瓶车,暂时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听说,此山原名旗尾山。1949年10月15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31军和29军,开始对厦门发动跨海之战。当日18时,31军271团与277团各两个营的船队,在支前船工的协助下,顶着海上的险风恶浪,冒着国民党守军明碉暗堡的密集炮火,在此抢滩登陆。激战中,271团团长王兴芳等指战员及张锦娘一家支前船工共560人壮烈牺牲,以身殉国。为了缅怀先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厦门人民把旗尾山改名为英雄山,并在山上建起浩气长存的英雄园。同时,作为历史的见证,山上的明碉暗堡,也一律予以保存。由此可见,人们并没有忘记:和平宁静的鼓浪屿,也曾有过战火与硝烟、流血与牺牲。

半月形的海湾

英雄山陡峭石壁下的环岛路

鼓浪屿的石头,不仅高耸为峰,笔立为崖,还以各种造型、各种色彩,在紧贴岸边的海中,组成大大小小的礁石群。它们之中,以石相称的,有鼓浪石、印斗石、剑石;以礁命名的,则有灯塔礁、鹿耳礁、江心礁、章鱼礁、将军礁……它们或孤峰独耸、砥柱中流,或钩心斗角、聚合成群,或光洁如镜、灿若云霞,或遍体鳞伤、色黑如墨;更有无数裂隙与沟槽、洞穴与孔窍,迎送天风,吐纳海浪,弹奏起惊天动地的交响乐。大自然以其千万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把它们精雕细刻成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船行一侧,如同进入水上的石雕艺术长廊,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鼓浪石

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西南角的鼓浪石,因为“先有鼓浪石,后有鼓浪屿”,整个鼓浪屿就是因它而得名的。据专家考证,唐宋时的鼓浪屿,还只是个荒凉的小沙洲,洲上巨石满坡、绿草丰茂,但却渺无人烟,人称圆沙洲、圆洲仔。宋代末年,才有对岸嵩屿的渔民,因出海捕鱼遇风,到此暂避风浪。到了明代,圆沙洲上的居民越来越多,而且修了庙宇。人们发现海滩上屹立一块巨岩,中间裂开一个大洞,潮涨潮落时,风吹浪打,咚咚作响,俨如击鼓,于是,便称它为“鼓浪石”,久而久之,整个圆沙洲也就名为“鼓浪屿”了。如今,沙滩向外延伸,这块鼓浪石已端坐在海岸之上,虽然再也不能鼓浪扬声,但却成为一处受人喜欢的海蚀景观。远远望去,巨石中部那一人多高的岩洞,有游人正在钻进钻出,岩顶斜斜长出的一棵小松树,在海风中飘动成一面绿色的旗帜,更有一群白色的海鸥在其上下翔舞,让这一景点充满激情与浪漫,难怪有好几对新郎新娘正在这里拍婚纱照呢!至于鼓浪屿东南角覆鼎岩附近的礁石群,其内涵就更丰富了。

覆鼎岩,顾名思义,其形状有如一只倒扣在海中的大铁锅,闽南人崇古,把锅称为鼎。它海拔29.5米,三面临海,一头靠岸,地势险峻,气势不凡,并与海中的剑石、印斗石鼎足而立。传说郑成功挥师东征之前,命士兵“拆除军灶,掀锅鼎于海中”,接着,又把自己随身佩带的一柄宝剑和携带的一颗玉印相继抛入海中,以示不逐荷夷誓不回师之壮志。于是,人们就把这三块天然巨石称为覆鼎岩、剑石与印斗石。1985年8月27日,正值郑成功诞辰361周年,厦门人在覆鼎岩上建成了巨大的郑成功人物雕像。像高15.7米,由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其设计者为中央美术学院女教授时宜。此番,我从船上隔海瞻仰,但见英姿勃发的郑大将军,身着盔甲,手按佩剑,身后的大披风,随风飘扬,如大鹏鼓翼,凌空欲飞。我虽看不清他的脸部表情,但其目光所注视的方向,不正是金门及其背后的台湾宝岛吗!挥师东渡的雄图大略、驱荷复台的必胜信念,在这海阔天空的大背景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艺术体现。

这时,风浪大了起来,千万朵雪浪花在礁石群中盛开怒放,一群群鸥鹭逐浪狂舞,又有一架客机,从头顶上轰鸣而过……忽然间,我觉得眼前的鼓浪屿,变成古代的一艘艨艟巨舰,头顶上的日光岩,是舰上帅旗飘飘的桅杆,覆鼎岩则如同舰首的甲板,老船长郑成功正迎风伫立,率领船队向台湾宝岛方向乘风破浪……我以为,这是鼓浪屿环岛行中,我所看到的最令人心驰神往、荡气回肠的一幅画面。

鼓浪屿,鼓浪屿!

覆鼎岩上矗立着郑成功雕像

海上环游一圈,我看到了鼓浪屿的另一面,也可能是最本质的另一面:秀丽中的壮丽,阴柔中的阳刚,婉约中的豪放!我终于明白:

你,既是海上的一座花园,更是一艘不沉的战舰;

你,既是月光下的睡美人,更是风浪中一往无前的堂堂大丈夫;

作为全国钢琴密度最大的琴岛、音乐岛,你用千百架钢琴与千万年海涛所共同弹奏出的乐曲,不光有温柔的摇篮曲、浪漫的小夜曲、欢快的圆舞曲,更有气壮山河的正气歌、惊天动地的英雄交响乐!

猜你喜欢
郑成功鼓浪屿
学郑成功 我真成功
游鼓浪屿
鼓浪屿
厦门鼓浪屿之行
FATE, PLAY, LOVE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
郑成功:都是儿子毁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