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系统视角下英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构建
——以英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为例

2020-07-02 11:27汤云莹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倡议态度话语

汤云莹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文学艺术系,福州350002)

“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出访中亚国家期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同年10月在印尼国会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指的是连接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的陆地贸易线路。“一路”指的是途径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贸易线路。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外大量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同时也吸引了国内学界对国外媒体相关报道的广泛研究。这些研究多从政治、经济和新闻传播角度出发,且多数研究主要从美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进行考量,如周萃[1]等、韦宗友[2]和王晓昆[3]等。从语言学角度切入的研究主要考察美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如朱桂生[4]等和单理扬[5]。此外,也有从新闻学、语言学角度研究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斯里兰卡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如孙有中[6]等、苗吉[7]、汪波[8]和江潇潇[9]。关于英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的研究有赵雅莹[10]37等,其基于评价理论,对英国3家主流媒体的3篇报道中的态度词汇进行定量分析,认为英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是“虽存在些许疑虑……但还是被其巨大潜力与光明前景所吸引”;聂薇[11]依据功能语言学理论,揭示了英国主流媒体BBC在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期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经历了“充满疑虑—疑虑接纳—欢迎支持”三个阶段;另有钟馨[12]利用语料库方法,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探讨了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英国12份全国性报纸中“一带一路”话语的意义建构问题。

综上所述,国内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美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研究,对英国媒体态度研究较少。而考察英国媒体态度的研究,正如赵雅莹的自评——多数存在“缺乏足够必要的证据支撑”问题[10]41。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本研究拟从英国主流媒体(以下简称英媒)《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经济学人》等新闻网站,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40篇新闻报道,通过AntConc 3.4.4语料库检索分析工具,探析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和认知,同时结合评价系统理论揭示英媒在“一带一路”报道中的态度,探讨其态度立场的构建方式,以期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报道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一、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理论是Martin等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Martin等认为评价系统关注评价,旨在探讨和揭示语篇中可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方式[13]。评价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

态度子系统通过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小系统对词汇语法资源进行区分,从而揭示说话人/作者的立场及态度。情感系统主要涉及说话人/作者的感情。判断系统指说话人/作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对行为做出的评价。鉴赏系统则是从美学或社会价值角度对事物或现象做出评估。

介入子系统主要探讨说话人/作者如何“介入”话语表明价值立场。介入系统吸收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认为一切语言的使用,无论是口头话语还是书面话语,都具有对话性。在介入系统框架下,话语资源有单声与多声之分。单声话语以单纯性断言(bare assertion)呈现,不使用词汇语法资源介入,直接陈述观点,只提供一种立场,没有承认其他立场和声音的存在;而多声话语则表示可能存在另一个声音、另一种意见。多声话语从对话介入策略来看,又可分为扩展性多声和收缩性多声。扩展性多声通过接纳(entertain)和归属(attribution)扩大对话空间。接纳策略常见的词汇手段是情态动词。归属策略主要通过引语实现。收缩性多声则通过否认(disclaim)和公告(pro⁃claim)两种策略压缩对话空间。否认策略常见的词汇手段是否定词汇“不”“没有”等,或“尽管”“但是”等转折性连词。公告策略则以“当然”或“毫无疑问”等词汇公开赞成某观点,压缩对话空间。

级差子系统贯穿整个评价理论体系,关注态度的强弱增衰和介入程度,可分为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两部分。语势主要是在强度和数量方面对态度和介入的考量,分为强势和弱势。聚焦则是从典型性和精确度考察态度资源和介入资源。

简言之,评价系统就是一整套运用语言表达态度的资源[14]。评价系统透过对语言的分析,评价语言使用者对事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15]。本研究主要依据评价系统理论的态度和介入子系统,展开以下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语料与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从英国主流媒体《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经济学人》四大新闻网站,以“One Belt One Road”“Belt and Road”“Silk Road”为检索词,收集从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40篇共计24 515字的新闻报道为研究语料。并借助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AntConc 3.4.4,基于评价理论视角,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定位和认知是什么?

(2)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以怎样的方式构建了什么样的态度和看法?

(3)根据以上分析,今后我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可以做哪些方面的补充宣传与报道?

(二)研究方法

首先,本研究利用AntConc索引行语境共现功能(concordance),以“一带一路”的英文表达“One belt,One road”“Silk Road”“Belt and Road”为检索词,生成索引行,研究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定位与认知。第二,区分并统计正面描述、负面描述与中立描述的索引行的比例,结合评价系统中态度子系统,从情感、判断、鉴别三大范畴进一步对评价话语资源进行区分辨别,同时,结合介入系统探讨这些评价话语资源的声音介入方式,揭示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所持的态度和立场。最后,总结英媒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构建,分析并提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报道的相关启示与建议。

三、数据与分析

(一)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定位与认知

2015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同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对“一带一路”英文译法进行了规范。“一、在对外公文中,统一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英文全称译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一带一路’简称译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缩写用‘B&R’。二、‘倡议’一词译为‘initiative’,且使用单数。不使用‘strategy’‘project’‘program’‘agenda’等措辞。”[16]尽管如此,在英媒报道中,“一带一路”的英文除了国家的规范译名“the Belt and Road”,还有“One belt,One road”“Silk Road”和“OBOR”。以这些英文为检索词,共检出302条索引行。通过观察索引行,英媒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与描述如图1所示(因篇幅有限,仅展示索引行前30条截图)。研究发现,英媒使用“project”“plan”“initiative”“strate⁃gy”“policy”“scheme”“slogan”等词语来描述“一带一路”倡议。

图1 “一带一路”倡议英文名称表述索引行

研究进一步以“strategy”“policy”“initiative”“scheme”“project”“plan”“slogan”为检索词,人工筛除非“一带一路”的指代描述词,然后统计它们出现的频数,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一带一路”倡议的英文指代描述词

从表1可看出,“project”一词出现的频数最高,其次是“initiative”“policy”“plan”等。可见英媒更多倾向从经济层面去定位和认知“一带一路”倡议,将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描述为我国的一个重大工程项目(project)。同时,他们也认可“一带一路”是一个倡议(initiative)、一项政策(policy)或一个计划(plan)。这些词语的高频使用表明多数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没有持敌意或消极心态。

“plan”一词共出现105次,其中指代“一带一路”倡议的频数为50。在筛查中发现“plan”与“Marshall”的搭配,细读其语境,发现有英媒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相提并论,进行比较,并认为此倡议背后有巨大的野心。但这样搭配的频数仅为8,仅4篇报道里出现“Marshall Plan”。

另外,从表1可以看出,有报道将“一带一路”倡议描述为战略(strategy)、阴谋(scheme)或口号(slogan)。“strategy”一词出现的频数为30,在40篇语料中有15篇报道用了此词来描述“一带一路”倡议。“strategy”在汉语中常被译成“战略,策略”,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这个词的选用表明英媒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政治或军事战略。中国驻伊朗前任大使华黎明在参加西北大学“一带一路”专题研讨时就曾指出,对“一带一路”的定位中,要慎用或避免使用“战略”一词,以避免给外部世界营造不存在的威慑和敌意[17]。在我国对“一带一路”倡议英文译法进行规范后,英媒继续使用“strategy”的提法,表明了英媒对此倡议仍有政治或军事层面的审视心理。“scheme”和“slogan”出现频数较低,表明英媒对其存在消极看法。

总体而言,仅有少数英媒从政治或军事层面对“一带一路”进行消极构建,更多英媒从经济层面使用中性或积极的词汇去描述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认可“一带一路”是一个重大的工程项目和计划。

(二)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和立场建构

为进一步考察英媒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和立场,研究在302条以“一带一路”英文“One belt,One road”/“Silk Road”/“Belt and Road”为检索词的索引行中,根据其共现语境中评价词汇的正负意义进行正面、负面、中立描述的区分,并结合评价理论的介入子系统,对正面描述和负面描述的话语介入策略进行区分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正面描述、负面描述与中立描述的索引行和话语策略比例

从表2可知,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以中立描述为主,在索引行中所占比重约为47.35%。正面描述所占比重较负面描述小,约15.56%,而负面描述约占37.08%。整体而言,较少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消极看法,较多以客观或积极的态度进行报道。为研究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态度及其构建方式,研究从评价系统的态度和介入视角进一步分析正面描述和负面描述。

1.正面描述的评价系统分析

经观察索引行,研究发现正面描述中积极意义词汇出现频率较高的有“opportunity”“wel⁃come”“globalisation”“benefit”“advantage”,出现频数如表3所示。

表3 积极意义词汇出现的频数

从表3看,英媒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益存在积极肯定的认识。他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英国及亚洲国家是个发展机遇(opportunity),会给他们带来经济收益(benefit/advantage),使国家富裕起来,他们欢迎(welcome)中国的投资,英国应该抓住并充分利用这样的机遇。同时,他们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开启一个新的全球化时代(globalisation)。

进一步结合评价系统的态度子系统来看这些积极意义词汇,可以发现,这些词汇多数归属于鉴赏中的估值范畴。Martin等将鉴赏分成三类:反应、构成和估值[18]。估值指对事物的鉴赏从其是否有社会价值出发。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从价值角度进行评价,由此可见相关报道的聚焦点在于“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对本国经济发展有价值。

尽管这些主流媒体的报道中有积极评价的声音存在(15.56%),但在表达这种积极态度时,报道中较多使用扩展性多声策略(9.93%),单声话语策略仅占5.63%。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正面描述的话语介入策略

较多报道(约7.28%)通过间接引语方式向读者呈现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看法。除此之外,这种积极态度通过情态动词的使用(2.65%)呈现给读者。这两种方式在介入子系统中分别为归属(attribute)和接纳(entertain),属于扩展性多声策略。归属以间接引语的方式表明观点属于某个人,公开表明这只是很多可能观点之一。关于情态动词的使用,王振华等[19]指出,“言者一方面主张一种观点,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他人对其主张观点的支持、援引,排斥、反对,但所触发的声音来源是无定的。”因此,以扩展性多声方式介入的态度表明这只是众多态度立场中一种可能性的态度,作者与读者的对话空间得到了扩展,作者愿与读者商讨,给读者留下思考或辩驳的空间。因此通过这种方式表述的态度具有可协商性。

仅有5.63%的积极评价是以单纯性断言(bare assertion)来表述。单纯性的断言没有公开承认其他立场的存在,仅向读者展示一种立场,未给读者留有对话空间,具有不可协商性。换言之,单声策略的使用表明新闻作者不鼓励读者对其言论进行额外的思考,试图以显性的方式影响或操控读者的立场。

综上可见,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正面报道多以经济层面为出发点进行描述,采用的扩展性多声的话语介入策略较单声策略多。这表明虽然英媒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英国的经济有积极意义,但相对而言,较多英媒认为此倡议的积极意义尚具有不确定性、可协商性。换言之,英媒多以“可商榷”的姿态表达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看法。

2.负面描述的评价系统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在得到英国肯定的同时也遭受了曲解。在新闻报道的负面描述中,消极意义词汇出现频率较高的有“confusingly/confusing/con⁃fusion”“extend”“puzzle”“unlovely”“caution”“ploy”“clunky”“wary”“boast”等。以上词汇可从语义角度可分为以下几类,具体如表5所示。

首先,从表5可以看出,在负面描述中,“一带一路”倡议被较多解读为中国势力的对外扩张(expand/expansion),中国具有一定的野心(ambi⁃tion/ambitious),企图在亚洲树立领导权威,对外扩大影响力(leadership/influence),甚至有媒体认为中国想建立新的帝国(empire)。诸如此类的词在28篇新闻报道中共出现96频次,在消极词汇类别中最高。

其次,在选取的语料中还发现不少表达怀疑和谨慎的词汇。英媒表示不少国家目前仍处于观望和矛盾中,他们欢迎中国资本投资,但“一带一路”倡议背后是否存在“帝国扩张”,是否可行持谨慎(caution/wary)和怀疑(doubt/suspicious)等态度,也因此表现出了忧虑(worry/concern)等情绪。

表5 消极词汇语义分类及频数

最后,英媒有报道质疑“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名称。对名称的质疑主要通过词汇“confusingly/confusing/confusion”“puzzle”“bewildering”表达,共出现12频次。部分英媒不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名称含义,也无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这个简称的历史文化意义。他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名称笨拙、让人困惑不解。

在302条索引行中,约37.08%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描述。结合评价系统的态度子系统来看,这些负面评价词汇多数归属态度子系统的情感范畴。这些情感词汇体现了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最直接的看法,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怀疑和忧虑。从介入策略来看,在消极评价中,报道中使用较多的是单纯性断言的单声策略(19.2%),其次是收缩性多声扩展策略(10.27%),使用扩展性多声策略仅有7.61%。具体如表6所示。

使用单声策略表明其话语并无说话依据也未表明信息来源,不承认有其他立场的存在,不给读者提供对话空间,拒绝与读者磋商意见,以显性的方式直接明了地表明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消极否定意见。这种策略的使用表明了英国主流媒体试图将这些观点自然化、事实化,企图以新闻媒体的权威性让读者接受这些观点。其次,报道中的消极评价还通过“but”“yet”“though”等转折或让步性词汇引导读者意识到有两种意见、两种声音的存在,但这种方式通过转折或让步反驳、否认了其中的一个声音,实际上是收缩了与读者的对话空间,表明英媒认为没有必要与读者进行磋商,压缩了对话空间,强化了消极评价,试图强迫读者接受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消极看法。这种收缩性多声的反对策略占10.27%。仅7.61%的负面描述以扩展性多声方式介入。

表6 负面描述的话语介入策略

简言之,部分英媒从政治或军事层面审视“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了疑惑与忧虑的态度。这些消极评价多以单声策略和收缩性多声策略这两种“拒绝磋商”的方式向读者传递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消极立场。

四、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英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表现出复杂的矛盾心理,既有积极欢迎的态度,也有消极质疑的心理。他们虽从经济发展角度认可“一带一路”倡议的对英国的积极影响,但并未表现出十分肯定的态度,而是以“可商榷”的姿态认可。同时,英媒从政治或军事角度审视“一带一路”倡议,以“拒绝磋商”的方式呈现出质疑、忧虑和不安等负面心理。

基于英媒尚存的抵触心理,我国政府和媒体需要寻求有效的话语策略尽可能消除英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解和负面联想,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在西方国家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具体而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报道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以下两方面的传播与影响。

首先,加强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传播,凸显“一带一路”名称的内涵。“一带一路”是“借用古丝绸之路这一文化符号,倡导各国以合作对接谋求联动发展的创新构想”[20]。但英媒有声音表示不理解其名称,认为这个倡议的名称“拙冗”。针对这一现象,在对外报道中应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经济文化意义,以及它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古今传承关系做进一步的宣传,彰显古代“丝绸之路”和当代“一带一路”的一脉相承,让国外媒体明白“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丝绸之路”这一核心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丝路精神”的弘扬,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只有充分了解古代“丝绸之路”,才能真正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名称来源,才能正确解读“一带一路”倡议话语内容的现代内涵和国际意义。

其次,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的有效方式,进一步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和理念,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公信力。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出台等现象表明了全球化的逆向发展。在此国际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通过跨国投资推动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各国提供就业机会,打通贸易渠道,推动工业化发展,试图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互利共赢……是重塑国际关系、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优化全球治理、引领新型全球化的中国方案。”[21]但仍然有英国媒体将之与美国“马歇尔计划”相比较,甚至认为该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是一种“战略”或“阴谋”,中国欲借此扩张在亚洲的影响力和势力。“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体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民族信仰不同、利益诉求不同、长期目标和短期利益不同,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程度也不同。”[22]因此,我国的对外报道应以英国媒体及大众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传递该倡议“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这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的重点和关键。

猜你喜欢
倡议态度话语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