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东兴
(上蔡协和医院 骨外科,河南 驻马店 463800)
因跟骨结构比较复杂且含有较丰富的血液供应,如不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则易出现局部肿胀、关节炎等并发症[1]。目前主要采用钢板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但不同钢板的疗效不一。普通钢板固定治疗尽管有一定疗效,但是其设计存在一定缺陷,如钢板与螺钉之间可以微动,常导致固定角度丢失[2]。本研究探讨外侧锁定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上蔡协和医院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0~58岁,平均(39.56±4.35)岁;Sanders分型为Ⅱ型7例,Ⅲ型26例,Ⅳ型1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1~57岁,平均(40.12±4.13)岁;Sanders分型为Ⅱ型5例,Ⅲ型27例,Ⅳ型11例。纳入标准:(1)经X线及CT确诊为跟骨骨折;(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功能障碍;(2)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两组性别、年龄、Sanders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协助患者取俯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及止血操作。给予患者普通钢板固定治疗,充分暴露跟骨,在患侧跟骨外侧做L型切口,切开皮肤直至骨膜,剥离跟骨外侧壁,分别将2 mm的克氏针固定在骰骨、外踝及距骨颈处,将皮瓣牵开,暴露骨折关节面,撬起塌陷的关节面,于直视状态下对后关节面复位,恢复跟骨外形,通过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通过X线仔细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根据复位后跟骨缺损大小,取患者髂骨进行植骨,复位外侧壁,取普通钢板固定在骨折处,保证吻合度,通过螺钉固定,去除克氏针,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无菌纱布包扎,通过石膏托固定。
1.2.2观察组 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协助患者取俯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及止血操作。手术及复位方式与对照组操作相同。在关节面复位后,于跟骨底部插入与跟骨交叉的斯氏针,将骨外侧壁撬平,恢复跟骨横泾,将解剖型锁定钢板插入到跟骨进行固定,拔出斯氏针,放入橡胶片后将其缝合于皮下,采用无菌敷料包扎,用石膏托固定。
1.3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3]:根据Maryland跟骨骨折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该表共包括6个方面,总分100分,得分与功能恢复呈正比。优为90~100分;良为75~89分;中为50~74分;差为分数<50分。优良率为优率与良率之和。(2)骨折愈合时间、负重锻炼时间。
2.1 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4.467,P=0.014。
2.2 术后恢复指标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负重锻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锻炼时间比较周)
目前临床治疗跟骨骨折主要以复位后牢固固定骨折处并及早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为主要原则。因非手术治疗无法完全固定严重的跟骨骨折部位,易出现关节炎等并发症,影响后期恢复[4]。因此,临床常通过手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的手术方法有普通钢板固定及外侧锁定解剖钢板固定,但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
普通钢板通过螺钉对骨块进行加压固定,借助钢板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稳定受伤的跟骨,使得固定相对稳定。但因跟骨关节较为复杂,受到压缩塌陷的骨缺损较严重,故普通的钢板螺钉不容易固定此处,容易造成骨高度或宽度的变化,患者后期易产生较多并发症,不利于预后[5]。在使用外侧锁定解剖钢板固定治疗中,锁定钢板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以确保钢板与骨完全吻合,减少钢板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强跟骨内固定的牢固性,减少切口缝合处的张力,不易造成骨折移位[6-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负重锻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锁定螺钉具有较好的立体支撑能力以及成角的稳定性,不仅可以保证骨块牢固固定在钢板上,也可以确保术后塌陷骨折的稳定性,增强受损跟骨的稳定性,缩短患者跟骨功能的恢复时间,促进术后恢复[8]。外侧锁定解剖钢板固定中钉板间具有较强的铆合力以及抵抗力,能够提高骨的承载能力,同时将钢板与锁定螺钉的钉尾持平,能缓解创面之间的张力,有效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外侧锁定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