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津、命题及解析:海亮实验中学 姜志超
材料一
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诗文与造园同样要通过构思,所以我说,造园一名构园,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而造园之高明者,能以文学、绘画、音乐等诸境,而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假借于文学,文贵有体,园亦如是。“得体”二字,行文与构园消息相通,因此我曾以宋词喻苏州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宝楼台,拆下不成片段。设造园者无诗文基础,则人之灵感又自何来?文体不能混杂,诗词歌赋各据不同情感而成之,决不能以小令引慢为长歌,何种感情,何种内容,成何种文体,皆有其独立性。故郊园、市园、平地园、山麓园,各有其体。亭台楼阁,安排布局,皆须恰如其分,能做到这一点,起码如做文章一样,不会被讥为“不成体统”了。
(摘编自陈从周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材料二
在与拙政园①相关的史料中,文征明在《拙政园图咏》中所绘制的31 幅册页可能最具分析价值,它们大致可以反映出一位文人对于一座正在成形的园林所进行的构想。譬如《来禽囿》,文征明配诗“清阴十亩夏扶疏,正是长林果熟初。珎重筠笼分赠处,小窗亲拓右军书”,点出本处景观通过种植沙果树林,诱鸟来鸣,为园林带来勃发生机。文征明与王献臣很可能曾经在此处的一间小屋里,临摹过王羲之的《来禽帖》,因此种植树林以作纪念;通过“珎重筠笼分赠处”复现《来禽帖》中所记述的“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的情形,揣摩王羲之在书写这样一段语句时所心怀的景象,追寻着庄周“观鱼之乐”“濠濮间想”的那样一种物我合一的心境。在词语与物态的循环叠加的过程中,无论是画面中的寓意,还是诗句中的情景,都获得了呈现,并得以升华。由此,园林的情景也获得了一种精确性。在这样一种貌似清淡的情境中,画面与诗句却包含着一种极其缜密的思维过程,它需要在其依托的语境中,才能得以描述。如此而言,文征明作为拙政园的一位重要的思想构造者,他所起的作用既在于将文化含义赋予自然事物,也在于使得园林要素按照某种构想进行组织,成为具体可见的园林景点。
【注】①拙政园: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为明王献臣私家宅院。文征明曾参与拙政园的设计,并将园内三十一处景点绘制成图,是为《拙政园图咏》。
(摘编自童明
《建筑学视角下的江南园林构成》)
材料三
近年来,我提出“重建一种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的主张,宁波博物馆的设计就是这种主张的探索和具体实践。它以自然之道为约束的人文地理和以“山”“水”为沉思对象的景观诗学为背景,重新审视熟悉的建筑学体系。博物馆从设计语言上看,重点表达了“介于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观念,平面是简洁的长方形集中式布置,但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变成抽象的山体。这种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整体呈微微向南滑动的态势,场地北部为一片水域,建筑因而具有刚从水中上岸的意向。传统中国关于“山”“水”与建筑关系的美学被有深度地重新转化了。我曾经说这栋建筑的意思出自宋代画家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但我更在意的是,不只是这么说,而是如何让人直接在现场体会到。
如果说,这种深度的诗意表达多少还是抽象的,博物馆在外墙材料上的探索就使抽象的诗意有了具体的物性和质感。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使用“瓦爿墙”,除了它能体现宁波地域的传统建造体系,质感和色彩能完全融入自然,它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对时间的保存。回收的旧砖瓦,承载着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历史,它使得博物馆一建成,就凝聚了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时间。
可以想象,就像中国园林的建造,宁波博物馆特殊的材料做法使它已经变成了有生命的环境,需要滋养,于是我们可以把建筑当作植物对待。它刚建成的时候肯定不是它状态最好的时刻,10年后,当“瓦爿墙”布满青苔甚至长出几簇灌木,它就真正融入了时间和历史。
(摘编自王澍
《我们需要一种重新进入自然的哲学》)
阅读指津
第一则材料中,作者陈从周提出古典园林的建造与中国诗文之间有共通之处,都讲究“意境”与“得体”。
第二则材料中,作者童明以文征明所绘制并配诗的《来禽囿》为例,认为文征明很可能是受到王羲之《来禽帖》的影响,而在设计拙政园时,将诗句中的画面和意境融入其中,以此组织园林的各个要素。
第三则材料中,作者王澍提出他所主张的“重建一种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的观点,并以宁波博物馆为例,展现了其中所蕴含的自然之道和传统中国关于“山”“水”与建筑关系的美学。
三篇选文所涉及的内容,有中国古代园林,也有中国当代建筑,有普遍性的认识,也有具体的案例,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建筑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内在关系。
小试身手
1.下列对材料中“造园”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钱泳认为造园就是构园,需要像诗文表达意境一样,按照一定的法度,让建筑和布置之间形成一定的呼应,但又不能过度,造成堆砌感。
B.造园讲究“得体”,需要根据园林的位置、地形等来综合考量,仔细安排,否则便有“不成体统”之嫌。
C.文征明在《来禽囿》中,叙述了他和王献臣临摹王羲之的《来禽帖》的往事,追寻一种物我合一的心境,体现了园林造景的精确性。
D.在中国当代建筑的营造上,王澍认为需要以自然之道为约束的人文地理和以“山”“水”为沉思对象的景观诗学为背景,重新审视中国本土建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是因为它以诗文造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给人如诗如画的奇妙感受。
B.文征明的《拙政园图咏》,体现出他作为拙政园的一位重要的思想构造者,让园林多了文化含义,让景点具体可见。
C.宁波博物馆以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为建筑蓝本,有深度地重新转化了传统中国有关“山”“水”与建筑关系的美学。
D.宁波博物馆特殊的材料做法使它已经变成了有生命的环境,让它有机会在岁月的滋养里真正融入时间和历史。
3.下图是苏州博物馆馆内一景,请结合材料指出它所体现出的建筑特色。(4 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A 项,张冠李戴,认为“造园就是构园”和“需要像诗文表达意境一样”的是陈从周先生,不是钱泳先生。B 项,材料一第二段具体论述了造园的“得体说”,结合“故郊园、市园、平地园、山麓园,各有其体”可以判断,位置、地形等都是造园需考虑之“体”。C 项,将或然变成必然,原文中对文征明和王献臣临摹《来禽帖》一事只是猜测。D 项,以偏概全,“以自然之道为约束的人文地理和以‘山’‘水’为沉思对象的景观诗学为背景”只是宁波博物馆的表现,并不代表“中国本土建筑”都需要参照这一逻辑建造。
2.C
A 项,结合材料一第一段的结尾可以推知。B 项,结合材料二的首尾两句可以推知。C 项,宁波博物馆的建造只是取意于《万壑松风图》,并不是以它为蓝本。D 项,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可以推知。
3.(1)用假山、白墙、水池等元素让景观拥有了绘画的意境。
(2)园林式的建筑设计,符合苏州的地域文化特征,显得“得体”。
(3)假山随着围墙和水池的视线逐渐拉远,给人“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江南韵味,赋予了景观文化内涵。
(4)体现出“以自然之道为约束的人文地理和以‘山’‘水’为沉思对象的景观诗学”的建筑思考。
(答出一点得1 分,答出两点得3 分,答出三点得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