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之光

2020-07-02 09:11马誉炜
湘潮(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延安精神陕北

★马誉炜

走近延安,就如走近了久违的家乡,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亲人。所到之处、所见所闻,一切都是暖融融的,我心中的神圣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红军的落脚地,胜利的出发点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战略大转移,走上了九死一生的长征路。长征初期,红军究竟向何处转移,就连中共中央也说不清楚。1935年6月,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张国焘反对党中央的北上方针,主张向川康边境退却,并在红军穿过草地后,于卓木碉非法成立第二中央,破坏党和红军的统一。为了挫败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危害党中央的企图,193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责令张国焘停止一切反党活动,决定立即率领红一、红三军团和军委直属队继续北上。次日,在《为执行北上告同志书》中,中共中央提出:迅速北上,创造川陕甘新苏区去!但北上只是一个笼统的方向,究竟在什么地方落脚,仍不清楚。

9月17日,红军打下腊子口,部队开进哈达铺镇。在哈达铺镇的一所学校和一个邮政代办所里,红军搜集到了国民党1935年七八月发行的《晋阳日报》《山西日报》《大公报》等报纸。从这些报纸上,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看到了前进的曙光——

延安时期红军战士在学习

《大公报》报道:“陕北红军完全占领了延安、延长、保安、安寨等县城,靖边县也一度为红军所占领。”《晋阳日报》报道:“陕北红军有五万人。”“徐海东部红二十五军,已突破蓝田,北出终南山口,威逼西安,估计已与陕北刘志丹之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取得了联系。全陕北赤化人民七十余万,编为赤卫队者二十余万,赤军者二万。窥视晋西北,随时有东渡黄河的危险性。”这些消息,给历经磨难、几近绝境的中央红军带来了历史性的契机,就像在茫茫夜空中找到了指路的北斗。

“我们不去川陕甘,就去陕北安家!”毛泽东通过对各种消息仔细分析研判后,当即下定决心。在哈达铺一座关帝庙召开的团以上干部大会上,他风趣地说:“我们现在坐在哈达铺的关帝庙里,安安逸逸地开会了,这本身就是个胜利!以前有不少同志问过我,我们走到哪里是个头?现在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这条长征之路的尽头现在已经看见了,那就是陕北!”

1942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七大”工作方针的报告》中指出:“有人说陕北不好,地瘠民贫。但是,我说,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蒋介石得知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的消息后,哀叹:“我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天不亡毛,非人力之所及也。”

革命的指挥部,理论的宝藏库

西安事变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指挥抗战的中心,成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指挥部所在地。这一时期,延安对抗战的作用,相当一部分体现在出理论、出政策、出干部上。

“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斗争。”毛泽东的话说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洛川会议制定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的指导路线;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的讲演《论持久战》,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战最强有力的武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这些政策,保障了各抗日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调动了他们的抗日积极性,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作出的承诺,并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率先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战。这一时期,延安办起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陕北公学等30多所干部学校,为前线输送了20多万干部。中国共产党也成长为一个全国范围的、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政党,党员由抗战初期的4万多人,发展到1940年的80多万人,再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的121万人。

新民主主义实验区,延安精神发祥地

1937年,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抗日和民主的模范区,使之成为全国民主政治的先导。毛泽东说:“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实验区。我们的一切工作在这里先行试验。”“边区的作用,就在做出一个榜样给全国人民看。”“各根据地的模型推广到全国,那时全国就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是的,陕甘宁边区建立并真正实行了广泛、平等、不记名和纪律严明的民主选举制度,贪赃腐化、欺压群众、不能胜任工作的干部在边区根本无法站住脚;陕甘宁边区的各级参议会是名副其实的民意机关,人民真正参与到了政权的管理;陕甘宁边区实行的民主是抗日人民的民主,一切抗日的人民都享有真正的广泛的民主权利,享有真正的政治自由;陕甘宁边区在统一战线上实现了民主化,普遍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即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正是实行了这些制度,陕甘宁边区成为“民主的圣地”“中国最进步的地方”,在横遭日寇蹂躏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神州大地上,延安,这块红色热土上的民主廉洁之风,犹如沙漠中的绿洲,为世人所瞩目和向往。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老一辈革命家彭真曾经这样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把延安叫革命圣地,‘圣’在什么地方?‘圣’在延安精神和延安作风。”延安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有人总结它是在5种“原生态精神”基础上概括和提炼出来的,即“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白求恩、张思德精神”。也有人把它概括为“南区合作社精神”“延安五老精神”“延安文艺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70多年来,经过时间的淘换,延安精神被高度熔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者互相联系,融成一体。

延安,这个精神高地、作风富矿发出的光芒,足以穿越时空,射进人们的心灵,变成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在延安,看到了圣地之光。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延安精神陕北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延安精神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党建地图·陕北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