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信用险保险索赔、盈余管理与异常审计费用

2020-07-01 07:51闫丽娟陈宋生田莹莹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

闫丽娟 陈宋生 田莹莹

【摘要】选取我国2013~2017年购买贸易信用险后发生保险索赔的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保险索赔对盈余管理和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的贸易信用险索赔越高,管理层越倾向于操纵盈余,盈余质量越差,支付的异常审计费用就越高。通过PSM检验和Heckman二阶段检验,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保险索赔高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非四大”审计,更有可能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可见,高额保险索赔可能反映了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管理层试图通过操纵盈余、支付异常审计费用和购买清洁审计意见来掩盖其不道德行为。这一结论拓展了客户和审计师关系的研究,对理解新兴市场国家上市公司保险索赔行为的动机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贸易信用险;保险索赔;盈余管理;异常审计费用;审计意见;购买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3-0093-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71672009;71972011)

一、引言

贸易信用险是一种保护投保企业在买方不付款、破产或政治动荡时免遭损失的风险管理工具[1]。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坏账可能会对公司运营造成很大的负面冲击,甚至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危机。而购买贸易信用险后,保险公司会对投保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给予一定赔付,因此,购买贸易信用险是投保企业进行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2]。

贸易信用险保险索赔是投保企业要求保险公司赔偿其从买方处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损失的行为。根据国际信用投资保险人联合会的调查,2015年和2016年的贸易信贷保险政策索赔额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其他年份多。一方面,高额保险索赔意味着与现金流、应收账款管理和收益相关的公司潜在风险增加了。另一方面,基于管理层自利理论,一些保险索赔被认为是不道德行为,如果保险索赔非常高,可能包含潜在保险欺诈风险[3,4]。保险索赔中可能存在失实陈述或虚假陈述,最常见的保险欺诈行为是投保企业在亏损的情况下扩充保险索赔,并且投保企业认为扩充保险索赔对保险公司是公平的,而不认为扩充保险索赔是不道德的[3]。可见,过高的保险索赔反映公司的道德风险过高,会导致公司或公司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

因此,探讨保险索赔对盈余管理、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发现,投保企業的贸易信用险索赔越高,管理层越倾向于盈余管理,其盈余质量越差,支付的异常审计费用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保险索赔高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非四大”审计,可能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研究表明,高额保险索赔可能反映了投保企业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管理者试图通过操纵盈余、支付异常审计费用和购买清洁审计意见掩盖其不道德行为,这与异常高的保险索赔可能是与保险欺诈有关的不道德行为这一观点一致。

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第一,基于独特贸易信用险索赔数据探讨保险索赔企业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对全面深入理解新兴市场国家上市公司保险索赔行为的动机具有借鉴意义。第二,拓展了客户和审计师关系的研究。本研究结果与异常高的保险索赔可能是与保险欺诈有关的不道德行为这一理论一致,反映了管理者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管理者试图通过操纵盈余、支付异常审计费用和购买清洁审计意见来掩盖不道德行为。第三,对于监管机构监管和管理层风险应对具有现实意义。监管机构应关注高保险索赔公司的盈余管理和异常审计费用支付行为。2017年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战略与绩效的整合》中提到管理层必须考虑业务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风险,并在执行战略和实现业务目标的过程中予以灵活应对。本研究有助于管理层深化对企业业务风险的认识,关注全面风险。

二、文献综述

据世界银行报告,第一笔贸易信用险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用于保护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损失[1]。损失赔偿是购买贸易信用险的主因,可能发生应收账款逾期或客户不付款风险的企业更可能购买贸易信用险。若发生不可预见的损失,则贸易信用险的赔偿生效[1]。已有对贸易信用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信用险对贸易的影响[5,6]、贸易信用险对银行融资[7]、贸易信用险保险索赔舞弊[3,4]三个方面。

(一)贸易信用险对贸易的影响

Felbermayr等[6]以2000 ~ 2009年德国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贸易信用险对贸易的影响,发现出口贸易信用险对出口具有增强效应。Abraham等[8]以比利时出口信用机构提供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发现出口贸易信用险对贸易具有促进作用。Badinger等[5]以178家奥地利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高风险、高研发强度的大公司更有可能购买出口贸易信用险。

(二)贸易信用险对银行融资的影响

Li等[7]采用Stackelberg博弈和损失厌恶理论建立了包括贸易信用险在内的报童模型,研究制造商的最优保险覆盖率和总销售额。研究结果表明,当保费率处于合理区域时,银行倾向于向制造商提供更高利率的贷款,因此制造商不能利用保险来获取更好的融资条款。王国军等[9]基于出口企业、保险公司、银行的三方博弈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进行了研究,发现保险公司的加入并未缓解传统信贷关系中银行与融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反而滋生了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三)贸易信用险保险索赔舞弊

保险索赔欺诈每年会对保险公司、政策制定者和纳税人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因此被称为第二大白领犯罪[3]。一些保险索赔被认为是不道德行为,高额保险索赔中可能包含潜在保险欺诈风险[3,4]。最常见的保险欺诈行为是投保企业在亏损的情况下扩充保险索赔,而投保企业认为扩充保险索赔对保险公司是公平的[3]。王国军等[9]的研究也发现,出口企业出于“理性”会选择不诚信行为,甚至与保险公司合谋骗取银行融资。

综上,已有研究较少关注企业购买贸易信用险后发生的保险索赔对盈余管理、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拟选取2013 ~ 2017年在Y保险公司购买贸易信用险后发生保险索赔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保险索赔对盈余管理、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保险索赔与盈余质量

关于保险的公司治理作用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公司能够对投保企业起到监督作用,约束管理层行为,改善公司治理效果,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缓解代理冲突[10]。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保险的风险转移机制会加剧道德风险和包括盈余管理在内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恶化代理冲突[11]。

贸易信用险高额保险索赔意味着与现金流、应收账款管理和收益相关的公司潜在风险增加了。基于管理层自利假说,一些保险索赔被认为是不道德行为,高额保险索赔中可能包含潜在保险欺诈风险[3,4]。保险索赔中可能存在失实陈述或虚假陈述,最常见的保险欺诈行为是投保企业在亏损的情况下扩充保险索赔额,而投保企业认为扩充保险索赔对保险公司是公平的[3]。可见,过高的保险索赔反映公司的道德风险过高,会导致公司或公司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市场不完善尤其是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管理层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向外界传递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信息,以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维护企业的良好声誉[12]。

基于心理学行为跨情境一致性理论,管理层行为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稳定性,前后相同或一致的特征[13]。有贸易信用险保障的投保企业往往会疏于对风险的管控,不再像没有保险保障时那样全面、严格地履行义务,甚至会为获得不法利益而有目的地损害保险公司的利益,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道德风险[9]。因此,在对待股东利益时,管理层同样会采取盈余管理等机会主义行为以获取自身利益。

购买保险的决策行为、保险的范围、保险公司对保险条款的制定,尤其是保险费用及保险最高理赔额、免赔额的设定,都向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传递出保险公司对被保险公司风险状况和治理水平的评估情况[14]。对于购买信用保险的公司来说,公司向保险公司索赔说明公司已经遭受了经济损失,反映出公司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存在较高的风险[15]。此时,进行保险索赔的公司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夸大当期损失或财务困境,达到“洗大澡”的目的。

因为应收账款占公司资产的比重较高,为了减少坏账损失,公司一般会购买贸易信用险,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2]。然而在大部分保单中,贸易信用险只能覆盖85%~90%的应收账款[1],公司至少会产生10%的无法弥补的损失。由于报告的盈余对投保企业覆蓋巨额交易损失非常重要,而投资者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识别盈余管理,因此面临亏损的投保企业更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16]。此外,根据代理理论,为了实现管理层自身利益最大化,降低违反借款合同的可能性,满足投资者的盈余预期及维持声誉[17]等,当无法弥补的损失超过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时,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18]。可见,当投保企业的各种考核基础不变时,在保险索赔越高的情况下,其亏损越大,为了达到盈余基准,其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的保险索赔越高,其盈余质量越差。

(二)保险索赔与异常审计费用

根据Simunic[19]设计的审计收费定价模型,即E(C)=cq + E(d)×E(θ),审计定价包括审计投入cq和风险溢价E(d)×E(θ)两部分。Houston等[20]将Simunic审计收费定价模型修正为E(C)=cq+E(d)×E(γ)+E(f)×E(p),即将风险溢价区分为审计风险溢价E(d)×E(γ)和非审计风险溢价E(f)×E(p)。那么,保险索赔企业将如何支付审计费用呢?第一,审计师会评估所接受的多个客户的风险,确保风险组合在可控范围内[21]。为此,审计师会扩大高风险客户的审计范围或增加审计工作时间,分派更多的专业合伙人和经验丰富的审计师[22],这将增加审计投入cq。第二,客户的风险越高,审计风险越高[23],审计师就会要求越高的审计风险溢价E(d)×E(γ)。第三,如果审计师的组合风险高,更可能成为诉讼对象,为此审计师可能会购买更多的诉讼险[24],使得非审计风险溢价E(f)×E(p)更高。为了弥补更多投入产生的额外成本,降低自身风险,审计师通常会要求投保企业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24]。因此,审计师接受保险索赔额高的投保企业后,可能会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要求更高的审计风险溢价与非审计风险溢价,即提高审计收费。

Bazerman等[25]讨论了我国审计师独立性的不可能性。他们认为,我国的关系文化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关系可能会损害审计师的独立性,使审计师难以与客户管理层保持距离,从而难以在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性[26]。此外,我国的审计市场是竞争性市场,并且竞争十分激烈,市场集中度不高[27]。审计师为了赢得客户甚至会与其合谋,并且审计意见购买现象时有发生[28]。根据2018年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8]29号)的规定,提议聘请或更换审计师的权力属于审计委员会,但是它很难发挥作用,实际权力仍归于管理层。因此,当管理层存在盈余管理等机会主义行为时,会通过支付更高的异常审计费用来隐藏其机会主义行为。因此,保险索赔高的投保企业,其盈余质量相对较差,可能支付更高的异常审计费用,用来购买有利的审计意见。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保企业的保险索赔越高,支付的异常审计费用越高。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保险索赔的数据来自于Y保险公司,选取2013~2017年发生贸易信用险保险索赔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缩尾(Winsorize)处理,最终获得650个观测值。样本公司的其他相关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根据笔者对贸易信用险业务人员的访谈,Y保险公司的贸易信用险业务占全国贸易信用险业务的80%。因此,Y保险公司的业务数据具有样本代表性。由于Y保险公司贸易信用险业务占全国市场的比例并非100%,所以存在样本选择偏差问题。本文通过PSM检验和Heckman两阶段检验对样本选择偏差问题进行检验,实证结果依然稳健,表明采用该保险公司数据得出的研究结果具有有效性。

(二)保险索赔指标构建

当进行对外贸易时,企业为了降低自身风险,会对该笔贸易购买贸易信用险,此时投保企业与保险公司会根据该笔贸易的实际情况,约定对应贸易信用险的最大赔偿额度(信用额度,Credit Limit)。当该贸易发生买方或买方开证行拒收、拒付或破产等情况时,投保企业可向保险公司及时报损(报损金额,Damage),保险公司会核定该贸易的损失金额,并在信用额度内给予赔偿。本文用报损金额与信用额度的比值衡量企业的保险索赔(INSCLAIM),分别从信用额度的重要性水平以及保险索赔与其他风险指标的相关性两个方面来验证所构建的保险索赔指标的有用性。限于篇幅,未列示相关表格。

(三)回归模型与变量定义

为了检验H1,本文设计以下模型:

其中,因变量|DA|为操纵性盈余管理,本文根据Jones[29]模型计算出第t期的盈余管理|DA|1,根据Dechow等[30]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得出第t期的盈余管理|DA|2。解释变量为保险索赔(INSCLAIM),用报损金额与信用额度的比值来衡量,对该指标进行十分位处理。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经营现金流(OCF)、高管薪酬(SALARY)、企业成长性(GROWTH)、股权集中度(TOPFIVE)、是否“十大”审计(BIG10)、董事会规模(BOARD)、独董比例(INDRATIO)、公司成立年限(AGE)和盈余波动性(SD_ROA)。此外,对行业固定效应和年度固定效应进行控制。主要关注系数α1,如果保险索赔越高的公司盈余质量越差,则α1显著为正。各变量定义见表1。

为了检验H2,本文参考Ghosh等[31]的研究构建模型(2)。其中,异常审计收费通过Simunic审计定价模型计算得到。如果μ1显著为正,则H2成立。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给出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2可知,INSCLAIM的中位数为6,平均值为5.529,25%分位数为3,75%分位數为8,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0,表明样本公司的保险索赔相对较高。|DA|1和|DA|2的均值均为0.047,保险索赔公司较高的操纵性盈余管理反映出样本公司较低的盈余质量。ABFEE的平均值为0.050,中位数为0.008,表明进行过保险索赔的公司存在支付异常审计费用的情况。

(二)回归分析

表3给出了模型(1)的回归结果,检验保险索赔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列(1)和列(4)仅对INSCLAIM与|DA|1、|DA|2的关系进行回归;列(2)和列(5)在控制公司特征的基础上,对INSCLAIM与|DA|1、|DA|2的关系进行回归;列(3)和列(6)在控制公司特征、行业和年度变量固定效应的基础上,检验INSCLAIM与|DA|1、|DA|2的关系。由列(1)~(6)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INSCLAIM与|DA|1、|DA|2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保险索赔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操纵盈余,盈余质量越差,支持H1。投保企业的保险索赔越高,盈余管理越严重,说明高保险索赔中可能隐藏着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

表4给出了模型(2)的回归结果,检验保险索赔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由列(1)~(3)可以知道,INSCLAIM与ABFEE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的保险索赔越高,支付的异常审计费用就越高,支持了H2。保险索赔高的公司支付的异常审计费用高,表明管理层为了掩盖其机会主义行为,可能通过支付异常审计费用来购买审计意见,这与审计师独立性的不可能性理论一致。

(三)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上述分析结果的稳健性,进行如下检验:第一,根据上市公司2013 ~ 2017年的年度报告信息,总共筛选出2210家拥有出口业务的上市公司,以这221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检验保险索赔对盈余质量和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稳健。第二,为解决内生性问题,分别采用PSM检验和Heckman二阶段检验,结果仍然稳健。

六、进一步分析

(一)保险索赔与审计师选择

投保公司保险索赔越高,越可能进行盈余管理,其财务报告质量就越差。那么,保险索赔公司如何选聘审计师呢?第一,由于高声誉审计师发现客户信息披露、会计处理乃至经营中问题的概率更大[32],也更可能签发非标准审计意见,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并使其成为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33],因而投保公司保险索赔越高,主观上越不会聘请高声誉审计师。第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27],审计师可能迫于竞争和生存压力而迎合客户需求[34]。即当投保企业进行高保险索赔时,主观上会避免聘请高声誉审计师,而由于审计市场上客户占主导地位,审计师无法按照风险管理原则合理做出接受或拒绝投保企业的决策。因此,投保企业的保险索赔越高,越倾向于选择低声誉审计师。

通过模型检验保险索赔与审计师选择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公司的保险索赔越高,越倾向于选择“非四大”审计,这与高保险索赔中可能隐藏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一观点一致。投保企业的保险索赔之所以高,可能是因为其包含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管理层试图通过选聘“非四大”来掩盖其不道德行为。

(二)保险索赔与审计意见

已有回归结果表明保险索赔越高的公司,盈余质量越差,越倾向于选择“非四大”审计,并支付异常审计费用。这可能是由于保险索赔高的公司管理层存在机会主义行为,为了获得清洁审计意见所致。表5给出了保险索赔与审计意见的关系,仅简单列示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分组对比情况。之所以不采用回归模型分析,是因为样本中非标准审计意见数量少(第t年和第t+1年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数量分别为13和10个),以是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为因变量进行Logit回归时,极大似然估计不收敛,系数无法估计。表5第(1)列将INSCLAIM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成十组,第(2)、(3)列分别给出了不同组别在第t年和第t+1年收到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数量。

根据表5的结果可知,保险索赔最高组公司(INSCLAIM=10),在第t年和第t+1年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数量均为0。样本公司中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多出现在保险索赔相对较低的组别(INSCLAIM=2、3、6)中。显然,保险索赔高的公司并没有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这可能是由于保险索赔高的公司购买审计意见,而审计师迎合客户所致。

七、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我国2013 ~ 2017年购买贸易信用险后发生保险索赔的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保险索赔对投保企业盈余管理、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险索赔高的公司存在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盈余质量较差,并支付了更高的异常审计费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保险索赔高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非四大”审计,可能存在审计意见购买的行为。高保险索赔可能反映了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说明管理层试图通过操纵盈余、支付异常审计费用和购买清洁审计意见来掩盖其不道德行为,这与异常高的保险索赔可能包含与保险欺诈有关的不道德行为这一观点一致。

(二)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监管机构应鼓励公司将保险索赔详细信息作为年报信息披露。投保企业保险索赔相关信息作为一种信号工具,是经过第三方保险公司验证的信息,相对更客观,应在年报中进行详细披露。第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关注我国不同保险索赔程度的公司支付审计费用、選聘审计师情况,就如何保持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进行改进。第三,异常高的保险索赔可能包含与保险欺诈有关的不道德行为,反映了公司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并试图通过操纵盈余、支付异常审计费用和购买清洁审计意见来掩盖其不道德行为。本研究提醒各利益相关者和监管者,关注高保险索赔公司的盈余管理和异常审计费用支付行为,这有可能是财务舞弊的信号。

【主要参考文献】

[1]Jones P. M. Trade Credit Insurance Primer Series on Insurance[J].Global Capital Markets Development Department,2010(15):1~28.

[2]Mian S. L.,Smith J. C. W.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 Policy:Theory and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2(1):169~200.

[3]Miyazaki A. D. Perceived Ethicality of Insurance Claim Fraud:Do Higher Deductibles Lead to Lower Ethical Standard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9(4):589~598.

[4]Warren D. E.,Schweitzer M. E. When Lying Does Not Pay:How Experts Detect Insurance Fraud[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8(3):711~726.

[5]Badinger H.,Url T. Export Credit Guarantees and Export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Austrian Firm Level Data[J].The World Economy,2013(9):1115~1130.

[6]Felbermayr G. J.,Yalcin E. Export Credit Guarantees and Export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Germany[J].The World Economy,2013(8):967~999.

[7]Li Y.,Zhen X.,Cai X. Trade Credit Insurance,Capital Constraint,and the Behavior of Manufacturers and Banks[J].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16(2):395~414.

[8]Abraham F.,Dewit G. Export Promotion Via Official Export Insurance[J].Open Economies Review,2000(1):5~26.

[9]王国军,王德宝.我国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发展研究——基于出口企业、保险公司、银行三方的博弈分析[J].保险研究,2016(7):44~54.

[10]袁蓉丽,文雯,谢志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财务报表重述[J].会计研究,2018(5):21~27.

[11]Lin C.,Officer M. S.,Wang R.,Zou H. 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Loan Spread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37~60.

[12]钱爱民,郁智.诉讼风险、产权性质与盈余管理[J].证券市场导报,2017(7):16~24.

[13]王登峰,崔红.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对人格内涵及其中西方差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心理学报,2006(4):543~552.

[14]Boyer M. M.,Stern L. H. Is Corporate Governance Risk Valued? Evidence from Directors and Officers Insurance[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2(2):349~372.

[15]Bali T. G.,Zhou H. Risk,Uncertainty,and Expected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16(3):707~735.

[16]Teoh S. H.,Welch I.,Wong T. J.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Long-run Market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8(6):1935~1974.

[17]Keung E.,Lin Z. X.,Shih M. Does the Stock Market See a Zero or Small Positive Earnings Surprise as a Red Flag?[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0(1):91~121.

[18]Legoria J.,Melendrez K. D.,Reynolds J. K. Qualitative Audit Materi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3(2):414~442.

[19]Simunic D. A.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161~190.

[20]Houston R. W.,Peters M. F.,Pratt J. H. The Audit Risk Model,Business Risk and Audit-Planning Decision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9(3):281~298.

[21]Johnstone K. M.,Bedard J. C. Risk Management in Client Acceptance Decision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4):1003~1025.

[22]劉笑霞,李明辉,孙蕾.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定价与审计延迟[J].会计研究,2017(4):88~94.

[23]Johnstone K. M. Client-Acceptance Decisions:Simultaneous Effects of Client Business Risk,Audit Risk,Auditor Business Risk,and Risk Adaptation[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2000(1):1~25.

[24]Jones F. L.,Raghunandan K. Client Risk and Recent Changes in the Market for Audit Servic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98(2):169~181.

[25]Bazerman M. H.,Morgan K. P.,Loewenstein G. F. The Impossibility of Auditor Independence[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7(4):89~94.

[26]Du N.,Ronen J.,Ye J. Auditors Role in China:The Joint Effects of Guanxi and Regulatory Sanctions on Earning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2015(4):461~483.

[27]He X.,Pittman J. A.,Rui O. M.,Wu D. Do Social Ties Between External Auditors and Audit Committee Members Affect Audit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7(5):61~87.

[28]翟胜宝,张雯,曹源等.分析师跟踪与审计意见购买[J].会计研究,2016(6):86~93.

[29]Jones J. J.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193~228.

[30]Dechow P. M.,Sloan R. G.,Sweeney A. P. 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5(2):193~225.

[31]Ghosh A. A.,Tang C. Y. Assessing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of Family Firms:The Auditors?Perspectiv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5(1):95~116.

[32]Hogan C. E. Costs and Benefits of Audit Quality in the IPO Market:A Self-selection Analysi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7(1):67~86.

[33]钟廷勇,李江娜,郭志刚.股价波动、市场操纵与证券市场监管[J].管理世界,2017(7):172~173.

[34]Lin C.,Officer M. S.,Wang R.,Zou H. 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Loan Spread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37~60.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
股权融资方式下盈余管理综述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及应对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防范措施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