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旭 马卿轩
摘要:随着网络传播方式方法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高校网络舆情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趋势。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受众群体,与网络舆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愈加强化。本文试图从传播学角度出发运用相关理论方法,进一步探析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的提升方法,以期在促进高校网络舆情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传播学;网络舆情;引导力;高校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传送载体资源,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空前提升,参与社会意见互动的愿望也随之增强。同时,网络作为学生释疑解惑的诉求地,学生意见和负面情绪的叠加堆砌和相互作用引发的舆情,在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快速性扩散特点的影响下,容易激化矛盾导致由个体事件的隐性触发演变成群体事件的显性爆发。大学生灵活掌握对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的应用,能够参与舆论话题议程设置中的各个环节,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生发可能。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
当前,大学生依赖主流新闻媒体网站权威性的同时,也受到商业门户网站的信息渗透影响,强烈的好奇心和未成熟的思辨能力,导致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多面关注且不计后果活跃发声。网络信息碎片化即时传播、校园突发事件的实时分享、虚拟网络空间内的思想汇聚与碰撞,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措施,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呈现即时性、多元性、自由性与可控性。
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的现状与不足
(一)多點爆发状态凸显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舆情技术革新高速发展状态下,传媒生态版图的拓展与媒介触角的延伸,网络信息多平台即时抵达、多渠道瞬时传播、多介质融合作用,提升了大学生利用多平台表达多元化意见的便捷性,高校网络舆情呈现短期内多点爆发的状态,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在信息传播媒介的极速更新中稍显不足。
(二)社会舆情的不良价值观弱化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
校园内大学生的兴趣关注点、情绪触发点容易受到社会舆情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因此社会舆情的不良价值观容易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造成冲击,大学生追求个性化与青春期叛逆心理共同作用下,对高校舆情引导的抵触情绪同步增加。
(三)媒体针对高校舆情新闻素养和媒介“情商”亟待提高
面对高校舆情场和舆情主体的新形势与新变化,媒体对高校舆情新闻素养和媒介“情商”较低,缺乏对舆情走势预判能力和大学生思维升级的把握能力。媒介具备高“情商”表现为充分考虑到舆情成因的传播渠道与方式,传播效果与效力,以及传播主体的立场与受众感受,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起到舆情引导的作用。
四、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的提升方法
(一)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需审时度势,平衡受众信息需求
基于对高校舆情产生原因与传播路径的分析,舆情主体大学生群体的信息需求度与信息透明度的失衡需要高校予以重视,可通过加强信息公开渠道构建、完善信息共享路径规划、强化信息治理体系形成等方面实现信息需求平衡,规避高校网络舆情发酵风险隐患。
(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需与时俱进,迎合大学生潮流喜好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开展应建立在对受众大学生群体潮流趋势与喜好特点的了解基础上,不能够只是停留在单纯的文字或图片信息呈现方式,可学习参考网络生态潮流趋势,及网络语言语态表达形式,进行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方式方法的革新,以期达到在启发触动受众情感共鸣中实现潜移默化提升网络舆情引导力效能的作用。根据大学生潮流趋势和喜好特点调整网络舆论引导维度与角度,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提升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需借力而行,发挥融媒体产品传播势能
融媒体产品的传播势能在全媒体传播领域的突出作用在近几年来不断凸显成效。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的思路改革中,可以通过用好热点话题、短视频vlog、背景音乐、表情包、长图片、投票、文章等舆情引导工具,充分借力融媒体传播势能红利,始终保持对新生传播符号和传播工具的创新使用能力,找到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提升技巧,更新技术,有助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实践者和决策者以科学理性的思维和深入人心的态度应对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带来的新挑战。
(作者单位:沈阳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