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悦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内容,两者相互促进,互为作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课文为依托,把阅读和写作联通起来,设计读写结合的言语实践练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反思回顾,撰写阅读感受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撰写阅读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是否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比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品读桑娜的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特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桑娜决定抚养邻居西蒙孩子时的忐忑不安。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桑娜,你会不会收养西蒙的孩子呢?学生从两个角度畅谈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深入体会桑娜善良的心灵。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内心的感动。例如,可以谈一谈桑娜最感动你的是什么,也可以写一写文中哪些描写让你记忆犹新,还可以结合生活体验分析“穷人”的深刻内涵。通过撰写阅读感受,学生需要回顾文本内容,深潜文本情境,体会人物情感,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
二、艺术改编,提升表达能力
对于一些情节曲折的叙事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课文,通过艺术改编,激发阅读兴趣,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读写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紧紧围绕言语实践本体,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效开展语文活动。
比如,教学《牛郎织女》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初读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课文故事情节变换为剧本。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练习表演课本剧。通过想象创作和情景表演,学生走进了故事深处,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他们联系文本内容,发挥想象,拓展了文本空白,通过表演深刻感受了牛郎的孤苦和哥嫂的刻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二度创作,让他们发挥想象,改写《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局。有的学生把故事改成了合家团圆,牛郎织女重新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还有的学生写道,牛郎和织女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他们借助互联网,每天可以通话交流。
三、扩充课文,丰富文本内涵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中,扩写是对学生表达能力要求最高的一种练习形式。扩写,不仅仅是拓展原文的空间,更是文本的二度创作。在扩写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把握人物特点,联系生活体验,发挥合理想象,不断丰富文本内涵。
比如,《望天門山》这首古诗重点刻画了天门山的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诗意,在诵读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诗歌内容扩展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围绕第一句古诗的意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清风徐来、波涛汹涌的音频,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入情入境,想象说话:“如果你就是诗人,此时此刻,你看见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借助课文插图,顺势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此时此刻,天门山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江水是什么样的?天气怎么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感受,把古诗的意境扩展为一幅幅具体的画面。在教师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学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诗意,发挥了想象,丰富了古诗内涵,扩写古诗就游刃有余了。
四、故事续写,深入理解主旨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的结尾留下了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言语实践训练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围绕故事结局充分发挥想象,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续写故事,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比如,《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山洪肆虐,老支书临危不惧,迅速组织村民脱险,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这个故事的结尾戛然而止,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为练笔的切入点,联系课文内容,发挥合理想象,续写故事结尾。例如作者并没有写老太太悲伤的心情,教师可以紧扣这一点,引导学生想象续写:“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在抢险中不幸罹难,老太太在祭奠时会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作者、文本、人物展开对话。通过深入交流,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太太内心的悲伤以及为丈夫、儿子壮举的骄傲,为成功续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精心创设读写结合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小练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言语表达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