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流网络媒体对外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2020-07-01 07:40阳译娴王星晨王贝王静邵嘉豪饶子怡
公关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

阳译娴 王星晨 王贝 王静 邵嘉豪 饶子怡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构建,中国国际地位伴随“硬实力”的提升得以迅速提升,国家文化和国家形象等 “软实力”也日益受到外界的关注。然而国际地位提高的同时,“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论调也随之而来。我国的主流网络媒体承担着建构和传播国家形象的使命。本文探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我国对外建构的国家形象的侧重点和策略,并为获取更多话语权建言献策。

关键词:国际地位 国家形象 主流网络媒体 建构传播

一、引言

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通过向世界公开公布疫情情况、高层领导通话与会见、公开最新科研成果等多种方式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控制疫情有力有效、面对疫情全球蔓延有决心有担当的大国形象,获得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一致肯定;并善用推特、答记者问等方式有力地回击了部分“中国病毒”“武汉肺炎”等国际上的不当认识和言论。这些都展现了我国在国家对外形象建构上的策略更加成熟、外宣从被动走向主动。我国对外形象建构和传播方式的成熟和效果的提升是经过多年来不断摸索而取得的成果,是在新时代应对全球形势变化、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有力武器。

二、国家形象与对外建构的问题意识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直接影响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地位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国家形象及其塑造一方面与国家自身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媒体的对外宣传和建构。因此主流媒体用外国话语传播本国文化,多维度地报道国家议题,有策略有侧重地建构对外国家形象就变得极为重要。

据美国皮尤全球民意测验结果显示,目前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的认识并不统一;此外,拥有强大话语权的西方媒体提出的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论调一直存在着。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近年来中国主流媒体勇敢地尝试用外国话语传播中国文化和建构对外中国形象。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主流网络媒体近年来在对外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方面有怎样的侧重、使用了怎样的策略、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建构了怎样的国家形象等议题就成为了我们所关注的重点。

三、《人民网日语版》近三年话题宏观分析

本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为切入口,构建了人民网日语版(2016-2018)43328篇新闻报道语料库,使用LDA主题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其概率分布观察话题报道热度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我国对外国家形象建构侧重点的历时性变化。

(一)形象建构侧重领域

为了直观观察我国对外国家形象建构所侧重的领域,我们以每半年为时段,分别对《人民网日语版》的八个话题板块(文化、社会、政治、动画照片、科技、经济、中日焦点、其它)的报道数量进行了统计。从整合的数据来看,政治和经济报道占比一直很高。经济占比最高时达25%(2016下半年)最低时不低于23%(2017下半年和2018下半年),政治最高时达22%(2018下半年)最低时不低于18%(2017上半年)。其余版块的报道占比在10%上下波动。

分析数据,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中国目前对外报道以经济政治和社会为中心。对外的文化报道(平均占比为5%)并没有成为主力。其中,经济是最集中报道的版块,占总报道数量的24%。可以看到对外宣传中在侧重领域方面必须有所权衡有所侧重。“一带一路”的战略提出后,我国迫切需要宣传和建构的是强而有力的政治经济大国形象,从而增强国际社会对于与我国开展合作的信心,促成更多对话。

(二)影響国家形象的焦点话题走势分析

我们提取了近三年中日关注的四组话题: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命运共同体和金砖五国,并分析了他们的历时变化(见下图),旨在了解中日共同的关注点和影响走势的因素。

上图统计了2016年至2018年,每半年四组焦点话题的热度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纵轴标示焦点问题的关键词数量,反映该话题的热度。

分析上图,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从整体趋势来看,代表我国积极促成对外合作形象的三组话题:金砖五国、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中,除一带一路以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一带一路的宣传在2017上半年到2018上半年经历了一个比较高的累积后,2018下半年热度被“命运共同体”超过。而事实上“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是一脉相承,后者所动员的国家更广泛、是高度凝练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发展哲学。三话题的热度持续走高,代表着我国侧重打造“包容开放、合作共进”的大国外交形象。代表最先端科技的人工智能热度持续走高,可以看出有意打造我国重视和发展先端科技,并掌握着最新科技的科技强国形象。

四、对外形象建构策略分析

(一)回应对外形象建构需求,转换宣传侧重点

我国发展正处于日新月异的阶段,国际社会也处在不断博弈的过程中。国内国际的形势的风云变幻决定了在构建对外国家形象时既要有“不变”,也要有“变”。不变的是和平发展的5000年文明古国,变的是多方博弈之中的姿态。国际政治话题方面,2016年至2017年报道的热度集中于中国对外界的呼吁上(关系、内政、主权)。在之后报道的热度在中外合作共赢上(APEC、一带一路、中非合作)。可以说,在多方博弈过程中,中国对外国家形象的建构2016年至2017年集中于提高国际地位和获得话语权。2017年后着重构建于开放包容,促成多方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形象。

(二)寻找共鸣审时度势精准宣传

在构建“文化强国”方面,宣传上注意寻找共鸣。例如面向日语读者(包括日语母语的读者及日语学习者)的《人民网日语版》以“二十四节气”“清明节”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遗产作为切入点,唤起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共鸣。在构建“科技强国”宣传方面,注意审时度势精准宣传。例如在日本的社交网站上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华为黑科技等关注度走高,此时主流媒体开展相关方面的官方报道,将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宣传效果。

五、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策略建议

对外传播媒体如果仅仅是介绍国情、报道新闻,而对读者的反应毫不关心的话,将会失去读者。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回应正常的国际上的疑问和其他声音 (不包含恶意揣测),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恶意揣测和摸黑进行反击。如此才可以达到通过外宣的手段给出负责任的回应、消解一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质疑和误解的目的,发挥外宣的真正價值。

对外传播有时会陷于被动,在报道上还有借鉴西方话语体系的情况:传播本身是一个主动的行为。媒体更增强信心,坚定自己的立场,在报道上坚持原创性。采取西方报道的方式以求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这样的策略从长远来看并非长久之策。在这一方面,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话语体系建设,拥有我国原创的报道模式,提高信心,坚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构建对外宣传话语体系时,必须注意兼顾我国的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制度、反映人民意愿和发展进步。同时也要不惮于探讨中国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正面回应往往有助于西方世界把他们关于中国形象“碎片化”有机地拼接起来。通过一整套中国对外宣传话语体系尽可能地还原给外部世界一个真实的、清晰的、相对完整的中国。

六、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地球变为“地球村”,可以说未来10年互联网和移动传媒将成为国际传播的主战场。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技术态势大背景下,中国的主流网络媒体近年来在对外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方面对于我们接下来进一步在国际社会全面建构对外国家形象、做好中华文化传播、获得更多的更强大的国际话语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对外宣传和对外国家形象建构已经有了一定的策略,也不断在改进方式方法。在大国博弈、我国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国家形象建构体系必将更加成熟,对各项突发事件的响应必将更加妥善。

参考文献:

[1]刘丽.《德国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以对外杂志<德国>为例》[J].《德国研究》,2011,26:48-53.

[2]孟新芝 郭子萁.《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基于2012-2014年<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的分析》[J].《江淮端理》,2016,6:99-104.

[3]郭可 毕笑楠.《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研究》;[J].《新闻大学》,2003,夏:69-71.

[4]吴友富.《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国际观察》2009,1:8-15.

[5]王天楠.《碎片化网络舆情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探析》;[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0,1:36-42.

[6]李存颉 潘轶君.《基于NOW语料库 的江苏国际形象传播研究》;[J].《一线传真》2019,12:73-75.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基础课”教学中的国家形象教育探析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