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和教育基本矛盾的变化,学校重新整合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品质化需求,提出“协同育人”的理念,以“三高合作”即“高中一高校…高中一高新企业”“高中一高中”合作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整合资源,开发课程,创新机制,形成包括“三高合作”平台、“育人目标”体系、“课程学习”系统、“教育支持”系统的“三高协同—育人模式,实现“让每一个孩子卓越成长”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普通高中;三高协同;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5A-0003-05
“让每一个孩子卓越成长”是学校的价值追求,而“每一个孩子能卓越成长”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担当。面对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和教育基本矛盾的变化,作为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学校必须做出突破性改变,改变传统学校的样态,带动社会对教育的深度参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品质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一、协同育人:破解难题的逻辑起点
学校在高品质建设的推进过程中遇到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社会对教育关注较多,但参与不充分。学校的师资、教学、管理、学生等要素与高校、企业以及其他高中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互动不足,没有形成资源互补、利益共享的机制。二是学校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及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自主学习能力薄弱。三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面对信息和人工智能、学习观与知识观的更新以及教师自身的转型等所带来的挑战,缺乏应对的方式和有效的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足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面对学校遇到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坚持“协同发展”的理念,“协同发展”强调的是个体不平衡基础上的整体再平衡,是一场深刻的改革创新实践[2]。高中育人不能只停留在学校的层面,要形成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格局。所谓“协同育人”,就足“各个育人主体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目的,在系统内共享资源、积蓄能量的有效互动”[3]。我们对“协同育人”的理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树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理念。学校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同内,应该有全社会的、全世界的视野,应该有“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的意识,更应该有“共生、共长、共享、共进”的协同发展理念。教育者需要跳出学校教育的领域,到社会上去寻找教育的生长点,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力量,需要主动联合各种社会力量来办学。
二是实施“共同体发展”的战略。共同体发展是指各个育人主体为了共同的育人目标组成各种层次、范围和类型的团体和组织,共享资源,有效互動,共同发展。如学校参加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联盟”“长三角德育、教学、科研联盟”“全国超常教育协作组”“国际高中联盟”等,是学校各条线与兄弟学校组成的学术研究共同体,就某一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定期进行交流与研讨。
三是采用“项目化整合资源”的策略。“协同育人”在具体实施层面,需要借助不同的项目,充分利用区域、国际资源,构建一个充分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成长提供机会。如“建立创新实验室”就是学校与高校、高新企业合作的项目,依托高校、高新企业的学科和技术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项目指导,为中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平台,共同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学生的学习应该突破教室、校园,进入社区乃至更为广阔的天地,学校必须突破校园办学,重新整合资源,改变传统学校的样态,让学校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学习中心”。
二、模式构建:学校教育的重新解读
在“协同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加强“三高合作”(指“高中一高校”“高中一高新企业”“高中一高中”合作),并以此为平台,整合资源,开发课程,创新机制,推动学校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形成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转变为重点的“三高协同”育人模式(见图1),包括“三高合作”平台、“育人目标”体系、“课程学习”系统、“教育支持”系统。
(一)“三高合作”平台
“三高合作”带来的不仅仅足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更对学校教育要素优化组合提出新的要求,学校重新对多种主体、育人资源优化组合,形成包括“组织体系”“运作体系”“制度体系”的“三高合作”平台。“三高合作”平台中的组织体系足指:成立“三高协同育人”领导小组,南学校领导、高校专家、企业负责人等组成“三高协同育人”委员会,包括育人机制研究中心;课程研发中心、评价改革中心等。制度体系足指:建立主席轮值制度、年度会议制度、共同评价制度、访学制度、导师制等。运作体系足指:“高中一高校”合作,与高校有效衔接,合作开发丰富课程,合作创建创新实验室,共建学校课程基地,合作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等;“高中一高新企业”合作,建设校外考察与实践基地,合作建设创新实验室,合作促进学生项目研究等;“高中-高中”合作,成立各类同盟校,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合作研究等。
(二)“育人目标”体系
“三高协同”育人,“育什么样的人”足我们必须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我校坚持让每一个孩子卓越成长,致力于培养“积极的生活者”。“积极的生活者”是具有经营幸福人生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愿景与能力的人,是具有“积极人格、卓越思维、宏观视野、济世情怀”的人,是将个人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的人,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我们认为,“积极的生活者”的个性特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卓越思维”即学生具有“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系统性思考、预见性思考”等创新思维,能在新的教育文化中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宏观视野”即学生具有广博的认知领域,关注多元文化,增强国际理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自我以及周围世界的理解;
“积极人格”即学生始终拥有美好的愿景,始终保持卓越的沟通能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济世情怀”即学生具有高度的爱国精神,对人类的关爱、对人类命运的普遍同情以及强烈的道德感,正直、诚信以及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責任感。
(三)“课程学习”系统
以前课程的重点足进行知识传播,分数和升学成了学校的指挥棒,在“三高协同”育人的视野下,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校系统规划“丰富课程”体系、生长课堂以及学生的综合评价,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动力,提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为理想而学、为热爱而学。
1.“丰富课程”体系。学校以“面向全体、兴趣导向、个性发展”为原则,开发以“丰富阅读、丰富活动、丰富经历”为特征的“丰富课程”,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探究性。从课程任务角度,有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是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拓展课程”是指向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如校本选修、地方文化、名人课堂、国际交流等;“研究课程”是指向真实问题解决的应用课程,如开发并组织挑战性研究项目、科技创新大赛等。此外,从课程合作主体角度,有校园生态课程、社区体验课程、国际合作课程;从课程动态实施角度,有打破年级概念,以“学习领域”为核心设计的“三类丰富课程”。
2.生长课堂(自主学习)。“三高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带来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从行政班到各种类型的学习共同体,从学校内部共同体到全社会共同体等,组织形式以及对学生素养要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问题式学习,以“问题式导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通过教师的“导”,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二是项目式学习,以“项目研究”为学习载体,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泛在式学习,基于“分领域、主题式、项目化”的学习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式、个性化、跨时空学习。
3.综合评价变革。推进与高校联合育人计划,创新课程管理制度,改变学校单一主体的评价方式,引导社会主动参与,借鉴国外教育过程性评价方式,推进综合评价方式变革。一是综合素质评价,出台“江苏省天一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在满足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学校还准备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建模,基于大数据进行学生能力可视化分析。二是学术发展评价,学校在高校自主招生、大学选修课程等方面形成系统的评价方案。三是专题活动评价,参加校本选修课、研究性学习课题、社团自主研究活动的学生,满一定学时、考核合格者均可获得相应学分。如学校“天一科学院”形成了“三级评价体系”,即社团内特长考级认定、科学院内学术荣誉晋升以及社会科学权威机构的学术鉴定。
(四)“教育支持”系统
“三高合作”足一种立体式、互补型、开放性的合作:既有横向合作共享,义有纵向有效衔接;既有教育领域内的共建共赢,义有教育领域外的社会支持。这种“协同育人”的方式,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技术平台以及教育者团队,促进各种资源整合与利用,发挥更大的育人价值。
1.管理制度体系。学校在课程管理制度方面,增大课程选择的自由度和方便性,允许部分学生 “免修某科课程、单科或部分学科加速、单科或部分学科跳级、提前选修上一年级某些课程、提前选修上一学段的课程、提前进入大学”等,增加学生对于课程的自主选择。通过学分管理、奖学金制度、职业与人生规划,构建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推动选修课程、奥林匹克竞赛、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成长的机制建设。
2.智慧校同平台。学校以智慧校同系统为支撑,将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深度融合,学科老师与技术老师进行有效合作,深度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互联、自主、共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互联网+教育”的新教育形态。
3.成长共同体。“三高合作”带来了教师队伍组成的变化,要求“达者为师”,让适合的人做教师。一方面,学校形成课题研究团队、项目研究团队(含省市课程基地、省前瞻性项目、省品格提升程工等项目)、年级组(部门)团队、班级任课教师团队、教研组(备课组)团队、党支部、名师工作室等,实现“四有”好教师团队全校覆盖,积极实践“项目共同体”教师发展模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另一方面,学校还吸纳家长、社会团体、高校等各方面的有识之士进入学校育人队伍。
三、三高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式选择
学校通过“三高合作”的方式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短期互访对话”为特征,主要是组织学生参加短期的高校访问活动,组织教师通过网络开展互动交流,参加短期项目培训,校际互访对话;第二阶段以“共建课程基地”为特征,主要是共建“创新实验室”“课程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大学课程等;第三阶段以“形成育人机制”为特征,主要是共同指导学生项目研究,开展教育科研,开发联合培养项目。
(一)“高中一高校”合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4]天一高中的“高中一高校”合作,主要是邀请高校参与学校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优化高中育人方式,完善高中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提高教育资源内在品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1.推进中学与大学的有效衔接。学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围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30多所高校在育人目标、育人理念、育人方式等方面开展交流、对话,实现有效衔接;长期跟踪毕业生在高校发展情况,完善学校育人方式;与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关系,依托大学的智力资源、人才培养研究成果,引领和支撑学校的育人模式创新;建立与国外大学育人合作项目,在“多伦多大学绿色通道”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国外高校的联合育人模式。
2.合作开发丰富课程。学校引进国外高校开发的、适合中学生选修的优质课程,如美国AP顶石课程;充分利用高校课程资源,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学科竞赛课程、项目研究课程,增强课程的挑战性;充分利用高校的课程资源、研究资源,學生在节假日走进高校实验室,在高校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真实问题、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
3.合作创建创新实验室,共建学校课程基地群。学校与高校合作建设创新实验室,按照高校科学研究的标准建设一批实验室,如“中国科技大学普通物理实验室”“南京大学计算思维实验室”“东南大学电子控制实验室”等,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条件;学校与高校合作建设“天一书院”(围学馆、西学馆、哲学馆、史学馆、地学馆)。
4.合作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创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天一工作站,形成长期的合作研究关系;开展中学教师“再回大学”项目,让学校教师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提升学历,提升综合素养;与江苏省教育报刊社合作推动“江苏省高中教师发展学院”的建立。
5.合作进行各类项目研究。学校与美围史岱文森高中、英国贝德福得中学等近20所学校合作开展了多项主题性项目研究。
(二)“高中一高新企业(特色基地)”合作
高新企业往往具备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并且许多企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愿意支持教育事业,这为学生发展提供了真实的研究环境。
1.建设校外考察与实践基地。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社会性考察、实践研究基地。学校已与卡特彼勒技术研发中心、村田电子、松下电器等企业确立了19个校外考察与实践基地,并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建设的“社会实践基地群”,包括“基础型”志愿服务基地和“提高型”实践体验基地。“基础型”志愿服务基地足指博物馆、科普馆、图书馆、街道敬老院、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等,力求贴近高中生的学习认知能力,通过助教、导讲等志愿服务,让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能力、学以致用;“提高型”实践体验基地如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先进制造业企业等,开阔了学生视野,提升了他们的科学修养和学术能力。
2.引进社会指导教师。学校与社会各类组织、特色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担任兼职辅导员,让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开设“名人课堂”,邀请科学家、文化学者、教授博导、优秀工程师等为学生做人文和科技专题讲座(每年50场)。
3.合作建设课程基地群。学校利用高新企业的技术优势,聘请企业专业人士为学生项目研究提供专业支持;发挥学校地处无锡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优势,与高新企业合作建设创新实验室;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课程基地,目前学校有8个跨学科、项目化、开放式的课程基地,包括“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生态校同课程基地”“天一书院课程基地”“运动与健康课程基地”“高雅艺术课程基地”“e智慧教育课程基地”“资优教育课程基地”“国际教育课程基地”等。
4.推进智慧校同建设。学校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学校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泛在性学习、自主学习提供保障。一是资源共建共享,开发天一网校学科资源网站,加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联盟,实现与30多所全围一流高中学校的资源共享;二足与电信公司合作,构建师生互动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推动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天一教育集团成员学校等组建区域性、校际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共同体,构建面向精准教学、精准管理的智慧校同信息平台;三是整合科大讯飞、全通教育等专业公司e平台,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建成智慧校同系统,实现面对面的学习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形态。
(三)“高中一高中”合作
“高中一高中”合作主要是建立高中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探索解决难题的有效方法。
1.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学校开发天一网校学科资源网站,加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联盟,成为其共建单位,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实现与30多所全国一流高中学校资源的完全共享。
2.组建各类专项联盟。学校建立与国外中学的合作关系,与多伦多大学附属中学结盟,实施“教师跟岗学习”计划;与芬兰赫尔辛基英国人学校除了师生的互访之外,还在艺术、科技等领域深度开展项目合作与交流。与国内知名中学组建各类联盟校,包括四校教工作联盟、长三角学校网络结对、长三角德育联盟、教学联盟、科研联盟、超常教育联盟、国际课程中心学术联盟。
3.合作进行生长课堂研究。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国内知名高中联合开展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活动,以自主学习方式为重点,进行“生长课堂”的深度探索,以“超越学科中心”为突破,促进学生跨界学习,突出“做中学”,建立多学科支撑、跨学科的主题性学习模型,由“知识习得”“能力培养”,逐步向“素养养成”“价值引领”延伸,形成课堂教学新文化、新范式。
“三高协同”育人,带来的是学校办学的开放性,学校成为“没有围墙的学习中心”。这种开放性将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学习方式改变:强调“做中学”,实现学生学习从训练、考试为主走向志趣导向、丰富多彩的实践性学习。学习内容优化:强调“真实问题研究”,实现从学科知识的接受、记忆型学习走向跨学科、情境化的项目研究。学习过程优化:强调“合作型学习”,实现从成绩排名、标准化评价的激烈竞争走向相互协作、合作探索的团队型学习。学习资源拓展:强调“开放型”资源,实现从封闭的课堂内学习走向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超级课堂”学习。新型师资形成:强调“指导”,实现教师角色从纯学科老师走向指导型、社会型的教师形态。评价机制优化:强调“多元”,实现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走向催生个性成长的多元评价模式,催生关键能力的自然生长,学生形成“精神自强、行为自律、学习自主、个性自强”的特质。
学校运用“三高合作”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是对静态课程资源的动态开发,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卓越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提供更加有利学生发展的丰富资源、支持和机会,推动了学校育人模式的改变。我们期望在这种育人模式下,学校成为“开放、个性、智慧、民主”的自主学习中心,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得到锻炼,每一个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积极的生活者”。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09.
[2]张彦.新发展理念的三重基础[J].红旗文稿,2019(12):27-29.
[3]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职教论坛.2013(1):21-23.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OL].(2010-07-29)[2020-01-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lOO7/t20100729_171904.html.
责任编辑:赵赟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s for Children's Remarkable Growth
ZHU Zhuojun
(Jiangsu Tianyi Middle School. Wuxi 214101 . China)
Abstract: Fac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for talents and changes in the basic contradictionof education. schools need to re-integrate resources to satisfy the public's needs for educational diversity.personality and quality. To this end. we have proposed the idea of coordinating education to promot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by way of "three-high cooperation". including senior high school and institutions of higherlearning. senior high school and hi-tech enterprises. and between different senior high schools. Meanwhile. wehave integrated resources. developed curricula and created systems to form the educational modes of "three-high coordination" such as "three-high cooperation" platform. "educational goal" system. "course learning"systeiu. and "educational support" system. eventually fulfilling the value pursuit of "1etting every child grow upremarkably".
Key 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three-high coordination: educational mode
收稿日期:2020-03 -10
作者簡介:朱卓君,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无锡,214101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全罔模范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巾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巾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