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时期大佛信仰探析

2020-07-01 09:43:28褚甜莉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众统治者佛像

褚甜莉

(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隋唐时期大铁佛像的数量增多。铁佛寺的很多寺庙都曾供奉过大铁佛像,然而多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统治者的政策被毁坏,如唐武宗“废佛”活动。今临汾市内建于唐贞观六年的大云禅寺被保留下来,供奉的大铁佛头至今有众多的信仰者。现今留存下来的唐代大铁佛像还有两尊,一尊是山东潍坊市大铁佛,收藏在博物馆的造像院中,高2.8米、宽近2米,重达5吨。另一尊在原长安(西安)静法寺,高2米,现收藏在西安文物考古研究所。大佛信仰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本文主要对佛教经典中有关大佛的一些重要记述以及在武周时期大佛信仰总体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

一、大佛信仰的表现形式

随着佛教传入我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对大佛圣迹的崇拜与信仰。大佛圣迹主要由佛寺、佛塔和佛教高僧的修行处等构成。

(一)朝礼大佛圣迹

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扶植佛教的发展,建立起诸多铁佛寺、大云寺等,并将大佛像作为主要的供奉对象。《历代法宝记》卷1载:“后时大周立则天即位,敬重佛法。至长寿元年,勅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1]182《佛祖历代通载》卷1亦载:“则天将建大像,御史张廷珪复上疏谏曰,夫佛者以觉知为义,因心而成,不可以诸相见也……陛下信心归依发弘誓愿,壮其塔庙广其尊容,已遍于天下久矣。”[2]585武则天建造大佛,御史大夫张廷珪上疏劝谏,陛下信心归依,寺庙及佛像遍于天下各处。《游方记抄》卷1中载:“大和尚讳鉴真,扬州江阳县人也。俗姓淳于,齐辩士髠之后也。其父先就扬州大云寺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门,大和尚年十四,随父入寺,见佛像感动心,因请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是时大周则天长安元年有诏,于天下诸州度僧,便就智满禅师出家为沙弥,配住大云寺,后改为龙兴寺。”[3]988武则天统治时期在天下各州广建佛像、寺庙,并允许在各州度僧。唐代统治者支持佛教发展,大力修建寺庙,供奉大佛像,表达着对大佛的崇拜与恭敬,大佛信仰这种重要的佛教文化形态在这一时期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佛塔也是大佛圣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清康熙五十四年《大云寺碣碑文》载:“平阳府郡城西南隅,古有大云禅寺……中有金顶宝塔一座,上出重云。偶于大清康熙乙亥岁夏四月六日戌刻,忽遭震变之灾……谨卜是年春二月念一日,命工起建,始立宝塔根基。层层日葺,修至 □年□月□日工成告竣。”[4]149在唐贞观时期修建的大云寺中有方形琉璃宝塔一座,后来在地震中遭到了破坏,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对宝塔进行了重修,宝塔的底层供奉有高6米多、宽3米多的大铁佛头。这座金顶琉璃宝塔,历经二百多年,至今仍光彩依旧。民众的信仰是佛塔得以重建的重要因素,信众朝礼佛塔,将自身求雨、免灾等愿望寄托于此,乃至今天仍有众多的朝拜者来到此地。

(二)供养大佛佛像

佛教认为大佛神通广大,功德四方。早在天竺经书中就有记载,如《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卷2曰:“复殿化壁释迦如来自书八相变像,图此书是。佛临灭时当殿大像自然发音,请释迦曰,后代众生若为图像,佛因此问便为画之,复殿东台五重皆七宝作,娑竭罗龙王所造,上施宝珠夜望如日,故此大殿昼夜常明。”[5]899在佛圆寂时该殿的大像会自然发出声音,大殿东台放有宝珠,夜里观望如太阳一般,因而大殿昼夜常明,这些神异现象吸引着民众和僧人虔诚地供养大佛。《为霖道霈禅师餐香录》卷2载,“募塑大佛像,鼓山大殿东尊佛像。方四十载。乃为蚁所坏,或是当时施者信心不专故,所作功德,亦不坚固耳。安知前佛化去,不为后佛发起之缘乎。监院成源。始发意铸铁佛,以垂永久,第功程浩大……凡四众人等,于尊像之前,烧香散华,礼拜供养。”[6]631经中记载了早期塑造的大佛佛像,经历了几十年,遭到了毁坏,又重新铸造了新佛像,民众积极地烧香供养新的大佛像。这些源于信仰者对大佛神力的依赖感、敬畏感,这种强烈的宗教感受,在行为上有了明显的表现,虔诚地供养大佛佛像,以祈求神灵保佑,消灾、降雨等。高僧和信众供养大佛的举动,吸引着更多的朝拜者,推动着大佛信仰的传承与发展。

(三)静思佛中义理

不少有识之士的大臣已经意识到修建巨大的佛像和佛寺终会劳民伤财,引发社会问题,进而更强调精神信仰——心中有佛。据《唐会要、五代会要、明书、明会典选辑》卷2载:“中宗时,公主贵戚奏度僧尼。姚崇谏曰,佛不在外,求之于心。”[7]603张延珪所写的《谏白司马坂营大像表》:“陛下信心归依,发宏誓愿,壮其塔庙……非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何以言之?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及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其福甚多……则陛下倾四海之财……而所获福缘,不愈於一禅房之匹夫,沙门之末学,受持精进,端坐思理,亦明矣。”从上文可知,真正的信仰是静坐下来思考佛中义理,追求思想上的提升,靠的是修行者内心的反省与修行。在天下各州修建宏伟的塔庙和巨大的佛像并不是最上乘的信仰方法。可见,对大佛的信仰由最初的修建巨大的佛像和寺塔逐步转变为强调心中有佛,内心深处相信佛法无边,普照大千。禅宗六祖慧能说:“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8]280慧能大师认为佛在信众的内心里,需要内心虔诚的信仰与自省,不需要向外界探求。随着禅宗的兴起,唐代佛教信仰由追求修建巨大佛像的物质性活动升华为内心的精神性活动。这种信仰方式的转变,是信仰大佛方式多元化的体现。

二、大佛信仰盛行的原因

唐代能修建如此巨大的佛像,离不开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信众的募捐、僧人的供养以及特殊时期出于政治目的,颁布的修建大佛的政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颁《大云经》于天下,下令全国各州修建大云寺,铸造大佛像,很多铁佛寺也因此更名为大云寺,因而在这一时期大佛信仰比较盛行。

(一)统治者的支持

修建巨大的佛像需要雄厚的财力作支撑,统治者起着重要的作用。《象教皮编(六卷全)》曰:“龙朔初高宗幸并州童子寺,大像高十七丈,后遣使送袈裟其像放大光明(并出释氏通鉴)。”[9]708高宗下令为高十七丈的巨佛进行装饰,使大佛像更为庄严神异。《大唐西域记》卷5中载:“自古至今,诸王、豪族,凡有舍施,莫不至止,周给不计,号大施场。今戒日王者,聿修前绪,笃述惠施,五年积财,一旦倾舍,于其施场,多聚珍货。初第一日,置大佛像,众宝庄严,即持上妙奇珍,而以奉施……从此之后,诸国君王各献珍服,尝不踰旬,府库充仞。”[10]897王公、贵族组织施舍义捐,花费五年的时间积累财富,用于修建佛寺、铸造大佛像。耗费了如此多的时间、财力铸造大佛像,可见统治者对大佛像的重视。《(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2载,“嗣圣十七年(即太后久视元年)……按张廷珪传,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作大像。”武则天征收天下浮屠钱,营建佛祠、铸造大佛像。这一时期大佛信仰的发展离不开统治者的推崇与支持,修建寺塔、铸造大佛像、组织僧人翻译佛经等需要国家统治者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武则天当政之后采取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出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并且在这一时期铜铁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了统治者在经济上支持、冶炼技术的提升,大佛信仰在武周时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二)僧人的积极推崇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2中载,“廿九日(乙巳)天晴,清祥座主斋,令见师舍利日记,悬师影供斋丁宁也。即出大门向赤城寺,拜大佛殿弥陀丈六像,智者大师参此大殿,于佛前入灭,令礼烧香感泪先下,次参忏法堂烧香。”[11]355经中大师参拜佛殿大像、烧香祈祷的举动,体现了对大佛虔诚的信仰。《续高僧传》卷20中载,“释惠仙,姓赵,河东蒲阪人。幼怀出俗,缘故淹留,年登不惑方果前愿,既出家后随方问津,虽多涉猎,然以华严涅槃二部,为始卒之极教也……所以执卷自随有若双翼,或有言晤披而广之……寺有大像制过十丈,年载既久埃尘是生,栋宇颓落珠玑披散,遂控告士俗更缔构之。”[12]600经书中记载了释惠仙高僧精通华严和涅槃二部经书。他积极向民众宣传这两部经书中的神异,对其虔诚的信仰,能给信众带来较高的利益。高僧还主持了寺庙中大像的修缮工作。以上史料表明僧人积极参拜、供养、修缮大佛,推动着大佛信仰的发展,使得大佛信仰成为佛教信仰中一种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在僧人的积极推崇下,大佛信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三)信众的朝拜与募捐

信众为求得庇佑,诵读佛经、朝拜大佛、募捐建造佛像,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身的虔诚信仰。《释氏通鉴》卷6载:“武德三年,先是沙门宝证,于普救寺,创营弥勒大像百丈,万工才登其一而证逝,众请积继之……积乃脩建十年,雕妆竝毕,道俗欣庆。”[13]72经书中记载了高僧宝证在普救寺主持建造百丈弥勒大佛的工程,然而工程未完成该高僧圆寂了。信众请求继续开展大佛的修建,在其支持下,最终在十年后完成了大佛的修建。据《为霖道霈禅师餐香录》卷2载:“募塑大佛像,鼓山大殿东尊佛像,方四十载,乃为蚁所坏……监院成源,始发意铸铁佛,以垂永久……凡四众人等,于尊像之前,烧香散华,礼拜供养。”[6]631信众募捐的大佛像,历经四十年后被蚂蚁毁坏,在众议后又重新修造了新佛像。信众在佛像前参拜、供养以及出资修缮大佛的举动,都反映了其对大佛的敬仰与渴求庇佑之心。信众的朝拜与募捐,推动着大佛信仰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大佛信仰这种文化形态在佛教文化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三、大佛信仰产生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至唐建立以及唐后期安史之乱,将近四五百年的动荡时期,战火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佛教的各种学说满足了当时百姓精神慰藉的需求,同时也巩固了唐王朝的统治。唐代大佛信仰的发展,对当时统治者、百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展大佛信仰研究,是佛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部分的探讨,也将对佛教文化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一)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大佛信仰满足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统治者支持佛教的发展,修建寺庙,铸造了许多大佛像,这一举动是服务于当时的统治目的。法藏与《金狮子章》中载:“统一而强大的王朝不仅能容纳宗教存在,而且扶植宗教创新,利用宗教为巩固自身的统治服务”[14]23。在武则天统治时期,为制造登位称帝的舆论环境及夺取李唐江山制造一种神学预言,颁《大云经》于天下,在天下各州置大云寺,铸造大佛像,吸引了大量信众前来朝拜。大佛信仰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得到了发展,同时为其统治提供了合法化保障。

大佛信仰有利于慰藉百姓心灵,稳定社会秩序。魏晋南北朝至唐及唐朝中后期,四五百年的分裂动荡时期,百姓生活流离失所。信众诵读佛经、拜谒大佛,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身的虔诚信仰,以求得神灵庇佑及精神解脱。大佛信仰使得民众精神上得以减脱并减少引发社会动乱的危机。郭绍林的《唐代士大夫与佛教》载,“民间的崇佛其虔诚程度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15]264大佛信仰的发展,给了广大民众一个精神慰藉。

(二)提高佛教文化的认识水平

谢山的《唐代佛教兴衰研究》载,“大佛宣示了佛教的存在,同时又给教徒一个朝拜的场所。大佛还影响了佛教的教派与教义的发展,佛教的八大宗派在唐代渐次确立并定型;八大宗派的形成又推动了全社会的佛学信仰”[16]。修建大佛是佛教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吸引大量信众前来朝拜,上至皇室官员,下至僧侣百姓。在他们的积极推崇下,大佛信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形态,又进一步推动了佛教文化的发展。现存的一些大佛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宗教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析大佛信仰在唐代盛行的原因既要考虑当时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如统治者政策、信众的募捐,也要考虑历史文化延续方面的因素,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今天佛教文化形态不断得到发展的原因。认识古代大佛信仰的基本形态,有助于了解人类在发展中生活风貌。大佛信仰在古代印度及中国都有流传。这种信仰的重要内容在佛教经典中有所记载,在历史留存下来的壁画、佛教作品、寺庙造像等遗迹中都有展现,体现了当时人类精神生活风貌,为未来佛教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及借鉴。

(三)耗费人力、物力,加重百姓负担

限于当时生产力低下的状况,修建大铁佛头、大佛像会损耗巨大的人力、物力,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针对武则天时期大造佛像,狄仁杰上书说,“今之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壮,画缋尽工,宝珠殚于缀饰,环材竭于轮奂。工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生之有时,用之无度,编户所奉,常若不充,痛切肌肤,不辞箠楚。”[17]2893这一记载描述了当时修建寺庙、巨大的佛像极尽奢侈,规模比宫廷还要宏伟。巨大工程耗费的财力终究取自于人民,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2曰:“按张廷珪传,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作大像,廷珪谏以为,倾四海之财,殚万民之力,穷山之木为塔,极冶之金为象,然犹有为之法,不足高也,填塞穴,覆压虫蚁,且巨亿计工员穷窭,驱役为劳,饥渴所致,疾疹方作。又僧尼乞匃自赡,而州县督输,星火迫切,鬻卖以充,非浮屠所谓随喜者,今天下虗竭,苍生雕弊。”[8]281大臣张廷珪认为,倾尽全国之力投入到建设佛塔、大佛像导致百姓赋役沉重、疾病横行。各地州县官员为了完成朝廷下达的任务,买卖交易以充实朝廷所需,使得民不聊生。有些大臣已经意识到修建巨大的佛像和佛寺终会劳民伤财,引发社会动乱。

综上,大佛信仰是人们在统治者提倡下以及长期社会生活的积累中逐渐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信仰。大佛信仰在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僧人的积极供养、百姓的膜拜下得到了发展。信众对佛教经典、圣迹、造像的崇拜与供养,体现出大佛信仰的影响力。对大佛信仰的研究是佛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武周时期大佛信仰盛行的原因以及探究佛典中唐代大佛信仰相关论述,对传承历史文化以及了解人类在历史中的精神风貌有着重要的作用。

谈及信仰,中国人更多的是一种实用信仰。“这种信仰常能够为生活的方便、行为的必需、事业的成功而权且建立一种价值关怀。虽然它无传统信仰之历史背景和社会力量,但若无此种实用的即实际的信仰,则会限于畏首畏尾一无所可的窘状,生活不能进行、行为不能生产、事业不能成功。日常生活、实业、军事上种种信仰,大都属于此类。这种实用信仰几乎类同于,实践理性的概念,离此不能进行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权力斗争。”[18]22信众对大佛的信仰,源于对神圣物强烈的敬畏感与依赖感,对其强大力量的信仰,信众参拜、供奉大佛以祈求这种强大的神秘力量可以消除灾难、带来福运,与自身利息紧密相关。大佛信仰的探究对于今天研究民间信仰以及当今信仰缺失等问题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猜你喜欢
信众统治者佛像
服务信众与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探微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2:28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佛像面前的 菩萨
不该举手时别举手
故事会(2018年19期)2018-10-11 07:01:52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环球时报(2017-07-18)2017-07-18 08:02:50
刘红卫
书画世界(2017年3期)2017-04-15 07:29:16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连环画报(2016年9期)2016-12-08 05:32:02
汉朝统治者的哲学观对汉代服饰的影响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