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义光: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有效破解“用工荒”

2020-07-01 08:04张义光
中国勘察设计 2020年6期
关键词:劳务用工农民工

往年春节过后,农民工兄弟大都完成了一来一往的大迁徙,开始了新一年的打拼,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多年来的规律被打破,“用工荒”问题突显,特别是在加快推进复工复产之际,各地对农民工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很多地方也出台了有针对性的举措,比如,包机、包车、包专列的“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服务。但即使在这样的贴心服务下,还是有一大批农民工未返城、不愿意返城,原因何在?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9亿人,其中1.7亿人外出务工。如此庞大人群的就业,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关系稳就业、促民生的大目标,也是确保脱贫、防止返贫的关键举措和基本保证。

疫情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农民工“用工荒”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害怕疫情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政策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健全,劳资关系需进一步和谐……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要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让他们从心理上、情感上、身份认同上,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和福利,特别要重视解决他们关心的住房、子女教育、社保等问题,努力实现权利平等、保障同等、服务均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全身心融入城市,才能有效破解“用工荒”问题。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设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管理和服务机构。像退役军人事务部那样,负责协调农民工服务管理、待遇保障、教育培训、技能提升、权利维护等,在全国形成服务网络,让农民工这个庞大群体真真切切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爱,让他们成为全社会尊崇和关心的职业。

二是注重农民工综合素质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政府部门应加强培训组织及培训宣传工作,应随着市场需求对培训内容不断做出调整,并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社区及基层企业等多渠道、高灵活性地进行相关政策宣传;建立专业化的培训形式,应根据市场上企业岗位以及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分别提供实用的职业培训基地与实习园地,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注重综合素质提升;完善培训考核体系,培训课程的完成并不是培训工作的结束,而应增加对于培训效果的考核,对培训质量进行追踪反馈,使受过培训的农民工的受训能力能够得到切实提高;加大对建筑企业农民工培训资金的支持力度。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18.7%,数量庞大。但由于建筑业点线面长、流动性强,劳务企业与农民工缺乏长期稳定的劳务关系,农民工培训一直是劳务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和财政补贴的“盲点”和弱项。再加上现行的建筑企业用工制度(管理层和劳务层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务企业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资金投入的积极性,社会或国家的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的比较少,广大农民工享受不到专项培训资金补贴,导致农民工的技能提升不能正常有效进行。

三是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调动农民工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其自身素质、促进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党团工会等组织要将吸收优秀农民工进组织,纳入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党团工会在召开会议、组织活动、评选先进等工作时,应选定并扩大一定比例的农民工代表参与,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并积极吸纳他们的建议意见,诚恳接受他们的批评,赋予他们更多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劳务用工农民工
张小燕:代言“洪洞三保” 提升劳务品牌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如何防范村级用工管理的新风险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个人劳务致损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