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趋势与综合防治

2020-07-01 08:58杨显芳李吉民刘清瑞
种业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基腐病病株病斑

杨显芳,李吉民,刘清瑞,王 璐

(1.新乡县古固寨镇便民服务中心,河南 新乡 453700; 2.新乡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新乡 453700; 3.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小麦茎基腐病在我国黄淮冬麦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省普遍发生,并呈现不断加重和蔓延趋势。通过近几年的田间调查及试验示范,结合当地实际生产情况,分析小麦茎基腐病发病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危害症状与趋势

1.1 危害症状

小麦茎基腐病为真菌性病害,引起新乡市小麦茎基腐病的病菌主要有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pseudograminear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该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和病残体中越夏、越冬,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可存活2 a以上。小麦幼芽、幼苗、成株根系、茎叶和穗部均可受害,根茎部受害最严重。播种后种子受害,幼芽鞘呈褐色斑痕,严重时腐烂死亡。苗期受害根部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成株期受害植株茎基部出现褐色条斑,严重时茎折断枯死,或虽直立不倒,但提前枯死形成白穗,拔起病株时茎基部易折断,病株上可见根毛和主根表皮脱落,根冠部变黑并黏附土粒。叶片上病斑初为梭形小斑,后扩大成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中央浅褐色至枯黄色,周围深绿色,有时有褪绿晕圈。穗部发病在颖壳基部形成水浸状斑,后变褐色,表面敷生黑色霉层,穗轴和小穗轴也常变褐腐烂,小穗不实或种子不饱满;或穗颈变褐腐烂,全穗枯死或掉穗。麦芒发病后,产生局部褐色病斑,病斑部位以上的一段芒干枯。种子被侵染后,胚全部或局部变褐色,种子表面也可产生梭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

1.2 危害趋势

2012年首先在新乡县古固寨镇三王庄村、小冀镇杏庄村、大召营镇文营村发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随后在新乡市、辉县市、获嘉县等多个县市区均有发现。目前,新乡市发病面积6.7万hm2,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产量损失超过50%。发病程度逐年加重,其中2019年平均病株率59%,严重麦田病株率达到100%,白穗率达到37%。根据小麦茎基腐病成株期调查分级标准(表1),于小麦成熟期在新乡县合河乡东元封村小麦茎基腐病严重发生地块进行调查, 该病病情指数为0.71,产量为2 730 kg/hm2,产量损失70.6%。

表1 小麦茎基腐病成株期调查分级标准

2 小麦茎基腐病重发生因素分析

2.1 气象因素

小麦茎基腐病病菌侵染小麦的适宜温度为20~24 ℃,35 ℃以上、4 ℃以下均不发病。土温20 ℃以上、高湿,有利发病。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该病冬前及早春发生危害。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程度主要与温度、降雨有密切关系。辉县市胡桥乡2016年9月降雨集中,导致田间湿度过大,部分低洼地块出现大量积水,且11月积温达到287.5 ℃,高于往年24.8%,麦苗生长旺盛,而抗病性差,导致小麦茎基腐病侵染较重发生。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扬花灌浆期),降雨集中,30 d累计降雨达到65.3 mm,高出往年平均值(42.3 mm),导致小麦茎基腐病蔓延严重,后期出现成片白穗。

2.2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是影响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发病率和严重度的主要因素[1-4]。湿润的表层土壤是病害苗期侵染的必要条件,土壤湿度高有利于发病。如2013年小麦播种时特别干旱,在新乡县小冀镇杏庄村调查发现,京广铁路以西的麦田播种前是用人民胜利渠河水灌溉,灌水量很大,约2 250 m3/hm2,铁路以东的麦田播种前是用井灌溉,灌水量为600~900 m3/hm2,导致当年11月铁路以西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十分严重,个别地块死苗,小麦灌浆后期有大面积的白穗症状出现,铁路以东的麦田病害发生较轻,无白穗现象。2018—2019年冬春干旱,新乡县、获嘉县、辉县市等种粮大户普浇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造成部分麦田普遍发生小麦茎基腐病,引起后期成片白穗。

2.3 耕作水平

目前,新乡市大面积实施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普遍进行旋耕,由于秸秆多、耕层浅(13 cm左右)、活土少,造成带菌的小麦、玉米秸秆堆积于土壤表层。田间病残体多,腐解慢,病菌数量多,发病重。

2.4 品种抗性

目前,普遍种植的小麦品种均不抗小麦茎基腐病,但是不同小麦品种的发病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半冬性品种较弱春性品种发病轻;矮秆品种较高秆品种发病轻;春季小麦拔节晚、拔节慢、抗倒春寒能力强的品种不易感病。

2.5 栽培管理

播种量过大、播种过早,冬前麦苗呈旺长趋势;播种过晚,幼苗出土慢;土质贫瘠、水肥不足;土壤黏重、整地粗放,小麦长势弱;小麦遭受冻害、旱害或涝害;其他病虫危害等。这些情况均可加重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3 综合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一是深耕整地。玉米收获后及时粉碎秸秆还田,并结合深耕(耕深25 cm以上),减少土壤表层的病残体,耕后细耙、镇压,踏实土壤。

二是种植有耐性的品种。重病田应选择半冬性、矮秆耐病、抗倒春寒的品种,如百农207、百农4199、许科168等。

三是适时播种。根据小麦品种特性,选择适宜播期,半冬性品种播期10月10—18日,弱春性品种播期10月15—25日,播种量以150~200 kg/hm2为宜,同时避免大播量而造成个体发育较弱的现象,提高抗病性。

四是合理施肥。实行配方施肥,合理使用氮、磷、钾肥,增施锌肥;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促进麦苗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五是健身管理。推广节水灌溉,降低土壤湿度;小麦苗期及时防治麦蚜、麦蜘蛛,减少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入冬前及时冬灌,预防冻害;中后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洒叶面肥,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3.2 化学防治

一是种子包衣。可选用酷拉斯27%苯醚·咯·噻虫(噻虫嗪22.6%、咯菌腈2.2%、苯醚甲环唑2.2%)、23%吡虫·咯·苯醚(吡虫啉20%、咯菌腈1%、苯醚甲环唑2%)、奥拜瑞31.9%戊唑·吡虫啉(1.1%戊唑醇+30.8%吡虫啉)等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二是小麦生长期药剂防治[5-6]。如果冬前气温较高,已发生病害的麦田应采用冬前、翌年小麦返青期喷药剂防治2次。可用20%氰烯·已唑醇悬浮剂1 700~2 000 g/hm2,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9 kg/hm2,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5 kg/hm2,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22.5 kg/hm2进行防治。田间防治效果调查表明,上述药剂与磷酸二氢钾或芸薹素等混用能够提高防治效果、增加产量,并兼治其他病害。

猜你喜欢
基腐病病株病斑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病诱因、机制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