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先秦时代的婚礼仪式

2020-06-30 15:34陈扬
世界家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先秦诗经

摘要:《诗经》里面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先秦时代,尤其是西周时期的婚姻情况,而婚姻从筹备到婚礼完成都要有一整套的礼仪形式。

关键词:《诗经》;先秦;婚礼仪式

《诗经》里面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先秦时代,尤其是西周时期的婚姻情况,而婚姻从筹备到婚礼完成都要有一整套的大大小小、名目繁多的礼仪形式。

1 婚前之礼

《诗经》又名诗三百,在这三百多首诗歌里面,其中反映先秦时代的爱情婚姻诗歌的占有很大部分。在结婚之前,男女双方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一般而言,先秦时代,男女结婚之前要经历五个程序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微、请期等。

(1)纳采。纳采婚前要进行的第一个礼仪形式。《仪礼·士婚礼》开篇即曰“婚礼下达,纳采用雁。”纳采就男方家庭应该用大雁等为礼物向女方去提亲。

(2)问名。问名就是男女双方要向对方去打听各自的年龄、姓名和生辰八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初步了解男方双方基本的情况,也是纳采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

(3)纳吉。在问了各自的姓名等基本情况后,下一步的礼仪形式就是需要纳吉,就是纳取吉利的意思。男方家庭要对这一桩婚事进行占卜,看看他们姓名和生辰八字是否吉祥吉利。如果两个八字生辰是吉祥的兆头,那么久继续。否则,就当场告吹。纳吉成功就是男方双方都认同了这门亲事,所以纳吉就是定婚礼。正如郑玄所注曰:“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

(4)纳微。微,就是聘礼或者货币。纳吉之后,婚姻亲事已经双方认同,那么男方就需要向女方缴纳下聘礼或下财礼,正如《仪礼·士昏礼》所说的“纳微,玄镖,束帛,俪皮,如纳吉礼。”纳微就是男方派人向女方下聘礼、送聘礼,进一步把婚姻推进一步。

(5)请期。请期就是由男方家庭来选择良辰吉日,定下结婚的日子,再专门派媒人去告知女方,与女方家庭商量后再最终决定下来。正如经学家郑玄所注:“主人辞者,阳倡阴和,期日宜由夫家来也。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由此得知要给女方送礼和送货币,最终确定大喜的日子。

2 婚时之礼

经过前面所述的五个阶段的准备后,终于等到他们的大喜之日,也就是说经过一系列繁复的准备之后,就进入了婚礼的环节,即亲娶的阶段了。

亲娶又叫亲迎,就是男方的新郎带领迎亲队伍前往女方迎娶新娘的结婚仪式。亲娶是结婚中最为关键、最为慎重、最能体现体面的一项礼仪程序。把新娘娶回家之后,还包含有拜堂成亲之礼、进入洞房之礼、闹洞房之礼等许多礼仪。

《诗经》有许多这样的描述亲娶礼仪的诗歌,如《唐风·绸缪》、《齐风·著》、《小雅·车攀》、《大雅·大明》、《大雅·韩奕》等。现以《齐风·著》为例,看看先秦时代结婚时迎娶新娘的过程。

侯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侯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侯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迎娶场面十分隆重热闹,人员攒动、锣鼓齐天、鞭炮齐鸣、声势浩大。从诗中的描绘可以看出,亲娶的婚礼十分盛大。

《诗经》产生的时代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之间大概五百多年的时期,当时的礼和乐是社会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念。

有的人认为《周风·关雌》反映的也是一首反映婚姻嫁娶的诗歌。究竟《关雌》是不是一首描写婚嫁的诗?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整首诗吧。

关关雄鸿,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述。

参差符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客寐求之。

求之不得,痞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符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符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歌里面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等用乐的诗句。当然,《周风·关雌》的主题一直备受争议,学术界对此也莫衷一是。《毛诗序》说这是 “《关雌》,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可能有点牵强附会。

全诗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君子对窈窕淑女的一见钟情;第二部分写君子对窈窕淑女的念念不忘;第三部分写君子向窈窕淑女大胆表白,但是遭到无情拒绝而彻夜难眠;后面两个部分就写“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就是以礼相待、依礼相求的意思。在先秦时代,乐与礼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个地方的琴瑟钟鼓实际上是礼仪的象征。不管是婚姻的哪个阶段,礼仪还是必不可少的。

3 婚后之礼

经过迎娶成亲之后,新娘就是“之子于归”,但是还不能正式成为了夫家的家庭的一员。这个时候,新娘需要接受夫家的检验,需要完成庙见之礼,才能成为成为正式的一员。

庙见就是新娘嫁到夫家,还必须去拜见夫家的祖庙,需要举行正式的礼仪,这个时间是结婚后的三个月之后的某一天。

据《礼记》记载“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称,成妇之义也。”在举行结婚迎娶之后,新娘进入了夫家,举行了结婚的隆重的典礼,但还不能成为夫家的“妇”。要成“妇”,必须还有举行婚后之礼,新娘的身份和地位才能正式得到确立。这里的婚后之礼就是到夫家的祖庙行庙见之礼。

庙见之礼分两种举行。第一种情况就是夫家的公公婆婆都健在。另外一种就是公公婆婆已故。这两种情况的庙见之礼是不一样的。

以《诗经》为例,《诗经》中有很多表现男女之间的大胆自由恋爱的诗篇。如《召南·野有死庸》、《卫风·桑中》、《郑风·寨裳》、《郑风·漆消》、《邶风·静女》、《郑风·溱洧》等。这些诗歌都反映了当时较为开放的热情奔放的恋爱风气。男女之间的禁忌还是比较少的,少男少女可以自由恋爱和结合。

先秦时代地广人稀,劳动力少。统治阶级为了扩充兵力、发展生产,也鼓励人们要及时嫁娶。因此才有《周礼·地官》中的“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的情况出现。在这么宽松是社会环境下,女子在出嫁前就很有可能已经有孕在身。因此女子在嫁入夫家之后三个月都不能与其夫发生性关系,以此来检验她是否怀有他人的孩子,杜绝贵族血统遭到破坏。这种风气慢慢传开便形成了后来的婚后庙见之礼。

参考文献:

[1] 王佳楠.詩经爱情诗中的婚俗与民俗[J].大连学报,2001(10).

[2] 左洪涛.从《诗经》看先秦的婚姻制度[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07).

[3] 左洪涛.从《诗经》看先秦的婚姻制度[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07).

作者简介:陈扬,男,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先秦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先秦“五正色”的数据参数分析
爱有别还是爱无别
巧用《诗经》解难题
“诗言志”的审美阐释
先秦祝诅文刍议
类型学视野下先秦个体量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