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巧燕
《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四篇引人入胜的、有思维价值的童话故事。人文主题指向“改变”。有因为不断改变,而变得越来越美好的,如《青蛙卖泥塘》;有因为不断努力,耐心等待,而不断成长的,如《小毛虫》;而《蜘蛛开店》《大象的耳朵》则围绕“改变”,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故事。“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提示”从何而来?如何运用“提示”讲好故事?笔者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根据文体特点,结合文章的共性,求同存异,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尝试。
一、 借助提示,让故事由“长”变“短”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初读课文后要求学生对童话的情节进行简练概括显然很有必要,但把“长”文章读“短”,并进行准确的概括,这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必须基于学情,提供一些适合学生的“提示”。
1.借助关键词,梳理框架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关键词”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如,围绕单元人文主题“改变”,教学《大象的耳朵》一文时,教师在学生初读时可提出“文章中大象的耳朵是如何变化的?”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就能梳理出几个关键词:“耷拉”“竖起来”。教学中借助关键词语,教师再提供“一开始”“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引导学生连接,故事的主要情节就一清二楚了。有了这篇文章的学习方法做铺垫,在学习《小毛虫》一文时,面对“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能梳理出文章主要写了“小毛虫从毛毛虫结成茧子,最后变成蝴蝶”的故事。
2.借助示意图(《蜘蛛开店》课后第1题),巧妙“瘦身”
“示意图”简单明了,它突出了重点,省略了很多次要的细节。课堂上,初读课文后,借助“示意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品读课文后,有了“示意图”的帮助,学生可以顺利地将文章进行复述。在《蜘蛛开店》的教学中,初读时,教师就可以和学生梳理出文章的主要脉络,并形成习题示意图,对文章进行首次“瘦身”——将文章概括成一段文字:“一只蜘蛛因为无聊想开店,于是他先卖口罩,遇到了顾客河马;然后卖围巾,遇到了顾客长颈鹿;后来又卖袜子,结果遇到了顾客蜈蚣……”在第二次进行归纳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示意图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进行简洁的概括,将文章主要内容提炼为:“一只蜘蛛想开店,原本以为很简单,结果总是很麻烦。”借助“示意图”反复提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会一次次得到训练和提升。
二、 借助生活,让故事讲得“精彩”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需要建立在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童话来源于生活,4篇童话的主人公都是被赋予了人物形象的动物,他们具有人的特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着众多的联结点,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联结点进行“提示”,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1.借助生活理解詞语,让讲述有画面
要想让故事讲得精彩,就要能调动听众的多种感官。在讲故事时,让故事具有“画面感”,能有效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有了真实的生活做铺垫,学生的脑海中才能更好地形成具体“画面”,进而输出为言语表达,讲出画面。教学《青蛙卖泥塘》一文中的“吆喝”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见过卖东西时吆喝的场景吗?”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下子就被唤醒了,从而理解了“吆喝”的意思,而他们的脑海中有了画面感,讲述故事的时候“吆喝”起来自然像模像样。像这样为讲述故事需要做好理解准备的词语,还有《小毛虫》一文中的“笨手笨脚”“九牛二虎之力”,《蜘蛛开店》中的“寂寞”等。
2.借助生活体悟表达,让讲述有
共鸣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感受到文章不是生涩枯燥的文字,而是饱含感情的一种存在,作者在创作时向其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真情投入,不仅要读进去, 更要读出来;不仅要读懂作者, 更要读懂自己。在《小毛虫》一文中,为了感受小毛虫的“可怜”,教师可以联结生活,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看图片,想象说话:七星瓢虫既会( ),也会
( ),更会( )。小蜜蜂既会( ),也会( ),更会( )。这样的想象对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对比中让人感觉小毛虫越发显得“可怜”。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讲起故事来自然会有感情。
3.借助生活翻转角色,让讲述有情境
在本单元中“讲述故事”是一个重要的训练点。只有当学生真正走进故事情景,有了生活代入感,感受到人物的心中所想,讲述故事才会给人带来惊喜。在《蜘蛛开店》中学生品读第一次开店过程时,教师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现在你们就来当蜘蛛老板,开个店,老师化身为蜘蛛的孩子,与蜘蛛老板展开对话。师生对话中学生感受到了蜘蛛开店的事与愿违,故事的讲述就变成了一种基于生活,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由内而外的表达。
4.借助生活拓展思维,让讲述有深度
教学《大象的耳朵》一文时,在学生理解文本练习讲述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大象的耳朵为什么不像其他的动物一样竖着呢?”引导学生发现每种动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而仿照《大象的耳朵》进行故事创作,达成读中学说,说中练写,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在《蜘蛛开店》一文中,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蜘蛛三次开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故事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进而为故事的续编做好铺垫。而《青蛙卖泥塘》则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前几次买与卖中动物的动作和语言,启发学生将略写的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等动物的画面进行扩写,训练学生的归类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表达。在总体概括,品读词语、段落后,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故事,有效地实现了一个由整体扫视到局部聚焦,再到全面统整的过程。借助生活体验,他们已经有了角色代入感,这样的故事讲述自然就能入脑入心,动情入境。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