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茂
【摘 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中,德育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礎,它与知识教学同等重要,它塑造了一个人最为基础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倾向,良好的德育将会帮助学生在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糟糕的德育却只会让学生的心灵走向极端,以至于对社会造成破坏。鉴于此,建立学生德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以往德育经验的研究和新课改理念的把握,提出了三点具有普适性的德育策略,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德育;教学策略
德育实际上指的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贯穿了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能帮助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心理,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基础。但遗憾的是,在以往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泛滥,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德育重视起来,以至于在新课改提出要大力开展德育时,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所采用的德育措施根本就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变种,与德育本来的目的并不相符,自然也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真正地学习新课改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地位,充分发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促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新时代人才。
一、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柔性管理
想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建立起学生德育体系,教师首先就要端正自身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看作是德育主体,通过柔性的手段来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过渡。在以往德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错误地将学生看作是知识的被动承受者,认为学生不需要思考,他们的感受也不需要考虑,无论什么样的手段,只要让学生对道德理念记忆深刻了,那么德育教学就算是成功了。然而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强制性的手段只会引发他们的心理排斥,简单的记忆也无法让他们真正认可这些德育理念,到头来教师只不过是在做无用功。因此,没有柔性的手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德育就不会真正成功。
比如,教师在日常管理中要多注意关心学生个人的心理变化,及时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经历和学习特点,选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教学。如果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教师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学生进行责骂或者处罚,而是先帮助学生分析本次错在了哪里,然后再用柔和的语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而不是仅仅屈服于教师的权威。这样一来,教师的德育才真正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作用也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二、重视家庭力量,开展家校合作
想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建立起学生德育体系,教师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也要将家庭的教育力量重视起来,通过家校合作来开展德育。相对于学校,家庭对于学生来讲要显得更为亲密,家人的一些行为习惯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影响。而反映到德育上,教师就要通过与学生家长的积极沟通,将家庭和学校联系起来,达成德育教学上的统一。这样一来,在学校有教师的谆谆教导,在家庭,有家人以身作则,学生对于德育理念自然也就更容易认可,德育教学的效果也就更加明显了。
比如,教师可以和家长联合做一个“劳动最光荣”的德育教学活动。在学校,教师通过亲身示范和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而等学生回到家庭中,则通过家长的配合在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得到家长的夸奖。这两者结合起来,“劳动最光荣”的理念也就真正地被学生认同了。
三、结合社会实践,培养正确价值观
想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建立起学生德育体系,教师也要学会借助社会的力量,通过无可辩驳的实践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积极理念的重要性。德育绝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纸面教学”,实践在德育中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只有实践才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各种德育理念的正确性,也只有实践才能让学生学会将学到的理念真正融入自身生活中去。可以这样说,没有实践就没有真正的德育。因此,教师应当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教学内容和实践条件为学生安排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认可和内化所学到的价值观念。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去做一次环保志愿者来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在志愿行动当中,学生将会真实地认识到日常一些小小的不环保举动将会给生活环境带来多大的伤害,也会真切地认识到,环保工作者是经过了怎样的努力才能够维持我们如今的青山绿水的。有了这样的实际体验,不用教师再强调,环保的理念也会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并逐渐影响到更多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建立学生德育体系,首先要坚定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柔性教育和管理手段;其次要重视家庭的影响,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最后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来加深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为学生的人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爱珍.德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
[2]冯建军.“生活德育”注重道德实践,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J].中小学德育,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