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介绍了构建“双主体四对接”实训模式的具体做法,“双主体”即教师、师傅“双导师”培养,“四对接”即岗位对接、工艺对接、设备对接、管理对接。“双主体 四对接”实训模式促使校内技能训练与企业岗位精准对接,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技术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四对接实训;机电技术应用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北京合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校企双方商讨确定了“学生-学徒-准员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按照“双主体”育人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对学生的培养,建立了基于工作岗位的实训教学体系。
第一学年,利用校内实训场所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师傅为辅;第三学期,利用校企共建的实训室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第四、五学期,在企业实习岗位上,学生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练习岗位技能,学校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指导。第六学期,学生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以企业师傅为主,学校教师为辅。
为了使校内技能训练与企业岗位精准对接,我们实施了“四对接”实训模式,即岗位对接、工艺对接、设备对接、管理对接。
一、岗位对接
根据企业岗位设置,校企双方明确联合培养的工作岗位为:铜排制作、二次接线、装配岗位。我们对各岗位进行了调研,企业师傅填写了《实践专家工作职责调查表》,对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梳理,确定了课程体系,并在第三学期设置了校内岗位轮训,将岗位培训内容前置到校内课堂。
将各岗位的主要生产任务作为学生实训时的训练内容,保证了校内技能训练与企业生产一致。为了使学生具备多个岗位的工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达到一专多能的目的,采用岗位轮训的方式,使学生具有更宽广的职业适应能力。
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我专业派出5名教师到企业跟岗实践,深入了解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与企业师傅建立密切联系,为教师与师傅间有效开展合作教学奠定基础。
二、工艺对接
工艺标准的制定遵循“标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岗位”的原则,各岗位的工艺按照企业岗位作业指导书执行。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接企业标准,专业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将各岗位作业指导书进行整理,编制了《岗位轮训手册》,以此为标准指导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工艺标准与企业一致。
同时聘请了6名企业师傅参与学生的技能培养,将企业工艺要求从手册落实到操作,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采用统一工艺、统一标准教学,实现工艺对接。
三、设备对接
我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企业提供了2个环网柜作为校内实训设备,保证了学生训练时使用的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相同,学生提前熟悉产品,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可减少操作中由于习惯性动作造成的失误,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四、管理对接
将企业车间管理制度引入课堂,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渗透企业管理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规范文明的职业素养,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安全意识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习惯渗透到实践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提前建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的自我管理、安全操作的理念。
(二)职业素养
严格执行5S管理制度,将企业岗位5S标准引入课堂,在学生训练过程中,通过不断强化5s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规范文明的职业素养,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三)团队精神
实操训练是一项需要共同协作完成的工作,在训练过程中分成几个小组,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团队协作意识,为学生走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四对接”实训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优势,通过人力资源和设备共享,企业参与到校内实训的每个环节,实现了校企的无缝对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共同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构建“双主体”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J].商业经济,2020,(4):185-187.
[2]何媛,莫小群.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1):63-64.
作者简介:
贾军艳(1981.07-),女,河南沁阳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學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