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娅
【摘 要】幼儿园是幼儿成长教育的主阵地。而信息技术是如今教育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做好信息技术参与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这很考验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本次研究结合民间美术教学来探究信息技术的应用,依托信息技术更好地展现民间美术的魅力和文化,是一次有益的教育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信息技术;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幼儿园培养兴趣爱好,启迪心智发育,促进文化传承等多种需求考虑,民间美术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但民间美术特别是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美术教育资源,其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区域性,并不如同大众美术文化素材那样随处可见,方便提取。信息技术的参与,让民间美术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阻隔,能够更加便利地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发挥作用。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民间美术素材采集与展现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民间美术教学活动中首先发挥的作用在于教育素材资源的采集。比如关于苗族或者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美术技艺技法和民间美术作品,我们在课堂上未必能随手找到切实的资料或者实物物品给孩子们进行参考观摩。而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就可以在网上检索有关的文献资料或者图片视频资料给孩子们看。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直接检索苗族服饰、土家族服饰、苗族传统建筑、苗族银饰、土家族传统服饰,即可得到大量的图片资料。如果想要关于民间美术发展历史、技艺技巧等方面的比较严谨的资料,我们还可以在中国知网或者各大图书馆、各地区民间艺术研究机构线上平台搜集到有关信息。
面向幼儿园的民间美术教育或许不需要过于深奥庞杂的理论资料,但素材资料的多样性、真实性、准确性还是需要保障的。基于网上的资料素材,教师在进行基本的采集之后还要进行细致的梳理。比如对苗族服饰布艺中的工艺技巧方面,我们可以按照刺绣的方法分类,配合图片内容形成包含平绣、凸绣、绉绣、辫绣、结绣、缠绣等在内的多元化的美术素材库。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随时提取教育素材投入应用,让孩子们明白民间刺绣技艺、民間服饰织造中的美术文化的魅力,感受民间美术的美。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民间美术活动创编
基于民间美术作品的观摩赏析和基本解读,教师接下来需要安排的是让孩子们参照民间美术技巧技艺和个人感悟去进行美术创作。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孩子们能够创作出多么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但用来启迪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兴趣爱好,陶冶孩子的情操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故此,基于幼儿的行为能力,认知能力,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支持去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
比如组织布艺拼贴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来自苗族、土家族的民间美术绘本图案、服装服饰图案高清图片投影到墙面上,具体展示图案的细节;然后让孩子们参考这些图案细节去做布艺拼贴;给孩子们提供各种类型的布料、彩纸、纸板、画笔等作为材料。或者我们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人形模特,然后让孩子们分别将自己设计的裙袄、肩部、手臂、裙摆、头巾、冠帽等各个部位的图案裁剪下来,粘贴在模特的相应部位上进行展示。
我们也可以在泥工手工制作中融入民间美术技艺和图案,让孩子们尝试用手工制作来设计银饰作品,制作头饰配件;或者给大家提供竹篾、树枝等去做竹编草编工艺,并在其中融入民间美术创意和技巧。这样的活动中,信息技术扮演着教学课程的角色,是孩子们接触并使用民间美术技巧的途径所在。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民间美术作品赏析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民间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和潜力,同时引导孩子感知艺术的美好,感知生活的美好。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依托民间美术作品的赏析评鉴过程来进行。比如针对苗族的花鸟、生活场景的剪纸作品,或者土家族竹编工艺、草编工艺等,教师可以把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呈现出来,把人民群众劳动、做手工的场景画面展现出来,然后让孩子们畅谈学习体会,谈这些作品的色彩搭配,谈手工制作中的工匠精神和认真态度,谈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所凝聚的智慧。基于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我们是在升华民间美术的价值与意义,升华孩子们的思维和情感,这也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结语
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少儿成长中非常优渥的艺术土壤。依托信息技术在教育素材资源采集整理与教学活动组织管理方面的有利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民间美术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艺术天赋、认知能力等的良好发展。相信这会是幼儿所渴望的美好童年,会是学前教育的美好尝试。
参考文献:
[1]武雅琴.电化教育在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5).
[2]韩建华.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幼儿园美术教育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14).
[3]张焓.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以益阳明油纸伞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