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梅
[摘 要] 本文以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为切入点,探讨在学生跳出思维定式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可行路径,以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思维定式;创新精神
思维定式,也称“惯性思维”,是指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形成的定型化的思维路线、程序及模式。思维定式对教学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使学生思维僵化、产生认知障碍和思维惰性、抑制创造性思维的消极作用。那么,要想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教师可以从设计假想例题、创设矛盾情境、提供关联素材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逆向推理、多元转换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和强化创新思维能力,真正把学生打造成信息技术创新型人才。
一、设计假想试题,逆向推理
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假想例题,引导学生展开逆向推理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在这种习题训练中有所创新和突破。
例如,在教学“网页制作”时,与其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去一步步操作,不如让学生从自己想要设计什么样的网页为出发点进行逆向推理,通过对结果的设想,落脚到学习FrontPage网页的设计技巧的实质教学内容。如学生有了想要设计的网页主题,怎样才能操作实现它呢?在这样的逆向推理下,有的学生说需要滚动的字幕来强化效果,有的学生说必须能让人通过网页联系到自己等,教师再带领学生去学习制作FrontPage网页的基本操作,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量重复的无效操作练习,学生的实操更具有针对性。
逆向思维也叫作求异思维,它是让人“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让学生试着跳出来,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在帮助学生打破固有思维定式、转换思维视角、发展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教师可以关注的方向。
二、创设矛盾情境,多元转换
当出现矛盾情境的时候,学生自然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重新审视问题,关注问题的本质,思考和形成新的思路,进而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转换与创新中走出消极的思维定式。
例如,在教学“二进制十进制转化”时,学生对数学中的“逢十进一”是非常熟悉的,加减乘除的知识都是以十进制为基础的,这就会影响学生对二进制与十进制相互转化的理解。那么,教师不妨通过创设矛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二进制与十进制的不同。教师举出一些例子,如(29)10=(11101)2,(13)10=(1101)2,学生刚开始表示非常不解,这些数相差很大怎么能建立等式,然后学生通过下标得出二进制和十进制虽然在位权表示方法上不同,但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教师再进行之后的具体转换方法的教学就比较顺利了。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创设矛盾情境就是教師打破了学生思维的认知平衡,暴露了思维定式的不适用的方面,由此衍生的思考也是更加积极的。
三、提供关联素材,广处发散
教师为学生提供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素材,实质上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在这些素材的刺激下,从多角度展开联想和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时,课堂目标是要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越来越高的性能性价比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但这只是基础,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的认识还有不同的切入点和同样值得探讨的看法。那么,教师可以课堂拓展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动驾驶车控操作系统、ET工业大脑、行人跨镜追踪技术、医用纳米机器人等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教学素材,以此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教学在交流、探究和反思中进一步深化。
为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定式,培养创新精神,教师还要在设计假想例题、创设矛盾情境、提供关联素材这几种方式以外思考和创新更加有效的教学实践模式,帮助学生尽量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
总而言之,教师要认识到思维定式对学生学习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的改进、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走出思维定式创设一个积极的、宽松的、自由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旭.例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9).
[2]王艳.创新思维融入信息技术课堂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9).
(责任编辑:姜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