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驱动” 的公司为何! 更厉害!

2020-06-30 10:06王爽
中外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品类顾客价值

王爽

优秀的设计,对一家公司来讲,是锦上添花般可有可无,还是雪中送炭般必要必须?

好的设计对一家公司到底有多重要,恐怕也只有数据才能证明。

近期,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了用5年时间持续追踪3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无论企业身处哪个行业,良好设计与业务绩效之间都呈明显的正相关联系。

麦肯锡的数据显示:无论是在医疗技术、消费品还是银行业,设计指数得分排名前1/4的公司,在整个追踪期内,收入增长了32%,股东总回报增长了56%,增速是同行的近2倍。而设计指数得分排后3/4的所有公司,收入和股东总回报的差异很小。

换句话说,市场对真正出类拔萃的设计,给予了不成比例的回报。

既然设计如此重要,为何多数公司对设计往往不够重视?怎样才能让设计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领导者又该怎样给设计工作定KPI?带着这些问题,《中外管理》专访了陈与陈定位设计公司创始人陈国进。

为何九成公司没充分

发挥出设计的潜力?

麦肯锡在采访了美国200位高级设计主管和100位高层管理人员,分析了1700多份设计指数调查结果之后,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尽管在过去5年中,增加高级设计职位的公司数量翻了1倍,但仍有约90%的公司没有充分发挥出设计的潜力。

为何设计岗位的潜力如此难激发?陈国进认为:如果一个设计只是考虑了产品功能,而不能针对产品本身的品类进行设计,那么,这个设计是没有“根”的。

什么叫品类?就是顾客产生某种需求之后,他能率先想到用哪一个类别的产品来解决问题。但极少有公司能真正从品类价值的维度,去设计产品。这就导致了高级设计岗位设了不少,但没有释放出设计的潜力。

设计工作的核心首先是解决问题。在产品不丰富的时代,设计解决的是功能问题。而在市场充分竞争、消费不断升级的今天,设计要解决如何激发新消费欲望的问题。

“消费者已经有足够的产品和品牌可以选择,为什么要进行切换?一定是他有了还未被满足的新观念或者新需求。这时他才有欲望和动机去选择新的产品和品类。所以任何一个设计公司,都应该主动观察和发现当下消费领域里正在发生的、未满足的需求和没解决的麻烦。用户要的不是产品,要的是解决问题。”

“这里的底层逻辑是明白怎么引起顾客需求。顾客原本不一定有需求,但某个品牌提出一个新概念之后,顾客受到影响,进而产生需求。设计的价值体现在——把一个认知层面的概念,转化成可以对应的事实体验,然后设计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 陈国进强调:“一定是从解决问题开始,并在能调动顾客欲望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设计,才有可能设计出在市场上被顾客接纳的产品。”

如果仅仅把设计当成一个审美或者是一种工艺,那是片面的。例如:苹果公司的工业设计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但假如苹果只有优秀的硬设计,没有品牌,没有App Store这样能够引入不同软件和服务的平台,没有平台上的顾客体验和价值的聚合,苹果公司就不会有今天的价值。

设计是价值的智能性汇聚,综合了硬件和软件,以及软件所解决的顾客问题。“设计提供的价值是关键,而价值未必是顾客能够回答出来的。”正如乔布斯所言:“顾客根本不知道他想要什么,直到你呈现出来给他。”只有具备洞察和定义新需求能力的设计,才有未来。

遗憾的是,绝大部分设计还没有做到。

如何量化设计的价值?

所有公司都想获得设计带来的商业价值,然而,一个设计究竟贡献了多大价值,在既定的商业体系里,很难精确测算出来。管理者很难给出一个设计的价值定量化的指标,也不容易说清楚哪些价值是由设计带来的。

所以,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与设计公司签订固定合同,规定好设计费。设计师做完交付就结束了,也不会管设计究竟发挥了多少价值。不过,也有公司会在此基础之上,将设计与销量绑定,以销量为标准做出奖励。

但陈国进表示: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量化设计价值,“设计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效率上,是营销效率、顾客选择效率等各种效率的综合,是竞争效率的提升。”

例如:“我们帮企业确定好一个品类机会之后,会要求聚焦一种产品,先把这种产品的经济规模做起来。就像当年苹果全力只做1款手机,就能把诺基亚1000多款产品都打败的道理一样。因为苹果定义了一个新品类,其次它简化了顾客的选择。”

从竞争效率角度来看,“单一产品,顾客认知很清晰,简化了选择,因而营销回报率更高。”而且,“苹果做这款产品花费的成本,和诺基亚做1000款产品花费的成本,是没法比的。”

此外,设计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帮助企业提高对未来颠覆性变量的警惕。

例如:一家食品公司的首席设计官发现,“Z世代”群体对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比以往年代的消费者更重视。随即与营销和研发部门合作,促进公司产品向“循环经济”靠拢——改变设计原则,使用環境友好型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包装垃圾。这种预见力和适应消费者习惯变化的能力,既甩了迫于环检压力才应付的竞争对手几条街,又给公司业绩带来了大幅增长。

设计不是促成一家公司战略转型的唯一因素,但设计在其中的独特作用,是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关键节点。

如今的时代,数据驱动正在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但麦肯锡研究院在他们的数据库中发现:只有14%的公司正在为其设计负责人设定KPI、KOI或目标结果等量化指标。绝大部分CEO只是鼓励他们的设计主管而已。

公司需要一个设计“独裁者”

“在欧洲,著名的高端品牌,基本都有一个副总裁是设计师出身。因为设计驱动的品牌,更能洞察用户的消费趋势。”陈国进表示。

可以肯定,设计师并不是公司中唯一理解用户的人,但职业属性决定着他们通常对新概念、新趋势有更敏锐的洞察,因此他们可以提供市场部门或研发部门以外的观点,这有助于预测市场行为的变化。所以,当设计主管被排除在战略过程之外,或者仅仅以执行角色被邀请到项目中时,这些见解可能会被浪费掉。

而设计驱动的公司,通过将设计师独特的见解整合到组织战略中,可以更好地完善现有的产品,及发展出新的服务组合。并且,单有设计主管进入决策层还不够,“在公司一定要有一個设计的‘独裁者”。

陈国进说:“这个角色,能深刻理解设计的底层价值逻辑,那就是通过品类原型的思维来思考设计。品类是对接需求的,它来自产品或服务,但又不限于事实上的产品或服务。例如,‘终极驾驶机器是宝马针对豪华车定位提出的品类价值原型概念。设计‘独裁者就必须理解这款汽车的驾驶特性,然后管理、整合设计的全程体验,包括工业设计、体验设计、营销设计等。设计师必须具备战略思维,懂得品类创新的维度,才有可能在价值维度上做出贡献。”

但许多有CDO(首席设计官)头衔的设计“独裁者”都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们能否帮助公司交付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如何设置他们的角色,以及这个角色在组织结构中的位置。而现实是,这些CDO,在多数公司中往往缺乏足够的权威。

各公司向CDO授予的权力不尽相同:有的在开发活动中拥有发言权,有的享有独立预算,有的在产品开发阶段拥有否决权等,不一而论。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设计“独裁者”。

对于几乎所有设计驱动的公司,CDO的成功都需要CEO来平衡协作和责任制,以便将CDO与高层团队生态系统的其余部分进行整合。陈国进表示:“因为组织是靠一把手决定的,一把手过去的基因,决定了企业的现状。领导本身的认知、观念决定了企业的高度。”

此外更关键的在于,需要明确CDO在一个项目或者公司运作中应该做出的贡献。范围可以从改善客户体验到开发新业务,再到改进组织工作方式。然后,通过诸如客户满意度调查、运营指标分析、财务收益等指标,综合考核其业绩。

对想要依靠设计引领业绩成长的公司来说,建议从顶层设计时,就开始由高级设计领导者参与甚至引领。如今在大多数公司中,CEO对设计师和设计的要求太低,有时甚至忽视了他们的作用,让这个关键角色完全没有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潜力。

相反,有远见的CEO则会授权他们的设计主管成为战略转型的催化剂,不仅改善用户端到端的体验,而且推动整个组织日臻完善。

责任编辑:王涛

猜你喜欢
品类顾客价值
“一站式”服务满足顾客
干不过老大,就创造一个品类成为老大——通过GUNNAR聊聊自建品类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让顾客自己做菜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013年二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
顾客是我们的上帝品质是顾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