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现代的爱沙尼亚

2020-06-30 10:02张莫桑
环球人文地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塔林爱沙尼亚教堂

张莫桑

在波罗的海三国中,爱沙尼亚面积最小,仅约4.51万平方公里,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向芬兰湾。一万多年前的冰川时代,冰川消融,爱沙尼亚出现人类定居点,不过直到12世纪,爱沙尼亚才开始基督化和文明化,而其文明进程是一段充满血泪的历史:13-17世纪,爱沙尼亚遭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侵占,18世纪并入俄罗斯帝国,1918年第一次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但在同年,就先后被德国、苏俄占领,随后尽管有短暂的独立,但最终在1941年又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爱沙尼亚才得以正式宣布独立至今。

爱沙尼亚是古老的,国土上各个时代的建筑鳞次栉比;爱沙尼亚也是完全现代化的,当地人以自己的智慧奋起直追,在短短30年内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化社会。古老的教堂里唱着历史的赞歌,世界领先的科技在整个国家欢呼雀跃,一切融合得刚刚好。

塔林:欧洲的十字路口侵略留下的不同文明

爱沙尼亚第一大城市是其首都塔林,塔林濒临波罗的海,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贸易枢纽。因此,塔林也成为欧洲各国掠夺的必争之地,军队、商旅、传教士往来无暇,为这座城市打下了不同文化的深刻烙印。

塔林老城区被誉为“塔林跳动的心脏”,这里完好地保存了中世纪的建筑模样。自11世纪塔林老城区建立第一个堡垒起,来往的商旅及本地居民都喜欢聚集在老城中心的一块平地上,在此交易商品,举办庆典、体育活动,形成了塔林早期的广场。14世纪,在广场南侧,市政厅矗然而起,成为了波罗的海地区最古老的市政厅,也是北欧唯一幸存的哥特式市政厅。市政厅目前的建筑形式成型于1404年,外立面用灰色石灰石建造,屋顶则以粘土瓦制成。在主体建筑旁还建有一座气势非凡的塔楼,塔楼高64米,最初为哥特式金字塔尖顶,在1627年改建为文艺复兴风格。在塔楼顶部设有一座风向标,从1530年开始,风向标旁就有一座老托马斯的塑像。老托马斯原是一位箭术高超的武士,他被塔林人奉为城市保护神。老托马斯见证了广场上的风雨沧桑,至今,他仍守护着塔林人。

12世纪,利沃尼亚十字军东征,将基督教带入爱沙尼亚,在塔林修建起了教堂,尽管后代塔林历经多国侵占,但宗教均成为当局统治的重要手段,塔林的教堂也随之发展壮大,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形式,见证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荣辱。

圣奥拉夫教堂曾是老塔林的中心,教堂始建于12世纪,取名自挪威国王奥拉夫二世,最初为一座基督教堂。在宗教改革期间,其教会从路德教,加盟苏联时期,又成为了浸信会教堂,今日则为罗马天主教会服务。圣奥拉夫教堂为哥特式风格,外墙上雕刻着描绘圣经故事的石版画,其最著名的建筑是塔楼。通常,人们乘邮轮抵达塔林,第一眼可以看到的老城建筑,便是圣奥拉夫教堂的塔楼。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塔楼高约125米,据说是当时最高的建筑。在1944年到1991年间,圣奥拉夫教堂塔楼还作为苏联统治者的无线电发射塔和监视点。

13世纪,丹麦人占领塔林,他们在老城区建立了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教堂的圆顶可追溯到15世纪,西侧的巴洛克式尖塔则建于18世纪。从正门进入教堂,在门内即可发现一块大石碑,上书:“奥迪·约翰·特维、埃迪斯、韦纳和库努·埃希斯的坟墓的主人,公元1696年。”特维是当时的一位地产商富豪,但沉迷于酒色,他临死前,要求将自己的坟墓葬于此,以便敬畏上帝的人们在进入教堂跪下祈祷时,可以洁净他的灵魂。事实上,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众多名人的最终安息之处:瑞典军队指挥官本图斯·德·拉·加迪、德国海军上将亚当·约翰·冯·克鲁森斯特恩……这里还是历史上德国贵族的常去之地,教堂内精心装饰着17世纪到20世纪制作的110枚德国贵族家族纹章,时至今日,这些家族的后人仍会到此朝拜,缅怀曾经的荣光。

当俄罗斯帝国侵入塔林后,他们又将俄罗斯东正教传入爱沙尼亚,在老城区建立起俄罗斯复兴风格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教堂建于1895年-1900年,以纪念民族英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拥有五个圆形穹顶及三个圣坛,外墙用大型马赛克板装饰,内部中央拱门的吊灯采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宫廷教堂的枝形吊灯设计,钟塔上有11座钟,总重量达27吨,最大的一座达16吨,均铸于圣彼得堡。当钟声敲响,厚重的钟声振动着空气,教徒们虔诚地做着弥撒,俄罗斯东正教合唱歌声在教堂内回荡着,幽缓而庄重……

大学之城塔尔图爱沙尼亚的精神之都

爱沙尼亚的政治中心在塔林,精神之都则在塔尔图。

塔尔图在爱沙尼亚的文化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出版了爱沙尼亚第一份日报,诞生了第一个国家剧院,举行了国家第一届歌唱节……走进塔尔图,人们可以看到众多人物雕塑: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威廉·奥斯特瓦尔德、胚胎学先驱卡尔·恩斯特·冯·拜尔、动物行为研究先驱雅各布·冯·乌克斯库……他们都曾在塔尔图生活或学习过。在塔尔图市政厅广场上,还有一座特殊的雕塑——一对学生情侣热烈地拥吻在一起。这是无数游人在塔尔图必打卡的地点之一,它既表明了塔尔图开放的城市精神,更重要的是,它又告诉人们,塔尔图是一座大学之城——塔尔图拥有爱沙尼亚唯一的古典大学、爱沙尼亚最负盛名的大学:塔尔图大学。

长约100公里的埃马约吉河从沃尔茨湖出发一路向东流向楚德湖,5世纪,人们在河流富饶的中间地段,建立起了第一个永久性居住点,这里便是塔尔图。7世纪,當地人在城市中央的座堂山上建立了一座木质的防御城堡,塔尔图开始了自己的城市进程。在9-10世纪时,依靠埃马约吉河的巨大航运能力,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内陆贸易中心。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塔尔图多次被德国、俄罗斯、波兰占领。1625年,塔尔图成为瑞典人的财产,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1632年创立了塔尔图大学。后因战争,塔尔图大学曾搬迁至塔林、努尔派等城,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塔尔图大学最终在塔尔图落地生根,并吸引大量的学者来此参观学习,使其一举成为爱沙尼亚的智慧中心,为爱沙尼亚贡献了众多精英——据统计,截止2016年,爱沙尼亚100%的法官、99%的医生、95%的司法检察官、60%的政府部长、40%的议会议员都是塔尔图大学的校友。

走在塔尔图的城区,人们很容易在城市各处发现“大学”的标志,塔尔图大学的校舍散落在城市各处,很难分清到底是塔尔图大学在塔尔图城里,还是塔尔图城在塔尔图大学中。但若是想深刻了解塔尔图大学的文化与历史,一定要去塔尔图大学主楼。塔尔图大学主楼建于1805年-1809年,是塔尔图大学在塔尔图安定下来后的首批建筑,建筑风格为古典主义。礼堂天花板被刷成粉红色,代表早晨的天空,三盏大吊灯则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从这座主楼开幕那天起,主楼礼堂就成为这所大学重要活动的举办场地: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此外,更有李斯特、舒曼等众多音乐家曾于此一展自己高超的音乐造诣。主楼左翼的一间房为塔尔图大学美术馆,美术馆墙壁上绘制着大量庞贝式壁画,里面展览着公元前2046年的锲行文字、埃及木乃伊、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的死亡面具等珍贵文物……

塔尔图大学美术馆是塔尔图大学博物馆的重要构成部分,博物馆还包括塔尔图大教堂、旧天文台、旧解剖剧院,均坐落在座堂山上。大教堂始建于13世纪上叶,呈哥特式风格。后经宗教改革、利沃尼亚战争、波兰-瑞典战争,以及1624年的一场大火,教堂沦为废墟。当塔尔图大学在塔尔图重新开放时,当时的统治者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将那里的所有建筑物捐赠给了塔尔图大学,德国建筑师约翰·威廉·克劳斯受命在废墟中的大教堂唱诗班位置建造了图书馆。1981年塔尔图大学另起大楼作为图书馆,这里就变成了塔尔图大学的历史博物馆,珍藏着科学仪器等重要文物以及珍本书籍。而塔尔图大学博物馆另外两个馆址,旧天文台位于座堂山东南角,始建于1810年,在建成之初就安装了当时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望远镜;解剖剧院则位于座堂山南坡,始建于1805年,在历史上,众多著名医学科学家都曾在此工作过,如解剖学家卡尔·伯达赫、肝脏巨噬细胞的发现者卡尔·威廉·冯·库普弗……

Skype的诞生地世界最先进的数字化社会

1991年,苏联解体,爱沙尼亚宣告独立。由于受到二战的摧残以及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爱沙尼亚独立之初基础建设薄弱、货币恶性通货膨胀,百废待兴。年仅32岁的第一任总理马尔特·拉尔,带领着他平均年龄仅35岁的内阁成员为这个古老而新生的国家谋划着未来。這群年轻人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选择大破大立,预备为这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来一场颠覆式革新——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功能齐全的数字社会。1994年,爱沙尼亚政府创建了关于这个构想的第一份官方文件——《爱沙尼亚信息政策原则》初稿,确定了信息技术在解决政治动荡时代带来的社会挑战中的至关重要地位,并且将GDP的1%指定为稳定的IT发展资金。

想要建立数字社会,必须先建立全方位的基础架构。1996年,爱沙尼亚第二任总理雷纳特·梅里提出“虎跃计划”,要求两年内所有学校接入互联网,每间教室配置计算机,并对所有教育工作者完成互联网普及。同年,爱沙尼亚推出电子银行服务。

当互联网有了基础普及,1999年,爱沙尼亚政府提出“E-Estonia ”计划,将政府基础和公共服务接入数字化;2000年,爱沙尼亚完成电子内阁会议、在线税务申报、电子停车系统;2002年,爱沙尼亚人开始使用电子身份证和数字签名,并从这年起,政府在全国覆盖免费WiFi;2005年,爱沙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取网络投票选举的国家;2008年,爱沙尼亚开创区块链技术,全国性医疗系统上线;2012年,爱沙尼亚规定所有5岁以上的孩子均需接受编程教育;2014年,爱沙尼亚成为第一个向世界各地提供电子居留权的国家……

时至今日,爱沙尼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化社会”,如此浓郁的数字氛围催生了繁荣的IT行业,并诞生了众多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如Hotmail、Cybernetica等,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Skype。

在位于塔林理工大学的科技园内,矗立着一座三层高的小楼,小楼为灰色墙面,形状四四方方,丝毫不起眼,唯有楼顶蓝底白字的“Skype”logo,提醒着人们,这里就是那家影响了全球视频通话的软件公司。2003年,三位爱沙尼亚人设计了这款软件,2011年,微软花85亿美元收购Skype,尽管随后Skype总部被设在了卢森堡,但Skype的主要研发人员依然在爱沙尼亚。走进塔林Skype的办公室,内部瞬间迸发出现代感,小剧场式的会议室,极简散布的桌椅、桌球室、游戏机室……这里的员工年轻而活力十足,在成为Skype的员工之前,他们都会经历一场特殊的入职仪式——在公司附近的瓦利巴尔酒吧喝上一杯名为“Millimallikas”的鸡尾酒:将塔巴斯科辣沙司倒入萨姆布卡烈酒和龙舌兰酒的小玻璃杯中,入口后,喉咙将产生剧烈的灼热感——热烈而革新是Skype永远的追求。

漫游在爱沙尼亚的小巷里,周边中世纪的砖石散发出被岁月婆娑的沧桑感,人们穿着中世纪服装贩卖着工艺品,一个高科技自动送货机忽然从身边悠悠而过,转着小车轮子,带着客人订购的货物消失在几百年历史的鹅卵石道路上……科技穿梭在古老的时光痕迹里,这便是最平常的爱沙尼亚。

猜你喜欢
塔林爱沙尼亚教堂
塔林
贵定阳宝山塔林调查简论
皮洛士战争期间罗马与大希腊的关系研究
教堂
丛林中的爱沙尼亚狙击手
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