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与四合院文化

2020-06-30 10:02韩茂莉
环球人文地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四合院民居大门

韩茂莉

房屋,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屋除了满足人们遮风避雨的需要之外,也逐渐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远古时期的穴居野处,到近代的深宅大院;从北方的黄土窑洞,到云南的傣家竹楼;从青藏高原的碉堡土堡,到沿海城市的花园别墅,民居形式可谓多姿多样。各个时代,各个地区虽然都有盛行的民居形式,但可贯穿整个历史、遍布全国各地的建筑布局,就只有四合院了。

早在商周时期,四合院建筑结构中的某些特征就已开始出现,比如河南安阳殷墟中的几十座宫室基址,在整体布局上均显示出南北方向中轴线的特点。到了魏晋南北朝,具有四合院特点的民居越来越多,发展至隋唐时期,典型的四合院开始出现。从当时的绘画作品与出土器物来看,隋唐时期的四合院不但在布局上顯得更加规范整齐,而且已不是城市贵族的住宅象征,即使在乡村也可屡屡见到这样的住宅形式。宋以后,四合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明清以来,已成为民居的主流。

四合院的庭院与组群布局,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和横轴线进行设计。首先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并在院子左右两侧对称修建两座形体较小的建筑,然后在主要建筑的对面建一座次要建筑,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庭院。对称式平面与封闭式外观是四合院的两个主要特征,这种布局适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与礼教制度,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所,易形成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只要将庭院的数量、形状、大小与木构架建筑的形体、样式、材料、装饰、色彩等略加改变,即可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与功能作用的要求。除了民居,这种建筑布局还被广泛用于宫殿、官衙、佛寺、道观、祠庙乃至陵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基本形式。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有着千差万别的环境特征和形式各异的民俗风情,受这些因素影响,四合院的庭院布局形成了南北方的不同风格,其最大区别应算大门的位置。南方四合院的大门大多安放在中轴线上;而北方四合院却将大门放在东南或西北角。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要追溯至宋代,据说当时以河北正定为中心的北方各地盛行北派风水学说,这派人认为住宅与宫殿、庙宇不同,不能在南面中央开门,应依先天八卦以西北为乾,东南为坤,乾坤都是最吉利的方向,可以作为大门的位置,路北的住宅大门开在东南角,路南的住宅大门开在西北角。这种风水思想不但支配了以后北京地区住宅的平面布局,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民居。

说起四合院,人们大多想到的还是北京。北京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元大都营建之初,即对城内街道进行了规划。胡同开在街道两侧,多为东西走向,四合院就建在胡同两边,路北、路南均有院落。四合院无论大小,都由基本单元一“院”组成。由四面房屋围成的庭院,为四合院的一“院”,称为“一进四合院”,围成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以此类推,一些大型四合院可多达七进、九进院落。此外,北京四合院讲究含蓄、祥和,其大门内都有一面影壁,既挡住了院内的杂乱,又藏住了主人的隐私。影壁虽是附件,但也显示出与建筑氛围完全吻合的文化特征,无论是雕刻精美的砖雕,还是镶在上面的吉词颂语,都寄托着主人祈祝祥和、平安的愿望。房屋建筑之外,与整体环境配套的还有院中的花草、屋内的家具以及檐头、屋脊的砖雕、彩绘。可以说庭院之中,一草一木都有说不尽的学问,说不尽的讲究。

即便风雨更造、岁月剥蚀,北京四合院内的一砖一石仍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对中华文化的向往。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建筑拔地而起,逐渐取代了往日的四合院,林立在四周。城中的那片老房子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文物,四合院的时代过去了,北京城的历史也进入了新阶段。

猜你喜欢
四合院民居大门
The beauty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美丽的四合院
回程
古城中的巨大“印章”
这样来介绍民居建筑
打开夏天的大门
这样介绍民居建筑
四合院下的宝藏
山村民居
皇宫的大门
推理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