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红,郑秀丽,李红杏,潘婉婉
(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慢性湿疹是临床上皮肤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很多患者是由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不愈且反复发作逐渐演变形成的,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也有一些患者因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湿疹,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诱因较为复杂,临床表现为皮肤浸润性暗红斑,瘙痒有抓痕,局部肥厚、红斑、丘疹等,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1],并且容易复发,患者心理压力非常大,治疗难度非常大。本研究选取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皮肤科2019年1月至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样本,观察火针后封包在慢性湿疹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并总结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所选患者确诊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关于慢性湿疹的相关诊断标准[2],入选标准:年龄大于16周岁;病程超过2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组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8.34±7.32)岁;病程2~5年,平均(3.19±0.92)年。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7~66岁,平均(37.77±6.37)岁;病程2~6年,平均(3.32±0.6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外擦我院自制的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批准文号:粤药制字H20070664)治疗,2次/d,1个疗程2周,每周回院复诊1次,共4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火针后外擦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封包治疗,行火针后封包1次/周,1个疗程2周,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局部常规消毒后,执行护士左手持酒精灯,点燃后将针身倾斜45°置于火焰上,右手执笔式针,当针身发白时即可垂直刺入皮损区,进针1~2 mm,留针1.5 s后出针,进针时要注意避开神经、血管等。点刺完毕用碘伏/生理盐水再次消毒针刺创面;治疗后涂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并用保鲜膜将患处包裹,2~3 h后撤去保鲜膜。
1.2.2 护理 治疗期间给予所有患者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了解和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向患者介绍诱发慢性湿疹原因、疾病治疗方法、护理手段等相关知识[2]。避免患者产生消极的态度和不良行为,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依从性,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调动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调动患者情绪,使其能主动与其他人交流、沟通,利于避免产生应激反应[3]。点刺时深度不要过深,烧针时,针尖一定要烧至发红、发白,进针要稳、准、快,以减少患者痛苦;保护好创面,针刺后24 h内湿疹患处不得沾水,叮嘱患者忌烟酒,禁止食用辛辣和鱼腥食品,过敏患者一定要避免接触过敏源。
1.3 评价标准[4]
4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痊愈:完全无瘙痒症状,皮损消退,恢复正常皮肤;有效:瘙痒症状显著减轻,频次减少,皮疹面积缩小超过70%;无效:瘙痒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症状进一步加重,皮疹面积未缩小。总有效=痊愈+有效。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临床疗效等相关数据,采取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为94%(47/50),其中痊愈33例,有效14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76%(38/50),其中痊愈21例,有效17例。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n(%)]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未发生火针后感染等不良事件。
传统中医认为慢性湿疹属“湿疮”范畴[5],中医理论认为湿疹的病机为多由先天禀赋不耐,后感风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而诱发。火针疗法又称“焠刺”,属于传统针灸法,火针治疗具有开门祛邪、借火助阳、以热引热等临床治疗价值,具有开门泄邪、温经活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清热除湿的功效,火针治疗可以直接针刺通过火针导入火热,火热导入人体的内后,通过腧穴和经脉作用直接激发经气,人体正气快速提升,火力强开外门,使毒热外泄,达到泻火、解毒、止痛、止痒、消肿的功效。中医理论认为痒症多与外界所引发的风邪相关,通过火针疗法可以直接达到疏泄腠理的作用,促使人体内的风邪排出体外,火针的温热之性具有血热而行、血循正常及血行风自灭之功效,可以有效控制瘙痒发作。对于慢性湿疹患者,火针点刺患处的局部皮肤,通过火针灼烙的作用,可以开大针孔,使皮肤针孔不会马上闭合,火针借助火力强开启经络外门,为风寒、暑湿及燥火等外邪提供出路,引导体内的火热毒邪外泄,促进局部气血流动,增强局部抵抗力,而且热能通过皮肤传递至神经,能够加快皮损区微循环加快,消肿散结、促进皮损变薄,有利于炎症物质吸收,抑制介质的合成和释放,起到除湿、消炎、祛风、镇痛、止痒的功效[6]。
由于慢性湿疹皮损呈苔癣样变较厚,单独外擦丙酸氯倍他索乳膏难以渗透。火针后外擦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可以通过借火针点刺后的针孔,促进外擦药物的渗透,从而促进药物吸收,达到抑制瘙痒和消除皮损的作用[7]。在擦药后用保鲜膜包裹患处可有效避免水、灰尘等侵入皮肤,引发感染。封包法的主要作用是软化皮损,促进药物吸收。
本研究显示,火针后封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未发生感染等不良反应。若慢性湿疹患者患处的皮损肥厚且瘙痒剧烈难耐,临床用针的时候,针刺应稍用力、稍深且较密,以针刺出白色物质为止,效果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