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对骨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

2020-06-30 05:37:04黄泳梅吴惠冰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亚急性骨科血栓

黄泳梅 吴惠冰 李 桓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四科,广东佛山 528000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即血液非特异性聚集于深静脉处,而下腔静脉非常易出现血栓。目前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多感觉肿胀、疼痛或者温暖的感觉,往往是急性发病且为非特异性疾病[1-2]。不仅带来患者行动不便,还易引发栓塞性严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是临床所面临的难题[3]。本研究分析我院自2016 年10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骨科手术病例,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下肢形成静脉血栓(DVT) 的影响,以期为以后的临床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10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624 例。其中男342 例,女282 例,年龄18 ~79 岁,平均(54.1±2.2)岁,病程1d ~8个月,平均(15.1±3.2)d。其中股骨创伤172 例,下肢创伤186 例,粗隆创伤76 例,颈骨创伤62 例,胫骨创伤128 例。纳入标准:有明确的骨科手术治疗适应证;愿意参加研究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有血栓形成病史、丧失意识者。DVT 患者均符合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4],经过超声多普勒、静脉血流图或静脉造影等确诊。入组患者均签属知情同意书,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2 例与对照组312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创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创伤部位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定时观察病情,医嘱执行。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健康知识教育,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指导及术后康复训练护理。

1.2.1 患者教育 在病房内建立血栓危急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有效处理血栓脱落的紧急情况。教育患者血栓的危害性,要求患者有危机意识,遵从医嘱[5]。

1.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疏导,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病情,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预防处理[6-7]。

1.2.3 环境护理 病房内配置窗帘、清洁用具及护理人员呼叫用具。病房需有温湿度表,控制舒适的温度与湿度,让患者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进行治疗[8-9]。1.2.4 饮食指导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同时也要多食含粗纤维较多的食品。为防止血栓形成,早期可适当服用活血祛瘀的食物。患者要增加饮水量,60kg 体重者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500 ~3000mL。

1.2.5 术后康复训练护理 患者翻身与按摩时均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术后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做手指屈伸及握掌运动,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踝泵运动,足趾屈伸运动,每天三次,每次15 ~20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血栓发生率、血栓部位,血栓类型,患者满意度。

1.4 评估标准[10-11]

1.4.1 血栓类型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判定血栓类型,主要分为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及慢性血栓。(1)急性血栓,术后14d 内出现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表现为无回声或者低回声,部分栓塞可见血流信号,完全栓塞不见血流信号。管腔充盈,静脉血管显著增粗。(2)亚急性血栓,术后15 ~30d 内出现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表现为回声显著增强,栓塞仍可见血流信号,有侧支循环出现。(3)慢性血栓,术后超过30d 后出现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表现为中强回声,血流信号减弱,静脉管壁弹性变小,明显增厚。

1.4.2 患者满意度 由本科室自行设计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经过信效度检验,本调查表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8,信度Cronbach's 系数为0.82。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状况、服务满意度、工作积极性、生活护理水平5 个方面。根据评分分为十分满意100 ~90 分,满意89 ~80 分,较满意79 ~70 分,不满意69 分以下。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较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血栓部位比较

两组DVT 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9,P <0.05)。两组血栓发生部位分别为髂股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栓,腘静脉血栓,胫腓静脉血栓以及小腿肌间静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6,P >0.05)。见表2。

2.2 两组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及慢性血栓的发生率比较

两组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及慢性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0,P <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血栓部位比较[n(%)]

表3 两组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及慢性血栓的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8,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骨科手术为创伤性手术,术中易出现不同程度血管壁损伤,而出现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现象,从而导致血流缓慢,易出现和形成血栓。对一些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例如高血脂、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性。术前准备过程中禁水禁食,导致患者体内水份较少,血液黏稠度较大,特别是三高人群,狭窄部位血流及凝血功能受阻,抗凝功能亢进,加速了血栓的形成[12-13]。

本研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健康知识教育、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指导及术后康复训练护理。骨折为严重创伤性疾病,起病急,健康人群突然变成行动受限甚至卧床状态,心理反差大,对病情以及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不了解[14-15],对医护人员有不配合等不良情绪。向患者告知病情的预后情况及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者知道有可能出现血栓以及血栓发生发展的原因,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心理压力[16]。此外,室内保持安静宽敞,定时通风,保持充足日照,冬天做好保暖,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术后患者做到饮食均衡,营养充足,也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康复质量。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翻身,或者定时给予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通过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DVT 发生率分别为10.3%、16.0%,DVT 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及慢性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2.5%、25.0%、62.5%及24.0%、40.0%、36.0%,减慢血栓的形成,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采用优质护理,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使患者能够参与到临床康复过程中,以减少术后血栓的形成。本研究表明,术后对患者饮食、心理、环境进行指导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骨科手术患者行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DVT 发生率,延缓血栓的急性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猜你喜欢
亚急性骨科血栓
核桃低聚肽对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12-02 23:55:49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48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 20:28:49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