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F和PTEN双基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效果观察

2020-06-30 12:49林平陈毅梁淑霞李焘邵依娜赵有顺吴咏军涂迎春黄志丹安涛
浙江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质粒分化标志物

林平 陈毅 梁淑霞 李焘 邵依娜 赵有顺 吴咏军 涂迎春 黄志丹 安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能够高度增殖分化,并且通过诱导向脂肪、骨、肌肉及神经等多种组织细胞进行分化[1-3]。既往研究已证实MSC通过基因修饰或适当的诱导剂后,具有在特定基因表达和功能特性的神经元细胞中分化的潜力[4-7]。此外,植入MSC对微环境信号有反应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这些神经元样细胞可诱导动物坐骨神经再生[8-9]。MSC还具有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的能力,有助于修复受损神经元[10]。因此,MSC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为外周神经细胞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机会。然而,有研究表明MSC的神经源性分化能力有限,移植入动物体内后再生能力不足限制了MSC作为种子细胞在研究中的应用。巢蛋白-1(Nestin-1)为神经元的特征性标志物。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营养蛋白的成员,对调节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存活及损伤神经的再生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和临床意义。10号染色体上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丢失(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s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已被证实在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并且优先在神经元中表达[11]。PTEN基因的缺失或抑制能够促进轴突再生[12]。但迄今未见NGF过表达与PTEN瞬时下调相结合提升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从而影响对周围神经再生能力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证实NGF与PTEN双基因修饰对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对周围神经再生能力,笔者拟通过增强NGF过表达和PTEN瞬时下调对MSC进行双基因修饰,观察双基因修饰后的MSC向Nestin-1阳性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能力,为其提升周围神经再生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具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 Ori-CellTMSD 大鼠 MSC(MSC/GFP)(Cat.No.RASMX-01101)购自美国Cyagen Biosciences公司。

1.2 方法

1.2.1 SD大鼠MSC的培养 复苏SD大鼠来源的MSC/GFP,将其接种到含有OriCellTMMSC生长培养基的25cm2培养瓶中,放在37℃,5%CO2培养箱内培养。每3d更换1次生长培养基。细胞长满至80%~90%时,使用0.25%胰蛋白酶(含0.02%的EDTA)进行消化,离心收集细胞后传代,收集第3代细胞用于后续实验。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表达绿色荧光情况。

1.2.2 大鼠MSC/GFP表面标志物检测 采用流式细胞术。将第3代大鼠MSC/GFP使用胰蛋白酶消化后调整细胞悬液浓度,以每管1×106个/ml的细胞与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34、CD44、CD45的一抗(美国eBioscience公司)混合,然后再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美国BD公司)偶联的二抗混合,4℃避光孵育30min后,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1.2.3 MSC/GFP的成骨和脂肪形成分化能力检测 将大鼠MSC/GFP用胰蛋白酶消化并接种于成骨分化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50mg/L抗坏血酸、0.1μmol/L地塞米松、10mmol/L β-甘油磷酸盐的DMEM培养基)和脂肪形成分化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0mg/L胰岛素、1μmol/L地塞米松、0.5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0.2mmol/L罗格列酮的 DMEM 培养基),37℃,5%CO2培养箱培养。每3d更换1次分化培养基,在诱导后第19天,使用茜素红S染色和油红O染色鉴定成骨分化和脂肪形成分化。

1.2.4 重组质粒pEF1ANeo01-NGF的构建及转染 设计特异性引物(NGF-Xbal-F:3′-CTAGTCTAGAGCCACCATGTCCATGTTGTTCTACACTC-5′,NGF-BamHIR:3′-TCAGGATCCGCCTCTTCTTGCAGCCTTCCTG-5′),使用Takara PrimerSTAR Max DNA聚合酶从大鼠cDNA中PCR扩增含有XbaI和BamHI核酸内切酶位点的NGF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EF1ANeo01-NGF,测序分析重组质粒pEF1ANeo01-NGF。使用LipoHigh将重组质粒pEF1ANeo01-NGF转染到大鼠MSC/GFP中,转染后 24h,加入最佳筛选浓度(500μg/ml)的遗传霉素(G418),每隔2d更换新的含有最佳筛选浓度G418的培养液,连续培养4周。收集抗性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命名为大鼠NGFhighMSC/GFP。

1.2.5 小干扰RNA(siRNA)干扰瞬时下调大鼠NGFhighMSC/GFP中PTEN的表达 设计PTEN siRNA干扰序列:有义:5′-GAGGCGCUAUGUAUAUUAUdTdT-3′,反义:5′-AUAAUAUACAUAGCGCCUCdTdG-3′。取对数生长期的第3代细胞接种于24孔板,至细胞达到80%~90%汇合。siRNA转染培养细胞,5h后更换含有10%胎牛血清且不含抗生素的DMEM,培养48h。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测定PTE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siRNA转染后的细胞命名为NGFhigh/PTENlow大鼠MSC/GFP。

1.2.6 实验分组 实验组为双基因修饰的NGFhigh/PTENlow大鼠MSC/GFP,对照组为未经基因修饰的大鼠MSC/GFP。

1.2.7 NGF、PTEN和Nestin-1 mRNA相对表达量检测 使用Trizol试剂从各组细胞中提取总RNA,吸光度(OD)260/OD280在1.8~2.0内提示样品RNA满足实验要求。根据说明书,使用BioRT cDNA Strand Synthesis Kit逆转录第一链cDNA。将RNA反转录成cDNA。使用2×Taq PCR Master Mix进行,进行qRT-PCR分析。用于扩增NGF、PTEN、Nestin-1和内参GAPDH的特异性引物序列见表1。

表1 引物序列

1.2.8 NGF、PTEN和Nest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检测 裂解提取各组细胞总蛋白,BCA测定蛋白浓度。调整蛋白浓度,等量总蛋白上样,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样品,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5%脱脂奶粉室温封闭 1h,分别加入 NGF、PTEN和 Nestin-1一抗(英国Abcam公司),4℃孵育过夜。TBST漂洗,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二抗工作液,室温孵育1~2h。TBST漂洗,然后使用蛋白质印迹ECL荧光检测试剂进行观察。

1.2.9 NGFhigh/PTENlow大鼠MSC/GFP的细胞活力测定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将两组细胞以2 000个细胞/孔的密度接种到96孔板中,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分别于24、48和72h进行取样检测,加入10μl CCK-8后,将细胞在37℃下培养4h,用微量滴定板读数仪分析450nm处的光密度。进行了5次独立实验。

1.2.10 氧-葡萄糖剥夺实验 通过检测氧-葡萄糖剥夺诱导的细胞凋亡,分析双基因遗传诱导对大鼠MSC/GFP存活的影响。将两组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和无葡萄糖的人工脑脊液(ACSF)(pH 7.4),其中含有 125mmol/L氯化钠,5mmol/L氯化钾,25.7mmol/L碳酸氢钠,2mmol/L硫酸镁,1.2mmol/L磷酸二氢钠和10mmol/L蔗糖。细胞在 37℃,90%N2,9%CO2和 1%O2环境下孵育。4h 后,用生长培养基替换ACSF,将细胞在正常氧条件下37℃培养2h,收集细胞悬液。根据Annexin V凋亡试剂盒的说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大鼠MSC/GFP绿色荧光和表面标志物表达情况检测 双基因未修饰前,对OriCellTM大鼠MSC/GFP的绿色荧光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次代培养时,显示出强烈的绿色荧光。约90%的第3代细胞仍可见荧光信号,见图1(插页)。使用表面标志物CD29、CD34、CD44、CD45抗体对第3代大鼠MSC/GFP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通过明确确定的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来分析大鼠MSC/GFP的规格和纯度。结果显示(99.29±3.12)%的细胞 CD44阳性,(96.41±2.33)%的细胞 CD29 阳性,(8.91±0.66)%的细胞 CD34阳性,(6.79±1.01)%的细胞CD45阳性,见图2(插页)。

2.2 大鼠MSC/GFP的成骨和脂肪形成分化能力检测将大鼠MSC/GFP在成骨分化培养基中培养19d后(图3a,插页),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红色矿化结节(图3b,插页)。此外,脂肪形成分化培养基中生长的大鼠MSC/GFP不断扩大,可见细胞内脂滴(图3c,插页)。显微镜下见油红O染色呈阳性反应(图3d,插页)。

2.3 构建重组质粒pEF1ANeo01-NGF 凝胶电泳显示在成功从大鼠cDNA PCR扩增产生约0.72kb的目的片段NGF(图4a)。XbaI和BamHI酶切鉴定重组质粒,显示出5.4和0.72kb两个片段(图4b)。对重组质粒pEF1ANeo01-NGF进行测序,单点突变发生在186(TC)(图4c),在大鼠NGF的氨基酸序列中未发现突变(图4d)。因此,上述数据表明成功构建了携带大鼠NGF片段的重组质粒。

2.4 两组细胞NGF、PTEN和Nestin-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 实验组大鼠MSC/GFP中NGF和Nestin-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而PTE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图5。

2.5 双基因修饰调控对大鼠MSC/GFP细胞活力的影响 CCK-8实验表明,实验组大鼠MSC/GFP在48、72h时间点的OD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表明双基因修饰可以促进大鼠MSC/GFP的增殖(图6)。

2.6 双基因修饰调控对大鼠MSC/GFP氧-葡萄糖剥夺诱导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正常缺氧条件下存活率相当,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3.92%和95.21%。氧-葡萄糖剥夺处理后,实验组存活率为65.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7)。表明双基因修饰可以促进大鼠MSC/GFP的存活。

图4 重组载体pEF1ANeo01-NGF的鉴定(a:扩增产生约0.72kb的 DNA 片段,M:DL 2000 DNA 标记,1~5:阳性克隆;b:重组载体pEF1ANeo01-NGF用内切核酸酶XbaI和BamHI消化,显示出5.4和 0.72kb 片段,M:1kb DNA Ladder,1~2:通过双核酸内切酶消化的产物;c:DNA测序显示186(T-C)处的单突变;d: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鼠NGF精确匹配)

3 讨论

MSC是指骨髓基质内非造血干细胞来源的细胞亚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对机体损伤小、易得性强、高增殖特性、易于基因操作等优点,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研究应用最为广泛的成体干细胞[13]。MSC可能作用机制包括:MSC向损伤组织迁移和抑制宿主免疫反应的能力;MSC的去分化和再分化;MSC直接分化为上皮细胞或消化道干细胞;MSC与消化道干细胞或成熟上皮细胞融合;MSC参与损伤微环境的重建[14]。此外,MSC虽表现出了神经再生的能力,但其有效性仍有待提高。

本研究在培养过程中对MSC/GFP的荧光信号持续进行检测,并对OriCellTMSD大鼠MSC/GFP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检测 MSC/GFP中 CD29、CD44、CD34、CD45 等多种抗原标志物的表达,发现大多数MSC/GFP CD29和CD44表达呈阳性,但只有少数细胞CD34和CD45表达呈阳性,大鼠MSC/GFP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的表达模式与MSC的既定表型是一致的[15],由此鉴定了MSC/GFP的纯度。本研究还发现大鼠MSC/GFP能够在成骨和成脂分化培养基中生长,并对茜素红S和油红O呈阳性染色,表明大鼠MSC/GFP具有多能分化能力。因此,笔者认为OriCellTM大鼠MSC/GFP具有高效的特异性和多潜能,可为将来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图5 两组细胞NGF、PTEN和Nestin-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a:两组细胞NGF、PTEN和Nestin-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b:两组细胞NGF、PTEN和Nestin-1蛋白相对表达的电泳图;c:两组细胞NGF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d:两组细胞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e:两组细胞Nest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

图6 CCK-8测定细胞增殖

图7 由大鼠MSC/GFP和NGFhigh/PTENlow大鼠MSC/GFP的氧-葡萄糖剥夺诱导的细胞凋亡(a:在生长培养基和常规条件下培养的大鼠MSC/GFP;b:在生长培养基和常规条件下培养的NGFhigh/PTENlow大鼠MSC/GFP;c:用氧-葡萄糖剥夺处理的大鼠MSC/GFP;d:用氧-葡萄糖剥夺处理的NGFhigh/PTENlow大鼠MSC/GFP)

NGF具有增强周围神经损伤愈合的能力,并且通过产生神经肽信号和受体促进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16-17]。而PTEN是一种细胞内固有表达的非分泌型蛋白,能够通过PTE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完成细胞突起的生长,其表达受抑制有利于损伤的周围神经的再生。因此,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大鼠MSC/GFP中NGF和PTEN的固有表达,结果显示大鼠MSC/GFP呈现NGF低表达以及PTEN高表达,该结果与之前的研究一致:在SD大鼠MSC中几乎没有检测到NGF的表达[18],而PTEN在人MSC中有表达[19]。多项研究表明,PTEN能够下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mTOR促存活信号[20-21],而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被证明是NGF促进MSC增殖的关键[22]。此外,Akt在介导NGF在MSC向神经元分化和抗神经元凋亡中具有一定的作用[23-24]。目前,Zhang等[25]发现MSC在NGF培养基中能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原因在于MSC能够触发NGF-PI3K/Akt/mTOR信号通路。因此,大鼠MSC/GFP固有的较强PTEN可以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抑制NGF的作用来减弱受损外周神经的再生。

为了增强大鼠MSC/GFP修复受损外周神经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转染含有大鼠NGF片段的重组质粒对NGF进行过表达,同时采用特异性小RNA干扰瞬时下调PTEN,但PTEN并没有永久性的敲除。PTEN作为一个主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胃肠道及皮肤等全身多器官均有表达,既往研究也显示PTEN的药理学抑制可能是一种抗癌治疗方法[13,26]。笔者发现siRNA干扰可瞬时下调MSC/GFP中PTEN的表达,而转染重组质粒pEF1ANeo01-NGF可使NGF的表达上调。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双基因修饰对大鼠MSC增殖的积极作用。为了评估双基因修饰对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还检测了氧-葡萄糖剥夺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双基因修饰促进细胞存活,有利于再生的应用。上述信号传导途径也能够调控双基因修饰对在氧-葡萄糖剥夺条件下培养的MSC的增殖和存活。

为了探索双基因修饰能否增强大鼠MSC的神经元分化,本研究对是否进行双基因修饰细胞中的神经元分化标志物Nestin-1表达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大鼠MSC/GFP的Nestin-1表达较弱,这与之前的报道一致[27-28],但双基因修饰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Nestin-1表达却显著上调。上述发现表明大鼠NGFhigh/PTENlowMSC/GFP更倾向于神经元细胞分化,其原因可能为高表达的NGF抑制了PTEN介导的信号通路。

综上所述,大鼠骨髓来源的MSC/GFP在机体固有地低表达NGF并高表达PTEN。通过NGF的过表达和PTEN的瞬时下调进行双基因修饰能够使大鼠骨髓来源的MSC获得较强的分化为Nestin-1阳性细胞(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由此表明双基因的修饰增强了MSC的神经再生能力,但具体的调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质粒分化标志物
农杆菌转化法中的“Ti质粒转化载体系统”的简介
——一道江苏高考题的奥秘解读和拓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全基因组测序后质粒的组装与鉴定研究进展*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mcr-1阳性类噬菌体质粒与F33∶A-∶B-质粒共整合形成的融合质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开发新方法追踪植物病害的全球传播(2020.6.7 iPl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