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萍
“教育督导”的“督”为督查、督促之意。“督”之目的不在评判学校的优劣、工作的好坏,而在于调动被督主体之积极性,培育其智慧,理清其思路,激起其热情,促使工作做得更有效,学校发展更优质。“导”是引导、指导之意。导要导在点子上,导得对路,要让人在困惑时看清方向,迷惘时看到曙光;导要导得真诚,要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只有彼此心心相印,才能相得益彰。这是我在挂牌督导一所新开设的幼儿园,引导其在规范办学、助推其在优质发展过程中,对“责任督学”的一些理解。
一、督学背景
我挂牌督导的幼儿园是投入使用不足两年的公办集团园分园。作为责任督学,我多次走进园区了解学校发展情况,随访管理团队、走进班级教师、指导重大活动,助力新园规范、优质成长。在督学过程中,我与该园教师一起,边思考、边行动,共同走出了一条以教育督学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既得到社会好评,又推进教育督导制度在该园生根。
二、园所基础
2018年8月19日,我走进开办不久的新幼儿园,就新园开园筹备工作进行实地督查,园区整体节奏迅速,班级及公共环创基本到位;家具、塑胶、玩具等环保检测资料齐全;卫生保健现场评估台账翔实,各类开学准备均已到位。为保证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科学有效,我组织幼儿园中层进行了管理交流会。执行园长将梳理的几大管理困惑与我交流,具体如下:
困惑一:教师团队怎么带?中层队伍均为集团统一派遣,教师大部分来自乡镇园所,原有学校的教育思想、管理制度根深蒂固,如何让他们对新园所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接纳?
困惑二:特色课程研什么?融创园初步确立数学游戏为园所特色,前期也针对这一特色进行了考察与思考,但如何从规划课程“全景”,逐步落地实施,逐步积累起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式,真正发挥数学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还需进一步明确方向。
困惑三:家园工作怎么做?融创园目前班级规模为十个班,小区业主子女占82%,针对新园装修、环保等问题,部分业主多次网络发帖、电话投诉、园长室“辩论”,如何融洽家园关系,引导家长成为教师的优秀“合伙”人,形成一致的家庭教育观。
三、督学策略
针对园区存在的困惑,通过多年在教育督学工作岗位上的学习与实践,我建议该幼儿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新园各方面的建设。
1.行“融”为主,切实保证管理文化
一是中层队伍要加快成长速度。该幼教集团是我区一个优秀的学前教育品牌,融创园作为分园,要缩短成长周期,同时管理者也要根据岗位职务、个性特点细化分工,密切沟通,相互补位,分合有序。
二是教师团队要缩短磨合周期。建议园方整合集团的优质资源。带领教师解读集团管理制度和价值理念,帮助教师通过学习理解将制度文化逐步内化;增强日常指导实效,让教职工明晰所有制度最重要的是“自律为主”,逐步提高教职工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可以开展多样工会活动,例如集团经典的“精彩月历”活动,以凝聚教师团队。
2.研“融”为主,明晰园本特色定位
特色是衡量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是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作为一所新开设的分园,目前依靠自己完整建构幼儿园课程的能力还有待逐步增强。执行园长跟我介绍,他们集团在美术特色课程研究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具体体现在:课程呈现“固态”模式,教学方式老套;课程局限于课堂,不够开放,难以吸引幼儿投入创作;课程的开发研讨与幼儿的生活有距离等。她希望督学能帮助幼儿园准确定位特色课程的内涵,进一步优化幼儿园特色课程的途径与方法,不断彰显办园特色。
我建议幼儿园可以一边参考集团内其他分园的课程建设方案,一边在本园的实践中加以改造和提升。在改造和提升的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适度放弃不适合本园区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逐步增加以课程游戏化理念为支撑的美育课程内容和形式,同时将幼儿园周围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构建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环境,开发更多的艺术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以便更有效地落实指南的目标。还可以先尝试着手园本课题研究,配置丰富的切合本课题研究内容的专题性书籍,从理论层面先帮助教师理清课题研究相关概念和研究策略,提升专业素养。
3.群“融”为径,构建园本课程方案
一是群思群理找症结。围绕幼儿园的发展需求,我重点查阅了相关文本资料,如幼儿园课程方案,心理健康特色课程的目标、内容及园方对特色课程的研究资料等,并深入班级进行观察。在调研、反思和咨询相关课程专家的基础上,找出了课程建设的问题所在:概念界定模糊,活动形式单一,师资存在断层,空间不够,资源不足。
二是群策群力寻途径。课程发展的症结找到了,关键还在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我与该园课题组教师一起认真分析研究,制订了如下的解决办法。
(1)理清概念,拓展“美”“术”内涵外延
我和幼儿园课题组教师一起探讨和认识“美”在幼儿园中的体现,力求园所文化伴随着“美”的浸润,并提出充满童真想象、富有自然美和稚拙美是儿童画“术”之所在,与园所教师一起欣赏其“美”,感受其“术”。
(2)打破常规,丰富美育课程模式
我们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开发“微课”资源,攻克美术活动中技能学习重难点;平衡“活动制”,优化组织形式,灵活運用五大模式:课时制、作品制、游戏制、展览制、比赛制,不同的模式相互补充,以“合适”为标准;指导教师结合日常实践梳理出10多种操作性较强的创意美术教学方法。
(3)多管齐下,优化美育师资队伍
选种子、聚能量,以培训带动发展,要求学校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学习、拓宽视野的机会;每日一画精进技能,以特长教师带小团队,以国画、素描、儿童画三个内容,定计划、定时间分组开展绘画技能练习;以教研推动成长,重过程、多分享,优化教研方式,增加交流分享的频率,组织各类比赛和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和分享。
(4)转变思路,拓展美育创意空间
用“微画展”的思路多层次利用有限的空间:大厅作品柜、大厅“微画展”、转角微景观、班级区域墙,一时节一主题,一角落一风格,创美艺术与知识文化兼收并蓄,“小空间,大格局”渐趋成型。
3.心“融”为架,有效引导价值文化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协同教育”最初的阶段是家長了解,不否定;随后是家长认同,肯配合;最后是共思量,携手做。我建议幼儿园架构多元化渠道,加强共育沟通;创新多样化活动,加大合作密度,比如,开发美术课程资源方面,我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家长主动性、积极性,将部分心灵手巧的家长请进教室,让他们作为“家长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创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多传递园所的教育理念和幼儿的培养目标,多倾听来自家长的心声与发展需求,共同为幼儿成长与进步努力,提升家园共育的合力。
四、督学实效
1.量体裁衣出成效,为优质办学把脉导航
作为融创园的督学时间虽然还不长,但每次走进融创园都能看到新的变化:亲眼见证融创园的家园关系从陌生走向融洽,园区亲子绘本剧的舞台、家长策划防拐演习现场、家委会爱心义卖……融创园在家长处、社会上赢得了赞誉;亲眼见证融创园的教师团队从“人融”走向“心融”,“镜头背后的故事”主题演讲、“照亮心灯”系列活动、“阳光好教师表彰”……融创园教师在区、镇各类评优中初露锋芒。可见融创园管理计划制订科学可行,实施过程扎实有效。
2.量才而为供服务,为创优质学校出谋划策
2019年5月8日,融创园接受市级优质幼儿园现场评估。作为责任督学,我和老师们一起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学初组织进行市优质幼儿园现场评估的辅导和培训;推荐多个市优质幼儿园现场评估优秀案例供园所参考学习,从档案材料的审核、教育活动的把关、教学方案的修订等全心服务,为融创园优质园高质量迎接评估助力加油。评估当日,评估专家组对照评估标准的各项要求,通过实地考察园容园貌、观摩教学活动、观摩游戏活动、访谈教职工、查阅台账等形式,对融创园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评估,充分肯定新园管理层思路清晰、措施得当,保教活动优质,成效显著。
五、后续思考
1.“种好责任田”,规范督学管理
责任督学是学校的“教育督察”,目的在于帮助学校用专业的眼光去挖掘亮点、发现问题。新学期融创园办园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我将继续采取“听、看、查、议、访”形式,多开展座谈走访,真实了解教师需求、交流管理思路、倾听家长心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为幼儿园优质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策略,助推办园质量有力提升。
2.“贴着地面走”,端正督学姿态
学校是督学的责任田。责任督学只有俯下身子,全心全意才能让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深入人心。下学期融创园将申报江苏省优质园创建,我将继续坚持“尊重为先,服务为先”的工作态度,有效监督、指导创建工作。
3.“扮演多角色”,提升督学效能
(1)要当好“诊断者”
责任督学责任意识要强,要带着一双慧眼,用专业的眼光深入现场,实地考察,跟踪督察。从“问题”入手,从“薄弱”突破,思原因、想对策、提建议,做学校工作的“诊断者”。采取“听、看、查、议、访”的形式,多开展座谈走访,真实了解学校需求,交流管理思路,倾听教师心声,及时发现问题,查找病因,科学用方,才能督之有效。
(2)要变为“学习者”
从督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要履行好督学职责,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做好专业督学导教。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深厚的专业素养,擅长教育科研。责任督学要增强创新意识,要善于在机制、方法、手段上进行改进和变革,从而推进学校工作,有效引领学校发展。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3)要成为“行动者”
学校可以说是督学的责任田,责任督学全心全意地去田间劳作,才能切身体会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关注和解决他们的“痛点”,才能对园所的问题有的放矢,也才能让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责任督学任重道远,挂牌督导大有作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帮扶为主、尊重为先;督促为主,服务为先”的督导理念,切实履行“督促、指导、评估、服务”的督学职责,为学校出谋划策,为家长分忧解难,为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保驾护航。
编辑 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