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0-06-29 12:35褚昌盛宋志伟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篇目传统活动

褚昌盛 宋志伟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经典诵读的开展现状,接下来分析了经典诵读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在经典诵读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施对策,希望能够为初中经典诵读的开展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促进传统文化与校园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初中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素质教育

经典诵读活动是以青少年读经典为主的崭新教育模式。诵读的经典作品包含了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思想,涵盖了诗、词、歌、赋多种形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杂文等,都是学生诵读的内容。诵读经典能够让学生更系统地认识中华传统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懂得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式,在增加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促使学生主动传承经典文化,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一、初中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现状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各级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其纳入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中。《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进一步提出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在广大中小学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的教育活动。这些政策的推出为初中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从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诵读形式主要有常规诵读和主题诵读两种。常规诵读包括学生每日的晨昏诵读、与教学活动匹配的经典诵读等,主要特点是长期开展,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主题诵读则是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诵读主题,如端午节前后诵读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等,中秋节则以中秋为主题,诵读与之相关的系列诗文,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秋月·中秋月》(徐有贞)等,主题式经典诵读的优点在于针对性强,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应时应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二、经典诵读在弘扬中华传統文化中的作用

经典诵读能够建立起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桥梁。时至今日,多元文化对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冲击显而易见,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兴趣。而经典诵读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学生有机会、有能力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先哲的智慧,提高思想品位,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诵读经典能够引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共鸣,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熏陶和洗礼,在潜移默化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使者。从这一点来看,经典诵读确实能够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铺平道路。

三、依托经典诵读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施策略

(一)开发校本课程,注重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初中经典诵读活动不但要围绕教材开展,而且还要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经典诵读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让学生在校本诵读中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有收获。本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主要遵循“因地制宜、因学定文”的原则,七年级以基础性经典诵读为主,主要篇目有《千家诗》、《论语》、《唐诗三百首》等,从中选择适合学生诵读的文本章节,辅以白话注释和核心思想提炼,以此提高学生的经典理解能力;八年级以进阶诵读为主,主要篇目包括《楚辞》、《诗经》、《孟子》等,还有一些记载中华先进文明科技的书目如《天工开物》等,在开阔学生诵读视野的同时,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熔铸作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先贤的智慧、胸襟和情怀;九年级经典诵读以提升为主,所选篇目包括《老子》、《易经》、《春秋》等,同时还有《史记》、《资治通鉴》中的一些篇目,这样的编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更多地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血脉中,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发掘节庆文化内涵,丰富经典诵读形式

如前所述,经典诵读与节庆文化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在“应时应景”的同时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尤其对民俗节庆的由来、传承有更全面的认识,理解其中的人文情感和历史价值,在传统文化中发掘正能量,让传统文化滋养心灵。在多元文化碰撞冲击的大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加重要。经典诵读能够建立起学生探索传统文化桥梁,而以节庆文化为节点,则能够起到引导、强化、促进和转化的作用,让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妙底蕴,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文化之根。

围绕节庆文化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在篇目选择上以不同节庆为基础,如春节前后学生的诵读篇目有《元日》(王安石)、《拜年》(文徵明)、《除夜作》(高适)等;重阳节则选择《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满江红·喜遇重阳》(宋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菊》(郑谷)等。在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篇目同时,学校还要组织节庆经典诵读的统一活动,如我校开展的端午诵经典活动,学生“着汉服、诵经典、思先贤、长精神”,将节庆文化活动、传统文化的传承、经典诵读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三)晨昏诵读,让碎片化诵读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

晨昏诵读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学子的优良传统,在经典诵读中,晨昏诵读更成为打造书香校园的基础。每天早晚抽出半小时时间诵读经典,能够使经典诵读长期化、持续化,将其转化为学生的自主习惯,进而成为一种本能。正所谓“晨起好读书,晚课自省足”,晨读能够让学生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进取动力;晚读则能够帮助学生反思一天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去完善,从而使学生“日日有进步、时时有收获”,在晨昏诵读中继承华夏优良的学习传统,主动修身、明志、立德、进境。

晨昏诵读除一般形式外,还可以采取小组诵读、诵读比赛、吟唱等形式,利用丰富诵读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诵读比赛,教师可以选择需要背诵的篇目开展“诵读接力”,教师起头之后学生接龙。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而且还能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氛围,提高经典诵读活力。

(四)家校合作,拓展经典诵读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经典诵读不但要在校园中开展,而且还要拓展到学生家庭,在营造书香校园的同时构建书香家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号和家长群为家长推送校园经典诵读动态、活动视频或图片等,为家长推荐适合亲子共读的经典篇目。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亲子读经典、文化共传承”活动,让广大家长参与到经典诵读中,学校要广泛征询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在活动主题选择上,要突出中华民族孝老敬亲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心,构建更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实现良好的家校互动,为经典诵读构建更广阔的平台。

综上所述,初中校园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能够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经典诵读不单纯是“读”,教师更要在校本课程开发上下功夫,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诵读平台。教师要善抓时机,丰富经典诵读形式,通过晨昏诵读使之长期化、规范化,同时还要注重家校合作,建立起覆盖学校、家庭、社会的经典诵读环境,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生活学习的空间,真正实现以文育人、以文育德的目标,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1]刘福学.国学经典诵读策略初探[J].语文建设,2018(11).

[2]徐军年.校园开展语文国学经典诵读的认识[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2).

[3]于立秋.积跬步,行千里——经典诵读与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J].内蒙古教育,2017(9).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篇目传统活动
“活动随手拍”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少年力斗传统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清明节的传统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