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玲
摘 要:审美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同时肩负美育的使命.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在创设情景中激发美、在反复诵读中体验美、在分析品味中理解美、在想象中感悟和回味美等,充分论述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对学生实施美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人文性;创造性;审美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努力寻求正确的方法,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途经将审美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学好语文知识,通过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使其自觉地把美育和智育、德育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在受到教育之中发现美、创造美。
一、体验教材的人文精神,尊重个性,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堂教学的对象虽是群体的,但学生的审美意识、趣味等都因人而异,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差异。由此,教师对于学生个体的鉴赏评析观点应该充分肯定,淡化鉴赏的权威性,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压抑学生的审美情感。
1、发掘教材的“人文性”。
语文课人文精神的基本立脚点是具有明辨美丑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当从“美丑观念”抓起。这是“审美”的基础。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要大力弘扬的,什么应该遭到唾弃。人文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爱乡。语文教材中《别人,我爱的中国》《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等许多篇章,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教学中要尽力渲染,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慕,对损害祖国利益的无耻行径的愤怒,抱一颗赤子之心去审视作品中“美”与“丑”。教师适当把握、梳理,就能引领学生的审美鉴赏情趣走向辩证,走向健康,走向完美。
2、发挥主体的“创造性”。
审美创造力,是指小学生按照“语言文字的美的规律”再现美的事物的能力。它是在感知美、鉴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動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掌握创造性的技能、技巧,并将其大胆地运用在实践之中,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把枯燥的文字绘成美丽的图案,从而直接感受到文章内涵的美,直接获得美的享受。同时,在优美的画面中,语言文字的魅力也真正展现了出来。在绘画过程中,同学们的创造才能也充分表现出来。对于同一段文字,他们会有不同的理解,会用不同的画面表现出来,这也是学生的创造个性的展现。
二、坚持以美育人,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指的是审美上的格调和趣味。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文化教养等不同,这些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赞颂了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和判断了落后和丑陋的东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活动时,勿忘“教书育人“,要及时引导他们鉴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帮助他们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其主要方法是有:
一是让学生多听健康的童话、故事。在诸多文学式中,儿童对内容生动形象、语言通俗易懂的童话和故事最感兴趣,这是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无论是在语言方面,还是在行为习惯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讲童话故事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向他们的头脑中充满美的语言和美的形象的过程。儿童头脑中的形象多了,其审美情趣也会倾向于美。
二是运用对比方法,提高鉴赏水平。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同时出现一美一丑两种事物或现象。教师应抓住它们的不同点进行区别比较,使学生懂得美与丑的本质各在哪里,并鼓励、引导他们从真向善。日积月累,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向着美的情趣向着美的方向发展。
三、利用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读好书好读书,审美观悄然而生。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好书,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在阅读中萌发的。
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读了后面联系到前面是怎么写的,读到结尾联系到开头是怎么写的,读了这篇文章的构思、布局,联系自己平时是怎样布局谋篇的。在联系比较中知道一篇文章应该是一个精心雕刻的艺术品,不仅要文辞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还要巧妙布局,有独具匠心的构思,从而使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大舞台。
四、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使学生从中感受美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几乎囊括语文教学的全部手段,可以落实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传播文化知识,训练读写能力,增强思维意识,到陶冶性格情操,确立人生理想,无所不包。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作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走出教材,加强课外阅读和作文实践既是必要也是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融会贯通,并努力提高自己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切实地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文体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认知再创潜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自觉,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教学实施美的教育,就有利于学生塑造形象、净化心灵,就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知识结构能力的提高,就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就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就能够将学生塑造成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表美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因而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实施审美教育,语文教学才更具开放性、更具接受性,所以说,语文教学实施美的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