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乡村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20-06-29 15:46王艺瑾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王艺瑾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在乡村。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规划建设工作作为改善乡村民生、人居环境,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先驱引导工作。而目前的城乡规划学科是建立在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基础上,与我国乡村规划要求与实践不相适应,这就要求在学科课程建设上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并改进立足于我国现实与乡村社会经济制度特征的乡村规划建设课程,培养一批为地方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建设课程;三阶一融合

1 项目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在乡村。而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仍需大量的规划建设工作作为改善乡村民生、人居环境,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先驱引导工作。

为致力打赢乡村振兴中的脱贫攻坚战,统筹做好“三农”工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职高专作为地方基层人才的培养基地,理应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地方、社会输送相应人才的职责。而目前城乡规划学科是建立在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基础上,与我国乡村规划要求与实践不相适应,这就要求在学科课程建设上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并改进立足于我国现实与乡村社会经济制度特征的鄉村规划建设课程,培养一批为地方服务的高技能型人才。

2 改革方向

(1)在传统理论+实践的课程基础上增加认知实习阶段,形成三阶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城镇空间为载体,对乡村生活模式、乡村文化、乡村社会形态及乡村建设缺乏清晰认知,为提升学生对乡村现状及发展问题的理解,在传统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训的基础上增加认知实习环节,形成三阶教学模式。

(2)构建三阶环环相扣的链式课程体系模式

为增强乡村规划理论与乡村规划实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逐步理清完整的乡村规划工作思路,通过“乡村规划理论II”的选修课程与乡村发展策划报告的编写任务两个教学过渡环节,一步步将教学从理论引入实践,将学生的思维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引入到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3)课程环节融合“规划下乡”行动,实现行动与教学双向促进

通过“规划下乡”行动中已规划村庄成立乡村规划教学根据地,教师带领低年级学生进行乡村认知体验实地调研;同时,通过这种师生定期回访的调研形式,对规划村庄跟踪式服务,有效实现长期管护。

对于新进纳入“规划下乡”名单中的乡村,可针对乡村类型、发展现状、建设空间等问题带领高年级学生进行在地调查研究,并完成相应的现状资料收集以及现状图纸的绘制与整理,并提出乡村发展策划,并将该村规划作为详细规划专题或毕业设计专题组织学生报名竞选参与真题真做的实践项目组。

(4)完善适宜乡村建设发展的价值观教学与评价机制

引导学生树立“乡村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的专业价值观,避免学生盲目套用城市规划法则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应切实从乡村社会文化特点、三农问题及农民的真实需求出发,充分认识乡村在城市化发展中的价值,充分尊重村民在村庄发展中的主体意愿。

(5) 建立乡村振兴协同联盟,搭建跨专业、联校企的乡村规划实训交流平台

以高职院校作为联盟盟主,针对乡村振兴组织跨学科、跨专业师生加入其中,定期举行乡村发展类跨专业专题讲座,让学生能从专业角度对乡村建设及发展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入、更综合的了解。同时,通过联盟联合企业共同承接乡村规划实践项目,让师生与企业一线规划师、设计师共同参与规划全过程,真实把握行业前沿理论与有效工作方法。

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完善乡村规划“三阶一融合”课程体系,补齐乡村规划系统理论短板知识点、充实认知实习阶段教学还需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与调研计划,配合“规划下乡”行动打出乡村规划实践教学组合拳,改进课程与实践的教学评价机制,提升设计实训教学质量。配合教学的同时,组织筹建高职院校乡村振兴协同联盟,加大以乡村规划为主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开阔学生知识面学习与乡村规划实践的宽度。

(1)制定乡村规划原理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

根据学生学情,对原城乡规划原理课程中的“乡村规划系统理论I”知识点进行补充与完善。

(2) 建立乡村规划教学根据地

与“规划下乡”已规划村庄的村委及乡村建设主管部门协商建立乡村规划教学根据地,确定村庄重点调研空间。制定调研计划人员、时间、交通、住宿等出行方案,保证学生调研过程安全性;制定调研任务、目标及成果要求,保证调研具有相应教学成效。

(3)根据“规划下乡”行动制定相应的专题设计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规划下乡”行动制定相应的专题设计实践教学计划,“规划下乡”成果的时效性、专业性与完整性,同时清晰教学上设计实训的任务目标与工作过程,提升学生实战力。

(4)建立联盟,搭建平台

建立高职院校乡村振兴协同联盟,组织多专业师生与相关企业广泛加入,搭建乡村发展的共享共学共建平台。通过平台增加专业间关于乡村振兴的学术交流与实践机会,实现信息的共享共学;并联合企业针对乡村规划加大校企合作,实现乡村规划发展共建。

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当前高职城乡规划专业乡村规划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于该专业整体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而在完善乡村规划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入“规划下乡”行动,打出乡村规划实践教学组合拳,改进课程与实践的教学评价机制,提升设计实训教学质量则势在必行。上文通过多方面介绍了在乡村规划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改革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江波,苟爱萍.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方法研究.《山西建筑》2018年12月

[2]李卫. 高职类院校村庄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浙江建筑》2015年03月

[3]国务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