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怀富 龙竹明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的经历及在嵩明、寻甸气象局工作的实践,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寻甸县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提出思考,以便指导工作时参考。
关键词:寻甸县气象局;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思考
1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总体思路
“需求牵引、服务引领”仍是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总方法。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市场调研,不能闭门造车。市场、社会需要什么服务产品我们就生产、推广什么服务产品。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受众需求也不一样所以要做好公益服务、做精专业服务;二要定期清理僵尸产品,及时更新,避免空耗人力、物力和财力;三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到上下齐心、集中人力物力搞好产品研发和推广,避免产品散、小、弱。我始终认为应持续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制化”,并以三化为支撑,以需定产,持续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
2寻甸大力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基础和优势分析
2.1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寻甸国家气象观测站绝大部分的观测项目实现了自动化。现全县共建设13个温度、湿度、雨量、风向、风速和气压等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同时建设了27个温度和雨量的两要素自动气象站;建设了雨量单要素自动气象站12个。基本实现了全县气象观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有效提高了气象监测的时空分布(辨)率。以此为基础,寻甸县气象台继续开展旬、月、年的短期气候预测和中、短期天气预报,开展夜间12小时和白天3小时一次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实时发布1小时甚至半小时的灾害性天气预警,天气预报的精准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气象业务布局更加合理,气象业务流程更加优化,气象业务的集约化、信息化和标准化也不断提高[1]。
2.2气象服务社会化步伐加快
寻甸县气象局始终按照决策服务让领导满意、公众服务让百姓满意和专业服务让用户满意的“三满意”要求,努力做好气象公共服务。并发扬“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天气过程不放过”的敬业精神做好每一天的气象服务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公共信息显示屏、微博、微信、报纸刊物等平台,把各种重要天气专报、天气预报、灾害预警、雨情实况等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社会公众和广大用户,受到普遍欢迎。同时通过乡镇气象工作站和村社气象信息员,实现气象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此外,还整合上级和部门资金,建设气象公共信息电子显示屏498块,实现气象信息进村入户,打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
2.3人工增雨防雹效益显著
目前全县共设人工增雨作业点4个,防雹点27个,其中固定作业点12个,标准化率达100%。还在鸡街北屏建设了预警雷达,增强了人影作业的精准度。近年来,寻甸县气象局着力强化人影体制机制、人员队伍、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人影规范化建设,作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抗旱、防雹、缓解水資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服务农业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寻甸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和保障。
3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存在的主要困难
目前,寻甸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存在的主要有困难有五个方面,一是气象服务能力与不断增加的服务需求不适应;二是基础设施与需要承载的气象现代化设施不适应;三是气象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与当前社会需求不适应,水平偏低;四是基础业务能力与上级气象业务部门的要求不适应;五是目前的体制机制与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不适应。
4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4.1紧抓气象为“三农”服务项目实施机遇,为全县打造“四区一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构建气象防灾减体系
2017-2018年,气象为“三农”服务项目在寻甸县全面实施。寻甸县气象局一定要抓住机遇,在昆明市气象局和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上下协调、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整合现有资源,在全县所有乡镇(街道)设立气象工作站,在行政村、社区设立气象服务站,在村(居)民小组配备气象信息员,在学校、医院、车站、旅游景区、商贸中心、大型工矿企业、居民小区和其他重要单位配备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并加强培训和管理,为全县打造“四区一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保障[2]。
4.2抓住气象现代化建设这个工作重心不动摇,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
按照“省级制作、市级订正、县级应用”的模式,做好上级指导产品的释用和订正,集约预报预警业务流程,实现无缝隙、精细化预报预警;逐步建设涵盖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定量降水估测预报、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等业务系统;开展定量降水预报、灾害性天气诊断,分析、中尺度天气分析、环境气象和集合预报应用业务,提高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的监测诊断预报能力;建立分灾种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加强城镇、农村、灾害易发区等区域灾害性天气预报,重点加强对暴雨、强对流、低温冰冻等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
4.3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
寻甸县是人工影响天气大县,但不是人工影响天气强县,人工影响天气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安全隐患较多。因此一定要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建设,建立以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数字天气雷达为基础,以作业方案设计、决策指挥、空地通信传输、空域申请和信息上报为主要内容的地面作业协调指挥系统[3]。要加强作业系统、监测系统和效果评估系统建设,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水平。要建立应对扑灭森林火灾、严重干旱和重大社会活动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机制。要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要继续发挥人工防雹在烤烟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冰雹灾害,确保烟农增产增收,为全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4.4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四区一城”提供一流服务
围绕县委提出的实现“打造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昆明绿色经济发展区、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城市生态涵养区、具有民族特色的滇中北部山水生态宜居新城”的寻甸梦目标,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要突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的针对性、主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加快重大气象灾害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建立多部门综合应急联动机制。建立高敏感、高影响行业气象灾害服务平台,建设相应气象灾害监测、采集、评估系统,强化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继续推进起气象业务的集约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全面提高寻甸气象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5夯实基础,努力提高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承载能力
寻甸县顺利完成寻甸国家气象站的搬迁建设并投入使用,保障了寻甸县城周边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精准天气预报打下了基础。业务用房将承载全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气象综合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县级防灾减灾指挥平台和可视化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等现代化业务平台,按照智慧气象的目标高效运转,将彻底改变寻甸县气象局之前给人以破败、萧条、落后的印象,树立起科技部门的在寻甸的崭新形象。
4.6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
要加快寻甸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步伐,人才是关键。要按照“送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加快人才培养;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受尊重;要营造良好的留人环境,按照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思路,千方百计留住优秀人才,要努力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教育并引导他们为寻甸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努力工作,竭诚奉献。
参考文献
[1]谢广义.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J].农家参谋,2020(07):83.
[2]杨智.云南省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对策研究[C].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第十四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软科学研究会,2018:159-163.
[3]郭宏学.基于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决策探索(中),2019(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