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摘 要:高效、实用的体育教学过程既能锻炼身体素质,也能促进心智成长,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磨炼意志、塑造品格,在运动中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提升综合素养。本文立足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探讨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学生兴趣; 激发策略
小学生受到年龄特征与身体素质的制约,他们的耐力、意志力与力量水平较为薄弱,再加上处于心肺功能发展与身体柔韧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要设计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以此增添运动乐趣、渗透运动技能、丰富运动体验。结合笔者在体育课堂的教学经验,以下谈一谈激发学生兴趣的积极意义及有效策略。
一、小学体育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积极意义
(一)激发兴趣有利于强调主体地位
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体育教学效率低下问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大多学生忙于学业,不喜欢运动,平时也很少运动,体育课经常“逃避”、“偷懒”,试想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又何谈优异的学习成绩。因此反思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以此为切入点重新设计教学方案,体育教育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考虑小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也要考虑他们的心理特征,优选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基于“以生为本”教育思想,激活学生的运动兴趣。
(二)激发兴趣有利于提高参与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剂,激发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才能提高参与热情,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融入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中,体会运动的乐趣,提升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为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小学阶段打好体育锻炼的基础,激活运动兴趣、掌握运动技能,也能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才能最终落实终身体育教学目标。
(三)激发兴趣有利于锻炼身体素质
学生面临严峻的学习压力,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而很少参与体育锻炼。通过开展趣味的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上,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素质。例如有趣的体育拓展游戏,激烈的“篮球赛”、“接力赛”、“拔河比赛”等,让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地释放自我,燃烧体育热情,既能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也能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情,这才是我国践行素质教育的期望所在。
二、小学体育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转化师生角色,增添运动乐趣
体育教学的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运动的主人,转化师生角色,这是当下新课标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所以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激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以趣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知运动的乐趣。例如,练习“立定跳远”时,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成几个竞赛小组,排成一列站在起跳线前,第一排的学生最先试跳并记录成绩,以此类推,最后测算哪一组学生的成绩加起来最多,即为获胜组。在比赛中,每个人的成绩都很关键,大家不想拖团队的“后腿”,所以尽力为之。而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小组之间互相指导,纠正错误的动作,分享跳远的经验,教师通过观察每个学生跳远的动作和身体的协调性,再有侧重点地教学、指导与训练,整个运动的过程中,大家趣味十足,参与竞争的积极性非常高,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教学效率非常高。
(二)丰富学习情境,渗透运动技能
正所谓“入境动情”,体育教学中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让体育课堂充满魅力,才能激起学生的运动热情,在情境中释放自我、发展个性。例如,在“足球”教学活动中,由于足球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跑动过程中的身体消耗非常大,所以学生参与兴趣不高,尤其女同学对足球运动更不感兴趣。为了保证足球教学效果,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运动情境,让学生对足球运动产生不一样的体验。如组织“足球九宫格”拓展训练,利用几根绳子在操场上画出“九宫格”的球门,每个球门按照进球的难易程度设置分数,每个学生有三次射球的机会,挑战自己想要得到的分数,最后比一比谁的分数最高。这样枯燥的足球训练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大家跃跃欲试的都想挑战自我、获得高分,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掌握了足球技能,大家对足球运动有了兴趣,再进一步地讲解足球知识、介绍足球文化、讲解足球技术要点,则水到渠成。
(三)多元教学策略,丰富运动体验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但是他们也很难长久保持热情。所以体育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结合不同的运动内容与教学目标,创设多元教学方案,源源不断地融入新鲜的、趣味的元素,才能保持课堂活力。例如,在“跑步”训练中,引入大家都喜欢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为活动背景,课上开展激烈的“撕名牌”比赛,并且设置层层关卡,将智能教育与体能教育相结合,每个学生在游戏中都能动起来,既锻炼了跑步技能,也锻炼了反应速度,轻松的教学形式下,大家参与的热情十足,学习效果远远超过以往枯燥的训练,真正丰富了学生的运动体验。再如热身运动環节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设计朗朗上口的口诀和动作,如“小树长高了”(舒展运动);“花儿绽放了”(上举运动)、“青蛙呱呱叫”(蹲跳运动)、“小鱼游啊游”(前伸运动)等等,简单又有趣的热身动作,带领学生进入了运动状态。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重要性得以老师、学生与家长的充分重视,体育教师要创新体育教学形式,组织多样体育教学活动,将素质教育穿插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爱上体育课堂、爱上体育训练,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激活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庆辉.浅析小学体育教育对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J].师道·教研,2019,(10):133-134.
[2]卢佰礼.整合兴趣教学法,构建生动小学体育足球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20,(1):9,12.
[3]柴士众.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