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研究

2020-06-29 18:40孟含阳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水质监测环境治理

孟含阳

摘 要:文章從技术条件、法律环境以及管理机制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环境治理中水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的影响因素;围绕提高技术设备应用水平、优化质量控制环境基础以及加强监测工作管理力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环境治理中水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环境治理;水质监测;工业污染

引言:

水既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关键词源。一旦水环境发生污染,将会引发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食品安全危机等多方面的风险问题。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环境治理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展开探究讨论。

一、环境治理中水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的影响因素

(一)技术条件方面的影响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环境治理方面的科学研究起步较晚,相关行业、市场的发展时间也相对较短,使得我国环境治理中的水监测工作存在“先天劣势”。同时,由于我国建国初期奉行“先发展,后治理”的工业建设与资源利用理念,使得我国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且至今仍未恢复。这样一来,水监测工作面临的环境条件、污染现象通常比较复杂,对相关设备、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是水监测方面的技术发展并不理想,相关单位的设备配置水平相对不足,难以全面、有效地满足水情勘察、水质检验等工作任务的实际要求,继而限制了水监测质量的发展速度[1]。

(二)法律环境方面的影响

法律是人类社会所有活动有序开展的基本条件,环境治理领域自然也无法例外。现阶段,我国政府及人民虽已意识到了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进行了逐步优化,但仍旧与水环境监测治理法律体系的全面建成仍存在较大距离。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会导致相关人员在水监测工作的实践中缺乏标准依据与法律保障,较大程度地依赖自身工作经验、知识素养与主观意识,进而难免发生工作行为、监测结果等方面的偏误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法律的约束管控,环境治理行业市场乱象频生、鱼龙混杂,这无疑会对水监测体系的公信力与可靠性造成减损。

(三)管理机制方面的影响

内外两方面的管理机制也会对环境治理中水监测工作的落实质量产生影响。一方面,若各级城建、环评等管理部门缺乏对水监测企业单位及其工作活动的科学管理,不仅会导致低质企业流入到市场环境当中,影响区域内环境治理行业的良性运行秩序,还不利于相关国家、地方政策的有效落实,无法发挥出官方部门对社会环境优化治理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若水监测企业单位未做好内部工作流程及人员结构的严格管理,也会导致水样不达标、操作不规范、结果不准确等负面现象,降低水监测结果对污染治理、水源保护等后续工作的依据价值。

二、环境治理中水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的措施建议

(一)提高水监测技术设备的应用水平

合理利用先进的水监测技术及设备,并致力进行样品采集、污染分析、污染源追溯等方面的自主创新,是现代水监测企业赶超国际水平、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常用的水监测技术主要有生物测试技术与残毒测试技术两类。其中,生物测试技术主要通过科学的实验检测方法,对目标水环境的整体状态进行分析考量,评估其是否会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水质的污染程度得出可靠结论;残毒测试技术则是基于人类社会中工业、农业等行业运行对自然水体的影响,开展重金属、农药、化学剂等水体中污染成分的检测工作,进而将检测结果与规范标准进行对比,得知水体是否存在污染,以及其具体的污染程度。合理使用这两种技术,一方面能有效实现水体质量与生物生存需求之间的有效匹配,从而充分保障水环境对生态系统整体的运行支持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实现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的快速排查、科学分析,为后续治理行为的有的放矢夯实条件,避免水中毒素长期积存,对人民群众及动植物的健康安全构成威胁。

全面、完整的设备配置,是水监测工作精准化、高效化开展落实的必要物质条件,当前常用的水质监测设备有pH水质自动分析仪、化学需氧量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超声波管道流量计、水质自动采样器、连续流动分析仪等。在实践中,相关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此类设备的投入力度,要求相关人员全面掌握不同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操作要点,并建立起定期化、精细化的设备检查与养护制度。这样一来,才能保证设备供给与水监测工作需求的有机统一,达成水监测质量的有效管控[2]。

(二)优化水监测质量控制的环境基础

现阶段,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法律规范尚未健全,水监测领域的社会环境并未达到理想水平。在此背景下,政府、城建、环评、环保等相关部门应明确分化工作责任,并采取联合化、定期化的基层管理方式,对辖区内的水监测企业进行资质审核与经营检查,及时对设备老旧、技术落后、资质不全的企业单位进行针对性处理,如督促整改、停业整顿、政策支持等,以此实现市场秩序的有效整治,从根本上保障水监测行业的可靠性与公信力。同时,相关立法部门也应积极着眼于环境治理、水质监测等领域,实现法律条例的健全优化,以便为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提供标准引导与尺度约束,避免偏误性、随意性监测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水监测工作管理的落实力度

在水监测的工作实践中,相关企业必须要在内部构建出严格、完整的管控制度,对水样的采集、保存、试验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例如,在水样采集的工作当中,应科学控制采集的深度、方位,以免水样所处位置过深或过浅,无法体现目标水体的实际污染情况;在水样的保存工作中,要将采集到的样品置于专业容器中,并保证其在实验应用前始终处于密封状态。同时,由于温度、光照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引发水质的改变,进而降低实验结果的标准性与说服力。因此,还应做好避光、控温等保管措施,以确保水样在实验检测时满足相关规范的质量、规格等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水监测工作是环境治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对自然生态保护、人类社会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来看,水监测所处的整体环境并不理想,存在技术、设备、管理等多方面的缺陷问题。对此,相关部门、企业及人员必须要采取出有效的管控与优化措施,以保证水监测结果的精准、科学,为污染治理、水质改善等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振领,娄春霞,杨道伟.环境监测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J].科技风,2019(31):128.

[2]王鹤,武中波,秦杨.环境治理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J].区域治理,2019(29):85-87.

猜你喜欢
水质监测环境治理
2014—2016年北戴河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饮用水有毒物质检测
浅谈重铬酸盐法与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的比较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基于WSN监测的水质预报系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