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端午节来临,2020年也即将进入下半场。
本周,两市日成交额在周一破8000亿,创三个月来新高,沪指也逼近3000点。而上交所在6月19日晚间发布修订上证指数被解读为“利好”因素之一。甚至有投资者认为,“指数牛来了”。
沪指大修的新变化包括,剔除ST、*ST股,积极纳入新上市大盘牛股,以及纳入科创板、红筹股存托凭证。
那么,“新指数”是否自带“走牛”基因呢?
从最重要的“变量”科创板来看,目前科创板總市值1.95万亿,若全部纳入沪指,权重占比约为4.62%——仅相当于一个贵州茅台。这无法改变金融、两桶油高权重的现实,“指数牛”基本是个奢望。
而看他山之石,纳斯达克创新高是因为其信息技术权重占比达56.4%;而且每年还有8%的退市率,其中近半为强制退市,这保证了纳指2778只标的股的相对质量。
可见,沪指十年不涨既存在统计指标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市场构成“固化”,缺乏强势的、高权重的领头羊板块。这进一步导致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常有,但“指数行情”没有的现实。
因此,迎合市场的“手动调指数”,不如加快上市公司的“洗牌”,为能够引领市场的新兴科技和产业创造大空间。
惟有如此,沪指才会快一点到达“分水岭”,投资人期待的“中国FAANG”也会在那时出现。
2020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