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燕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教育教学同样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一方面改变了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更直观生动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该阶段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通过多种方式让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信息化教育的进程要持续推进。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生动、多变灵活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可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创新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导入环节,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的恰当与否。因此,老师要基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认知能力和个性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融入合适的導入活动,让课堂以一种充满吸引力的方式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真正参与课堂学习。研究发现,小学生往往会对形象生动的动画产生较大的兴趣。教师在安排课堂导入活动时,可以考虑采用动画课件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以《10 的认识》这一课的导入活动为例,在课件中将抽象的数字用生动的形象展示出来,将0到9这十个数字分别赋予一个卡通形象,并向学生提问:哪一个数字最小,哪一个数字最大,一共有多少个数字。提问之后,对答对的学生予以表扬,然后继续播放动画。在动画中 9 认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字,就骄傲地对别的数字说:“你们都是小数字,都比不过我,特别是 0 ,你是最小的一个数字了,跟我比简直是不自量力。”0 听到后号啕大哭起来,这时 1 看见了便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9 就被气走了。这时再向学生提问:1 想出了什么好主意呢?学生根据新学的知识稍加思考就能想出, 1 和0 在一起就变成了 10,10 比 9 大, 9 就被气得走开了。这样的动画,赋予抽象数字以生动的形象,把整个教学过程变得趣味化,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为后续课堂活动的进行作好了铺垫。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
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都是抽象的、静态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又是以形象为主,只依靠教材他们很难深入理解,对所学知识无法充分掌握。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多利用可以进行动态演示的多媒体,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解决问题》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利用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这一概念。动画中,首先出现一片草地,然后三只小白兔来草地上吃草,一会儿后又来了四只小白兔。在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向他们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动画中得到了什么有用的信息呢?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借助多媒体画图这一功能,将最初的三只小白兔和之后的四只小白兔分别用圆圈圈出来,再用括号把两部分括起来,就代表需要求出草地上总共有几只小白兔,再把两个圈内的小白兔移动合并到一起,这就是加法运算。通过动态的教学演示,学生就能认识到将已知的两个部分合并在一起,通过加法计算就是求和,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
(二)运用信息技术亲历过程
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学生就能够自主地获得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将教材里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认知的也只是结果,而并不了解结果的产生过程,因此对知识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做到深层次理解。对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认知结果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以《统计》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我在教学课件中加入了小学生非常喜爱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元素——喜羊羊和其他羊羊们打篮球的动画。在播放动画之前,让学生们计数“羊羊们总共投了多少球”,让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在计数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有没有更简便的计数方法,数据太多一个人统计不过来,投球太快计算不清,等等。在有问题存在的情况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想法,寻找更方便、科学的计数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中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化解繁杂的知识点,让课堂导入与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样。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能把课堂数学所学知识难度降低,提高学生认知数学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