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海珍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求知兴趣。探究能力作为当今世界促进科技革新发展和思维变革的强大推动力,是学生素质教育课标要求中相当重要的一项课程。本文从探究能力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性入手,说明探究能力的意义,并在认知探究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小学劳动与技术培养策略。
小学是学生培养动手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敏锐感知力。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过程中对问题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究,找到解决实验问题的办法。探究能力在小学和劳动技术课程中获得了其他课堂所没有的提升。
一、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动脑为先,它更加重视学生的操作性和实验能力。此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作为人们探索世界发展和发现社会问题的一种多样化能力,此前在其他课堂中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劳动与实践课堂体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带领学生从感兴趣的自然规律中拓展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
比如,劳动节到来之际,为了增进学生对劳动节的了解,感受我国各位劳模的风采,学校开展了“致敬劳模”主题系列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去观察身边人每天的劳动内容,了解日常用品的来源,让学生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便利高效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的来源進行思考探究,明白现代社会的便利成果凝结了数千万人的劳动和智慧。小学劳动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家庭劳动方向,二是社会劳动方向。学生可以观察思考身边的饭菜、衣服除了来自父母的劳动所得以外,还蕴含着其他人怎样的劳动成果。以一件事物作为探究的方向,研究从设计、生产到制造,到底经历了多少环节,了解现代社会每样物品凝结的劳动价值。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自己开展一项力所能及的劳动,为家人减轻的负担,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
二、改革创新教学制度
劳动与实践教学课堂往往是在教室里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是受限和受控的,思维模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学生有效探究,除了需要学生自身浓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强大探索性的新奇环境。在新奇的环境中,放飞学生的思绪,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定下探究的基调,让学生自由地开展活动,通过自己探究的方式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该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创设外部的课堂教学环境。
比如,北塔区利江乔梁希望小学劳动实践课就开展了一项有趣的课外劳动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开展耕种活动,以农耕的方式作为观察植物生长规律的渠道,用人工培育的方式培育植物产品的实践活动。农耕方式以其安全性和教育性受到了小学劳动实践课的关注,农耕方式既包含了观察实践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究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规律,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是引导动植物生长方向和成果的重要因素。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一块面积为六十平方米的绿地作为耕种责任地,并以年级为单位,对责任地的耕种范围进行划分,由学生自由选择耕种的作物。一年级的责任区种满了四季豆,二年级种满了黄瓜,三年级种满了丝瓜。各种丰富的农作物在责任地上变成了一个绿意盎然的菜园。学生负责承担耕种责任地上植物的培育,当植物成熟之后,可以作为劳动成果带回家中,与父母一起分享。
三、多种评价方式融合
教学方式在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中,日趋多样化、丰富化和全面化。科学作为实践的主题,如果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和正确评价方式,学生就难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素质水平的提高。在学生劳动实践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总结,让学生得到积极正面的反馈,改进自己的薄弱点,同时吸取其他学生的优点。
比如,评价方式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教师评价,二是学生自评,三是学生互评。以多种评价方式认识学生的劳动实践成果。三种评价方式都可以采用阶段评价方式进行,以每个月作为评价的时间节点。教师和学生都要采用阶段劳动评价方式,记录下自己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当学期末回顾评价时,对学期内的劳动实践成果做有效的总结概括,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劳动与实践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劳动与实践课堂的教学特性,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发挥探究精神,让学生从强调知识积累的动脑课堂转换为动手又动脑的实践课堂。学生在探索实践过程中,能够主动吸取相关知识,将实践能力中的认知转化为自身思维探索能力的提升,形成探究性能力,在面对以后更为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时,可以用探究的方法、缜密的思维去寻找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