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事的“回音壁”

2020-06-29 23:56李广彦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回音壁治河黄河

李广彦

每去一城,我必进博物馆,品味厚重的历史。

博物馆建筑的造型,大多含有一地、一民族或某行业文化元素,黄河博物馆亦然。土黄色调,卧龙姿态,“黄河博物馆”五个大字敦实而洒脱,如同书法家舒同的名字,在蓝天云卷云舒。迈步入厅,迎面油画《壶口瀑布》如万马奔腾向你扑来,气吞山河,让人渺小得像一粒水分子、伟大得仿佛是其中一滴水,豪情顿生,感叹敬畏,难怪李白写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毛泽东发出“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的感慨!

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1955年4月17日这天,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郑州举办“治理黄河展览”,建馆日以此为记。197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20周年之际,原“治黄陈列馆”更名为“黄河展览馆”,1987年6月正式更名为“黄河博物馆”,后老馆因建地铁整体后移,成为历史建筑,如今对外开放的是2012年落成的新馆。

黄河博物馆是我国最早也是唯一一座黄河自然科技类博物馆,是“黄河巨龙的缩影”,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钱学森、韩素音等著名科学家和国际友人曾来参观,特别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黄河博物馆后,社会掀起黄河热,参观者络绎不绝,日接待游客高达2000人次。

馆内分“序厅”“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人水和谐”6个展区,600余幅珍贵照片、文献及文物标本,辅之模型、录像、雕塑、三维动画等陈展方式,全面展示黄河自然概况、地域文化、治河历史、新时期治河成果等内容,循序徜徉“九折十八弯”的黄河龙脉,阅读黄河千秋史,有种呼号冲击我的心灵,这声音就如“回音壁”,传递黄河的声波,这声音不是虚幻,而是感召,是习近平总书记“讲好黄河故事”的嘱托,华夏儿女理应关心母亲河,爱护母亲河,把黄河故事传遍四面八方。

讲好黄河故事,先要了解黄河。黄河博物馆犹如一条时光隧道,从剑齿象牙、高氏羚羊等古生物化石,到新石器彩陶、历代文物文献……展厅气势恢宏,展品丰富生动,每件器具藏品造型及图案多少都印刻水文化的影子,或像波浪,或像鱼眼,或直观刚直,或曲畅婉转,蕴含着浓厚的黄河文化积淀。甘肃永靖三坪出土的旋涡纹彩陶瓮,高50厘米,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代表,红陶泥质,陶面彩绘线条,陶衣光滑亮泽,肩部两耳像黄牛角,鱼眼状旋涡与之构成形象生动的画面,通体造型优美,用笔流畅,布局严谨,尤其瓮腹波浪纹络寓意黄河哺育众生万物,不愧是国家一级文物。

百年树木,千秋治河;黄河安宁,天下太平。“善淤、善决、善徙”是黄河的软肋,泥沙壅积使之高悬地面,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改道变迁最频繁的河流,史载决口泛滥1500多次,改道26次,“泛滥所至,一片汪洋。远近村落,半露树梢屋脊,即渐有涸出者,亦俱稀泥嫩滩,人马不能驻足”。博物館“千秋治河展区”,通过黄河水患、治河春秋、漕运灌溉、河神祭祀4个单元展现中国古代及近代黄河水患灾害、治理方略、治河技术及漕运灌溉发展演变。《河防一览图》状若一道长堤,长近20米,是我国现存最大、全景展示治黄水利工程的一幅巨幅图卷,由明代潘季驯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组织编绘。该图与现代地图方位相反,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是研究中国水利史与治河实践以及中国地图学发展和测绘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此驻足良久,神情专注。“郑工合龙处碑”记录了1887年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今花园口乡石桥村)决口南泛及堵口的前因后果,堵口工程花费白银占当时朝廷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史称“郑州大工”。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决口复合龙,遂立碑纪念。这次堵决也使黄河下游南流成为历史,北流成为常态,形成当今走势。石碑被誉为“黄河上的三绝碑”,是国家一级文物,镇馆之宝。抵御洪水的“穿孔河工砖”与普通墙砖不同,呈椭圆形,每块重约10公斤,圆孔是专用穿绳易于抛修,砖上刻有“清壬寅下南造”字迹,标明这块砖生产的时间和产地,便于质量追责。时任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栗毓美主持豫、鲁两省河务,主张用砖筑坝,代替埽工,由此出现这一防洪抢险物资的革新,如今它静静躺在黄河博物馆一角,见证那段治黄历史。

我生长在长江边,第一次看见黄河时还是个孩子。那年冬天,我随父亲回山东老家探亲,火车过郑州黄河铁路桥时,我趴车窗探望,感觉黄河被两岸漫长沙滩裹挟像条溪沟,几近干涸,有气无力地流淌着,我憧憬的全国第二大河流形象瞬间崩塌,我迷惑不解,黄河怎会这样?如今走进黄河博物馆,我老了,但黄河却年轻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让黄河多了绿色,添了活力。小浪底枢纽工程竣工,生态调蓄水量,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状,从此再没断流。

博物馆里展有“黄河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如果把《黄河大合唱》等红色文化遗产收录了,气势磅礴的音乐回响,一定更加震撼人心。

从黄河源头采来的“河源之石”凝聚着生命符号,亿万年冰川造就它冰冷的模样儿,石不能言,但我仿佛听见大自然在与人类对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系列治水措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新思路,黄河流域迎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恰逢其时,博物馆的“回音壁”任务责无旁贷。作为“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郑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基地”“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随着“维护黄河健康生命”战略展开,黄河博物馆如何更好地讲好黄河故事,让更多人感受黄河文化魅力,关心热爱黄河,以文物文化之力,聚文明精神之光,已是一道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这也是水利人面对的一门新功课。

一条黄河水,滋养华夏儿女;一座博物馆,凝聚民族精神,黄河博物馆内除了历史文献和科普影像,还有《黄河黄土黄种人》《人民黄河》《中国水土保持》等现代杂志,她们汇精神源泉,续黄河血脉。黄河、黄土、黄种人,黄河、黄帝、黄皮肤,每个字眼都像跳动的音符,激情澎湃着民族魂。2020年央视春晚分会场设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及炎黄二帝巨像之间,黄河奔腾,气势磅礴,展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之精魂,彰显黄河文化在中华民族中的强大向心力。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生日,当年黄帝轩辕带领华夏民族从黄河流域文明开化,而今黄河儿女每年都主办盛大祭祀,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郑州依然以“无嘉宾、无表演、无观众”的形式,举行了特别的祭祖大典,强大的“回音壁”效应,把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神聚集一起,回到母亲黄河的怀抱。

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地标等系列生态文化工程展开,黄河正如她龙腾凤舞的姿态、纵横江山万里的气势,朝“两个百年”目标奋勇迈进,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加光辉灿烂!

猜你喜欢
回音壁治河黄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回音壁的小秘密
『黄河』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弥补电视的声音短板 SONY索尼 回音壁HT-CT290
少年的回声
《治河论》浅谈
保留至今的我国最早的一篇比较全面的治河文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