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 吉慧
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为例,分析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中前期存在的问题、近期进行的改革与实践探究,希望对其他独立学院以及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引言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到:“一部分应用型高校,要根据办学传统、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緊跟时代发展,服务地方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在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方面下功夫,而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实践教学对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校的旅游管理实际教学中,学生虽然汲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可是在实际应用中依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学生实践活动少,学生难以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学科知识得到有机结合,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必经之路。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符合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等工作迫在眉睫。本文的实践教学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实习、实训、毕业论文、学生各类竞赛等内容。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健全
1.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教学偏少
纵观我国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在30%左右,大多数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偏向于理论研究,课程安排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专业教材偏向于理论设计,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前期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部分问题,在设置教学课程中,偏重于强调理论课程教学,对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不足,实践教学比重偏少。
2.实践教学课程实践环节效果不佳
在实践教学课程方面,以课堂讲授为主,更侧重对实践知识的介绍,实践操作较少。即使有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比较简单,整个课程实践环节效果不佳。
3.实践教学各项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实践教学的各项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兼顾过程性考核方面存在不足。
(二)实践教学内容涉及较少
1.毕业实习存在部分欠缺
毕业实习是最关键、最能体现实践能力的一环。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前期的实习方面有些不足之处。如实习时间的长短和具体学期安排、实习具体内容、实习制度、实习考评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2.校内外实训教学内容不足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自2009年成立以来,前期校内实训较少。在校外实训方面,主要是酒店方面的课程,一般是去酒店参观,但大多参观餐厅,很少涉及客房和其他部门等;校外实训的实训基地类型较少,缺乏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旅行社、会展方面的校外实训基地。
3.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较窄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的实践能力高于“一本”“二本”的学生,理论水平高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但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在选题上仍以传统老旧的学术性毕业论文为主,与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应用型人才目标背道而驰。就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前期的毕业论文选题的调研可以发现,学术性毕业论文占主流,实践性毕业论文数量较少。
4.组织学生参赛力度不够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刚开始组织学生参赛方面,更多的是校内的比赛,赴校外参加专业比赛的次数较少。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领导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视,借鉴了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适度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在学分与学时方面,皖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自2009年成立以来不断完善,经历了2009版、2011版、2014版、2017版、2017(修订版)人才培养方案,适当提高了集中性实践教学课程学分的比重(表1),使学生对实践环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整合实践教学课程,探索实践教学模式
在课程内容方面,为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效运用和升华理论知识,让理论知识为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在理论课程设置中,落实企业岗位技能的相关要求,确保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训机制当作旅游企业岗位需求的导向,积极开展高校导师为主、企业师傅为辅的教学模式。
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方面,邀请企业(如芜湖方特、芜湖希尔顿酒店)参与课堂开发,使一部分的课程(《旅游景区管理概论》《酒店管理概论》)以就业为导向,对接旅游企业;另一方面,将旅游行业相关资格考试(导游资格证考试、会展证考试)内容引入课堂,增强课堂的实际应用功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授课方式,课堂由教师介绍型转变为学生参与型,引入实地参观、场景模拟、企业项目教学等教学新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设置量化标准
皖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设置了量化的标准,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严格考核。毕业实习的考核建立了学校与企业共同考核制度,一起设置考核标准,要求学生毕业实习岗位的直接领导或者人力资源部对学生的综合实习表现进行客观打分。一方面,考核标准要在重视操作或管理技能的考核前提下,兼顾学生实习工作的态度;另一方面,要在总结考核的前提下,兼顾学生实习过程的表现。毕业实习考核需要让学生提交内容充实的实习记录本、实习总结报告等,重视学生的文字写作功底培养。
(二)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不断增加
1.逐步改进实习模式
(1)实习单位类型,逐步增多。专业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未来职业的“零距离”链接(无缝对接),一般实习时间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作为独立学院,结合自身的特色,与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一本”院校错开发展,开辟了许多其他国内外五星级品牌酒店。最初的实习单位仅以酒店为主,只在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和杭州、舟山等旅游城市实习,后来实习领域扩大化、广泛化,增加了导游实习,赴芜湖市南陵县丫山花海石林风景区、芜湖南陵国际米市博览会、安徽万达环球国际旅行社、芜湖方特旅游度假区、芜湖鸠兹古镇等地进行实习,涵盖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各个方向(酒店、旅行社、景点、主题公园)。
(2)实习各项安排更加合理。①实习的时间几经调整,从原来的分两批实习(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调整为一批实习,实习时间为第六学期,这样不会耽误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教师编制、事业单位等各类考试。②实习的内容不断增多。逐渐由以一线的服务实习生岗位为主,变得岗位多样化。出现了人力资源部职员、后勤保安部秘书、客房部文员等多类型岗位。经过学院与企业协商,一些实习单位安排的实习岗位有了轮岗机会,理论与实际进一步结合,提升了实践管理能力。
2.稳步提升实训教学
(1)校内实训条件,逐渐改善。2013年,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万达国旅校企合作项目旅行社校内实训室成立;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芜湖逸林希尔顿酒店校企合作项目审批后,增设了客房实训室、中西餐酒水实训室、形体礼仪实训室。
(2)校外实训内容,逐步增多。对于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而言,实践教学的教育环境不仅局限于学校内的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建设也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是培养旅游人才的主要途径。可见,校外实践教学不可小觑。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密切合作。最初以芜湖侨鸿皇冠假日酒店和蕪湖新百金鹰酒店参观见习为主,后来校外实训类型多样化,增加了涵盖校外的红色革命景区和其他类型的景区和主题公园,如增加了芜湖逸林希尔顿酒店、芜湖南陵丫山花海石林景区、芜湖方特旅游度假区、芜湖鸠兹古镇、芜湖王稼祥纪念园、芜湖奇瑞工业园区等。
3.逐渐创新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是专业理论学习的延伸和应用,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将毕业实习和专业论文写作两个要素紧密结合,坚持贯彻“实践思考、调查研究、以小见大”专业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理念,提升学生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绝大部分同学都结合自身毕业实习或者熟悉感兴趣的各类实践活动为主题撰写实践性毕业论文。现阶段,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近年来的实践性毕业论文都占了70%以上的比例(表2)。
4.积极组织活动竞赛
学生参加比赛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旅游管理专业比赛。校内比赛活动方面,旅游爱好者协会在每年的中国旅游日(5月19日)时,举办旅游产品产销活动,在每年世界旅游日(9月27日)举办每年世界旅游主题宣传活动;每年还举办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模拟导游大赛、旅游知识竞赛等活动。校外活动方面,多次组织学生参加芜湖市金牌导游大赛、安徽省十佳导游大赛等比赛、池州市举办的全省九华山风景区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等。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院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仅2016级旅游管理专业90名学生中,就成功申报了2017年1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顺利按时结题。学院最终形成了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学风。
四、结语
面对旅游业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的新形势,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不断发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理论,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改革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实践教学体系仍需密切结合区域旅游,如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适时进行调整、补充与完善。实习实训方面,尝试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机制,校内外实习实训常态化,合作模式尝试多样化,如尝试与知名企业建立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之路仍很漫长,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究。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