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婉琴
图1 竹影
紫砂壶在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中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这一方面源自中国深厚悠久的历史,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拥有广阔的疆域,使凝聚于紫砂壶之中的美感与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时间与空间的交织为紫砂壶的发展铺就了锦绣之路,图1“竹影”就是这条路上一个灿烂的坐标。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茗器中的代表作,制作它的原材料是产自宜兴地区的珍稀紫砂泥,决定了紫砂壶拥有丰富的天然色彩、较强的可塑性与极高的价值。在茶道文化的支撑下,紫砂壶具有多元的文化内涵,每一件紫砂壶都有着独特的气质,促成了紫砂壶艺术的繁荣兴盛。
竹与紫砂壶均代表中国文化雅的一面,竹也就成为紫砂壶中重要的艺术主题之一。“竹影”紫砂壶整体淡雅素净,独特的泥料颜色与质感使其气韵沉稳缓和,手工艺人通过造型与装饰的灵活配合与合理分布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意境。
“竹影”壶身造型较为独特,为椭圆形,身形较为高大挺拔,与以往小巧玲珑的紫砂壶有较大区别,有着极高的辨识度。壶身上下两部分微收,以壶腹处最为饱满,线条运行平稳流畅,弧面曲度优美但不张扬,线条清晰立体与面自然融于一体,说明了紫砂壶是线面结合产生的艺术,在简单之中包含着艺术结构的思维方式,将圆器浑圆大气、圆中含方的特点展示出来。
壶盖与壶身可看作是一个整体,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椭圆形。壶盖线条、节奏与壶身保持一致,与壶身相接处边缘做立体化处理,使壶盖与壶身结构分层明显,为原本较为平淡的壶身增添了几分硬朗。
壶身的这一造型可以看作是对竹段的一种变形,高大的壶身象征着挺拔的竹子,明朗的线条勾勒出竹的细节。从壶的颜色上也可看出接近于竹子。此壶颜色较为独特,是一种带有绿色调的棕色,颜色深厚均匀,表面细腻柔和,泥料之中的颗粒是自然美感的体现,使壶的“竹味”更浓。
壶嘴、把手与壶钮均以竹段为形,既是此壶主题表达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捏塑、雕刻技法的一次呈现。壶嘴以一种错落的方式完成了转折和对于竹段的仿造,看上去就像是自然界中的竹段一般。把手为耳状环形,在上下两部分各装饰一个小竹节,凸显出把手的完美比例。壶钮设计为环形竹段造型,似竹从土壤中生长而出不断延伸。三部分起点明确,似竹扎根土壤之中,但都不设明确边界,意喻竹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向上的动力,形成自然生长、蓬勃向上的艺术效果与文化隐喻。
“竹影”体现的是一种恬淡,自然的境界,手工艺人首先在泥料上选择了一种暗而不阴沉的色调,犹如竹在月光中投下的暗影,泥料的柔和光泽像是竹段笼罩在月光下,在保持壶结构清晰的前提下,打造出朦胧与意犹未尽的美学意境。此件紫砂壶的美学意境还在于空间的合理配置,从壶身来看,此壶属于光器一类,体现紫砂泥料与手工艺人技艺之精湛,带有装饰的三部分保持了壶身结构的平稳与节奏的平缓均匀,使壶简繁得当,有竹本身的高雅脱俗与竹影的婆娑舞动。
紫竹婆娑影相舞,茶香竹香在一壶。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形象,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植物的关注与热爱以及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手工艺人从自然中获得的启发说明了紫砂壶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只有从现实生活与自然中获取灵感,以优秀传统文化与经典美学作为支撑,紫砂壶艺术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美学意境与价值理念。
通过对“竹影”壶的造型、泥料以及相关组成的分析,探讨紫砂壶艺术结构与空间组合的一种规律,在进入空间内部后挖掘深层美学意境,对“竹影”有外形与内部的双重理解,感悟手工艺人所要呈现出的文化内涵。一件紫砂壶未必有复杂的装饰,诸如“竹影壶”,外形简单但意蕴深远,真正诠释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