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并发症中血清S1P变化的临床意义

2020-06-29 07:43季玉娟马媛彭群新韩清珍周志英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皮血清高血压

季玉娟 ,马媛 ,彭群新 ,韩清珍 ,周志英

(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检测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0;2.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医院检验科,江苏 苏州 215000;3.苏州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0)

在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显示我国成人中每5 人就有1 人患高血压,目前全国估计有3 亿高血压患者[1]。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心脏和血管是其病理生理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因此高血压患者容易并发2 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梗死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其他并发症,造成更为严重的身体损害[2]。而我们知道在高血压患者中,血管内皮的功能受损尤为显著,并表现为血管舒张度的减少和血管紧张度的增加,从而促进了炎症和血栓的形成[3]。1-磷酸鞘氨醇(S1P)是机体代谢内源性或饮食中神经鞘脂类的中间产物,是一种高活性脂质介质[4]。S1P 通过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S1PRs)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包括对血管事件发展,血管紧张度和内皮通透性的双重调节作用[5]。这提示S1P 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关系。本研究主要探讨S1P 能否成为理想有效的实验室指标,衡量高血压的严重程度,预测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监视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 年2 月-2018 年5 月收治的高血压并发症患者(其中并发2 型糖尿病12 例,并发冠心病14 例,并发脑梗死12 例),初次诊断高血压者25 例和健康对照者30 例的血清标本。高血压并发症组中男性 20 例,女性 11 例,年龄 34~76 岁。初次诊断高血压组中男性 15 例,女性 10 例,年龄 30~58 岁。对照组中男性 17 例,女性 13 例,年龄 32~73 岁。

1.2 入组标准

1.2.1 高血压并发症组 ⑴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且高血压病程大于2 年;⑵并发2 型糖尿病组诊断标准依据《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⑶并发冠心病组诊断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和特征性心电图表现;⑷并发脑梗死组诊断依据CT 和MRI 成像结果;⑸无其他高血压并发症;⑹排除单纯性高血压病。

1.2.2 初次诊断高血压组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但排除高血压病史,确诊高血压时间在一周之内。

1.2.3 健康对照组 无任何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病史。

1.3 实验方法

1.3.1 标本处理 使用不含热原和内毒素的真空采血管,操作过程中避免任何细胞刺激,收集血液后,3000r/min 离心10 min 将血清和红细胞迅速小心地分离,吸取血清冻存于-80℃环境中待测。

1.3.2 S1P 的检测 ELISA 试剂盒购自苏州格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标本在室温下均匀地充分解冻后,按厂家说明书进行检测:加样后加入检测抗体 100μl,37℃ 恒温温育 1h;洗板 5 次后加入底物,避光孵育15min;终止反应后,15min 内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各孔的OD 值。以6 个标准品浓度(nmol/L)和测得的相应OD 值绘制线性回归曲线,按曲线回归方程计算样本的S1P 浓度值。

1.3.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1.0 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 one-way ANOVA 检验比较三组间差异,采用t 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以上分析均认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earson 进行相关性分析,r 值越大相关性越大。健康对照组中S1P 与年龄分析还采用了Kruskal-Wallis test 进行分组比较;依据年龄中位数进行分组后采用了Mann-Whitney U-test 方法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S1P 水平及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并发症组的S1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初次诊断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均值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与高血压并发单一并发症组比较,高血压并发多种并发症组S1P 水平显著升高(P<0.05),见表2。

表1 S1P 水平的组间比较

表2 多并发症和单一并发症的S1P 水平比较

2.2 S1P 与其他检验指标的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高血压并发症者中,S1P 含量与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和凝血酶原时间(PT) 呈正相关性,r 分别为 0.7913,0.7182,0.793 5,0.8479,与淋巴细胞百分比成负相关(r 为-0.72 59)。

3 讨论

高血压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促进炎症和血栓的形成,是很多并发症发生发展的根源,在高血压初期,这些损伤主要集中在细小动脉,随着病情的发展,细小动脉渐渐发生硬化,并逐渐累积中等及大动脉出现内膜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而对血管的损伤由于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直至破坏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6],发生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时,才会被发现。因此,如果能有一种或几种适合的检测指标可以动态监测血管内皮的功能,预防和警示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高血压病人的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是至关重要的。S1P 是鞘磷脂的代谢产物之一,是血清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一种重要的第二信使,当细胞受到外界干扰时,会引起S1P 浓度迅速上升, 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细胞反应。S1P 的受体主要表达在血管和免疫系统,尤其在心血管系统中,S1P 被指出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所在[7],但是这还缺乏大量的临床研究支持。本文通过检测高血压并发症患者血清中的S1P 含量,我们发现,高血压并发症患者血清中S1P 含量显著高于健康者,而初次诊断高血压患者中S1P 含量与健康者相比无差异,并且高血压并发多种并发症患者血清中S1P 含量显著高于单一并发症者,这提示S1P 的表达与高血压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对具有较长高血压病程的并发症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另外,S1P 在血清中的含量较为稳定,我们也发现在健康对照组中,S1P 不受年龄性别影响,与文献报道一致[8],这说明S1P 在健康人群中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指标,有用来预测高血压及并发症的潜在应用价值。

由于S1P 的受体表达范围非常广泛,造成S1P的生物学功能也非常复杂,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各种炎症等疾病, 可能都会造成S1P 的非特异性升高,因此需要动态检测和与其他指标联合诊断,才能为高血压并发症的预测和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中我们将S1P 和高血压并发症的一些检测指标,也做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证实CRP 这一炎症标志物是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功能的独立决定因素,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发展的指标[9,10]。本实验发现高血压并发症组的S1P 表达与hs-CRP 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S1P 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中参与了促炎信号的形成[11]。与此同时,我们知道CRP 的特异性不高[12],而S1P 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这预示着S1P 的特异性优于CRP,有望成为评估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良好指标。PT 反应人体外源性凝血功能,是评估凝血系统的重要指标,Nnenna Adaeze N 等人[13]发现PT 在单纯性高血压患者中升高,认为其可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异常并指导患者的降压治疗。本实验发现高血压并发症组的S1P 表达与PT 呈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凝血系统参与了高血压作为危险因素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另外,Kilicaslan B 等人[14]在高血压患者中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与血压变化率呈显著正相关, 且NLR 的测量可用于指示高血压相关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NLR 对心血管疾病和心力衰竭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5]。本实验发现高血压并发症组的S1P 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比和NLR 呈高度正相关, 与淋巴细胞比呈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S1P 在高血压并发症患者中激活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的产生并控制淋巴细胞再循环[16]。这预示着S1P 和NLR 可以同时作为评估高血压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炎症标志物,并指示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是提高高血压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由于其发生是多种生物学功能共同参与的过程, 很难用一种单一的指标监测其发生,因此目前缺乏有效的指标能有效预测和提示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难度。从S1P 的生理功能和我们的临床调查结果上看,在高血压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方面,血清S1P浓度变化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预测和评估高血压并发症危险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内皮血清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