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荣荣
摘 要:基于STEM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探究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深刻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注重学生STEM能力的语文探究教学具有划时代意义,从语文教学的途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学习过程的内隐与外显、语文探究虚拟课堂等方面调控与优化语文教学,教学中关注学生STEM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STEM教育;语文;跨学科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语文教学探索无疑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能让学生体验各种语言学习活动,实现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与联系,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与思路。如何从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出发,形成STEM教育综合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学实践面临的困惑。
一、STEM教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的途径
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的途径很多,包括STEM能力下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STEM技能水平整合、STEM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等。在这方面,从语文学科应用STEM教学理念中得到启发。STEM课程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综合性课程总称。STEM课程一般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将语文知识与多个主题思路联系起来。学生需要在任务驱动下中应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语文知识完成主要学习任务。在特定教学任务下运用STEM技能的探究性学习策略,保证学生在语文思维、创新学习和综合技能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高中语文学科的语言美于音乐、体育、艺术是不同的。语言美是形式化的抽象美。学生阅读时需要理解词语的真正意思在大脑中构建美丽的思维框架。同样,在作文写作中,学生也需要通过文字形式来表达情感。这是在一般与抽象之间表现出“美”的能力。将音乐、体育、艺术等学科的内容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综合跨学科理论。语文课堂的艺术性能将现实的体验与空间想象联系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美,让学生感觉到魅力无群。
2.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是传承与发展文化。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和政治文化,了解不同民族与地区的文化。开阔视野,增强文化意识,增强文化知识的自信,自身文化底蕴得到加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历史和文化背景,理解写作目的与动机,理解文章的生活情感体验知识,有利于深入理解文本知识。
3.跨学科思维的深度、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和完善是语文学科发展的难点。跨学科思维的促进是教学中非常重视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运用语言与文字堆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由于跨学科思维本身具有复杂的特殊性。学科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可以完善语文学科知识点的普及。在语文实践教学中,跨学科思维的广度主要体现在对文本材料的拓展理解上。创新性思维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以新的审视角度进行思维,体现在思维的独特性与原创性上。只要课文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理解,总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运用STEM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提高学生思维素质,要能体现出尊重创新与鼓励创新的发展。
三、高中语文探究学习过程是内隐与外显的统一
内隐学习结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外显学习效果是指学生在阅读后的心理感受、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反应出的知識与技能。内隐与外显相辅相成。探究学习的评价较为复杂,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情感思维为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所以对语文学习的评价实际上是评价学生的情感框架是否得到了发展。由于学生情感素养的变化程度本身难以量化,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将显性学习结果作为评价的理由。但由于STEM教育理念的存在,学生立足语文学科基础,从中探索相关知识点,寻找共同规律,挖掘内隐知识点,创造语文知识的生长点,要建立跨学科联系,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探究学习任务。STEM课程整合是语文课堂教学实验的重要任务。要围绕教学目标与实践的内容基础,开阔学生视野,面向学生生活的教育发展。在学习互动探究中,学生的思维素质、学习精神等内隐学习结果将得到明显提高。
四、结束语
STEM教学理念的选择对教师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毕竟它涉及到其他很多专业领域。当教学内容涉及到其他学科知识时,教师要能准确地了解这些非学科的知识内容,并且对部分知识,要达到很深刻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如果教师对跨学科知识掌握不足,那么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就容易出现问题,就会误导学生。STEM学习内容也需要专业筛选。学习内容最终会被大部分学生掌握。如果所选内容本身是错误的,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教师需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于宏.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低效问题之对策[J].语文学刊,2015(9).
[2]张铁铸.经济新常态、创新能力与金融专业人才通识教育[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04).
[3]大卫·安德森,季娇.从STEM教育到STEAM教育——大卫·安德森与季娇关于博物馆教育的对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