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路径

2020-06-28 02:12刘颖妮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刘颖妮

摘 要 基于对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路径的探讨研究,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然后与其中内容相结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得出教师及其他相关教育工作者需促进课堂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确保教材内容的合理优化、注重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学改进课程考核模式以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这五点对策,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作为高职院校机械类及近机类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也是机械类学生在求知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一方面能够承接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日后工作奠定牢固的技术基础,对学生而言有着无法代替的非凡意义。但实际上,就我国多数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而言,仍然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教学体系及模式创新的路径,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1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含括机械原理、零件知识以及机械设计技术等,其作为高职院校机械类学生的基础课程,却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其不仅对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影响十分恶劣,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与保持也非常不利。

首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繁多,但相对而言课时安排很少;在原理阐述多的同时,实践学习的机会却很少。其次,在实际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简单的课件、挂图或模型可以使用,如此极有可能出现即使教师在讲台上说的天花乱坠,但学生却完全没有进入状态的现象。再次,学生在无法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全面理解知识点与原理,继而使学生积极性及教学效果受到了严重影响。最后,机械性操作基本上即为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这十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多数学生都存在综合素质较差的状况。

2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路径

2.1促进课堂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要特征就是极强的理论性,再加上知识点比较分散,因此教学难度与学习难度都比较大,这也对教师教学水平、知识含量以及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讲,教师一方面可联合理论与实际,创设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具体案例项目,促进教学方式与情境的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领导作用,确保学生能实现学习兴趣在课堂中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中采取“观场教学法”,以牛头刨床的典型机械加工设备为中心围绕展开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牛头刨床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加强理论学习的直观性,降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难度。实践证明,如此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以及技术测量等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机械制图与工程制图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更加具体、系统的理解课程内容,实现对机械系统各部分知识点的轻松掌握。

2.2确保教材内容的合理优化

我国多数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中的理论推导都是繁杂冗长的,其中存在很多重复的知识点,也有很多知识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如今,在章节编排合理性较差的情况下,不仅不便于教师创新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激发。此时相关教育工作者就需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优化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内容,可保留教学效果好且能使学生技能显著提高的知识,将机械设计的基本程序作为基点展開编制,同时,也可以在教材中编入具体问题或典型案例,降低对理论推导的重视程度,使学生能更多的感受案例分析过程。简单来讲,相关人员需要按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综合要求,达成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全面、系统优化的目的。

2.3注重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高职院校及机械设计基础教师都需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加强与实习工厂、企业的密切合作,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到企业车间展开现场教学,学生可自由观摩或参与生产过程,加深各类数控机床设备与其设计重点、操作难点以及工作原理在脑海中的印象。实际上,机床中蕴含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会学到的大量知识点,以带传动、链传动、螺旋传动、液压传动与齿轮转动等为例,都会为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供帮助。例如在学习螺旋传动原理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运动进行观察,如此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自主观察、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其理解滚珠丝杠实现传动的原理,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需充分发挥企业人员、技术与机械设备的重要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创建学校专业机械原理实训室与拆装实验室等,便于学生实践学习。此时在进行机械设计基础中较特殊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机械原理实训室学习,在企业技术专家、资深技术员工的帮助下,向学生讲解并演示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方法,加强学生对机械、机构、零件以及部件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直观地理解原本枯燥且复杂的内容,其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显著提升,同时企业也能相应减少培养人才的周期,这是实现校企双赢局面的重要途径。

2.4科学改进课程考核模式

现如今,就大多数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核而言,都是直接由机械设计基础教师负责出卷,再进行闭卷笔试,实际上,这种考核方式在纯理论性基础课程中更加适用,但由于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集设计性、应用性以及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因此,仅依靠书面考试是无法体现出学生实际水平的。站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角度上来看,机械设计基础课堂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创新:(1)基本知识理论的理解与掌握;(2)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3)学生职业道德与求知探索的精神。

考试方式也应不断多样化、丰富化,例如教师可通过对闭卷笔试方法的应用,对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重点考察;通过答辩考试的方式明确学生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为学生布置具体机械设计项目,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是否达标。另外,机械设计基础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实践经验与小发明等作为加分项,并确保分值权重设置的合理性,全面、科学的对学生展开评价,鼓励其不断提升自我真实水平。

2.5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就目前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情况而言,多数教师都只能利用现有的课堂环境进行教学,且教材就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具体情况与特征,在无法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的同时,也会受到教学时间与空间方面的极大约束,对高职学生个性化及自主化的发展非常不利。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此类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学效率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教师可以采取手机APP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均衡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优秀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此不仅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还能增加其知识储备量,利远远大于弊。除此之外,信息技术也能打破时间与空间为以往传统课堂教学带来的约束,学生可在任何时间、地点参与教学,也能选择自身薄弱环节反复学习,甚至能根据个性化需求选择教学风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远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与企业对机械类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尤其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对于机械类学生而言,是理论课学习最关键的基础之一,因此,若想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得到保证,结合社会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十分必要。高职院校机械类教师不仅需克服课程枯燥、学生积极性低的困难,还应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方式及考核手段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经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探索新途径,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有效提升,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玉红.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Mechanical Curriculum Design in Advanced Vocational Colleges%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3):33-36.

[2] 荆凯.浅谈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新思路[J].科教導刊(电子版),2016(21):36-37.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基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导入方法研究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