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迪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安徽 合肥 230022)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为临床常见病,患病率达18.9%~40.0%[1]。盆底肌锻炼在该病康复治疗中效果确切,但疗程长,需长期坚持,而患者依从性欠佳会影响实际效果,需加强护理干预。但常规护理忽视患者主观能动性,导致自护能力仍较低。本研究在32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锻炼期间加强自我护理干预,获得理想效果,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0月本院63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标准,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且临床资料完整。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31例)年龄32~81(58.06±10.31)岁。研究组(32例)年龄40~79(56.15±11.29)岁。两组临床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经口头或纸质材料宣教,指导记录盆底肌锻炼日记;居家自行锻炼,每隔2周电话随访1次,进行康复指导等。研究组则实施自我护理干预,内容包括:
1.2.1 成立干预小组
成员包括泌尿外科医师、盆底康复治疗师、主管护师、护师;泌尿外科医师负责明确诊断,盆底康复治疗师负责指导盆底肌锻炼,主管护师负责辅助宣教,护师负责随访。根据患者病情、健康知识掌握度等,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1.2.2 护理措施
①改良健康教育形式:如一对一示教,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盆底结构、进行行为条件反射锻炼等;每隔2周开展1次健康讲座,经多媒体宣教,现场答疑;制作盆底肌锻炼指导语言光盘等。②随访护理:申请尿失禁康复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出院后定时推送疾病知识、盆底肌锻炼方法等,随时为患者解疑答惑;每日3次提醒患者坚持训练。③心理干预:入院治疗期间强化护患沟通,鼓励其诉说内心忧虑,耐心倾听,积极安抚;运用正形暗示语言,使患者相信自己可克服漏尿所致不良心理、可采取措施减少漏尿对生活的影响等;居家期间鼓励微信群内同病种患者互相交流,分享经验,获得同伴支持,增强信心。④生活自护:告知少食用刺激性饮食,多食用富含纤维素食物,每日饮水量1800-2400 mL,避免憋尿;指导患者养成记录盆底肌锻炼日记的习惯,确保记录数据真实。
两组均干预6个月。
①根据盆底肌锻炼日记评估锻炼依从性,平均每日锻炼时间≥30 min为依从性良好;反之为不良;②经1 h尿垫试验[3]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症状,无漏尿为正常,<2 g为轻度,2-10为中度,>10 g为重度。
以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研究组锻炼依从率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锻炼依从性对比[n(%)]
干预后,研究组1 h尿垫试验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1 h尿垫试验结果比较(±s,g)
表2 两组1 h尿垫试验结果比较(±s,g)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7.25±2.16 1.72±0.89对照组 7.31±2.11 2.25±1.05 t 0.111 2.164 P 0.456 0.017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诱因较多,包括多产、肥胖、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等。盆底肌锻炼可经盆地肌肉群自主、反复收缩及舒张,促使支撑盆腔脏器的盆底肌肉张力增加,有效预防、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但锻炼依从性欠佳也可影响康复效果,需加强护理干预。但既往常规护理多倾向于就诊期间口头或纸质材料宣教,忽视居家自护及锻炼坚持性。而近年来,临床护理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提升病患自理能力,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康复。
本研究在研究组中应用自我护理干预,其中,改良健康教育形式能克服常规护理中教育形式单一导致宣教效果不佳的弊端;利用微信平台完善随访方式,不仅便于患者随时就相关问题咨询医务人员,还能促使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者锻炼及康复情况。患者心理状况也是影响其锻炼依从性的关键,但既往常规护理对心理方面重视度不高,而自我护理强调加强心理干预,可提升患者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此外,还重视强化生活自护,养成记录盆底肌锻炼日记习惯等。本研究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锻炼依从性良好率更高,且1h尿垫试验改善效果更佳,凸显出自我护理干预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自我护理干预可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锻炼依从性,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