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06-28 03:01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464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2期
关键词:腺样体中耳鼓膜

任 勇 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 464400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患者多伴有听力减退、中耳腔积液等症状,若发生于儿童,且未及时治疗,还将导致患儿语言发育障碍、耳聋等,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上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多以排出积液、通气引流为主,多采用滴鼻液、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复发率较高,且长期使用抗生素毒副作用较大[2]。鼓膜置管与鼓膜穿刺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方法,其中鼓膜置管术后需长时间带管,易形成鼓膜瘢痕;而鼓膜穿刺术后中耳积液时间较长,且并发症发生率高[3]。本文主要对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对比,以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8~63岁,平均年龄(35.52±4.63)岁;其中单耳发病25例,双耳发病23例。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9~61岁,平均年龄(35.28±4.57)岁;其中单耳发病26例,双耳发病2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相关诊断标准[4];②均经声导抗检查及鼓气电耳镜检查确诊;③经检查可见鼻咽部腺体样肥大;④均符合手术指征;⑤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感官缺陷者;②合并颅面部损伤者;③扁桃体过度肥大者;④认知障碍者;⑤合并过敏性鼻炎;⑥无法耐受麻醉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仰卧于手术床,保持患耳向上,对耳道进行常规消毒,儿童采取全身麻醉,成人采取局部麻醉,选用直径为2.6mm,0°内耳镜,利用监视器观察患者中耳腔及鼓膜内情况。对照组行鼓膜穿刺术,方法如下:对患者鼓膜表面进行麻醉,时间约15min,短斜面7号穿刺针与1ml注射器相连,于鼓膜前下象限完成穿刺,并利用地塞米松进行冲洗,术后利用消毒棉球对外耳道进行封堵,并进行常规抗感染干预,同时,利用呋喃坦啶麻黄素滴鼻液滴鼻。观察组行鼓膜置管术,方法如下:利用鼓膜切开刀于鼓膜前下象限做一放射状切口,长1~3mm,采用微型吸引器吸净鼓室积液,并将其排出,利用地塞米松溶液冲洗积液,随后置入哑铃型硅胶鼓膜通气管,确保其卡在切口边缘。术后利用消毒棉球对外耳道进行封堵,并进行常规抗感染干预;鼓膜通气管通常于3~6个月后自行脱出,若未自行脱出,可观察患者情况,若患者症状、鼓室黏膜均恢复,渗液消失,即可将鼓膜通气管取出。

1.4 观察指标 (1)恢复情况:记录两组中耳积液时间、完全愈合时间;(2)听力水平: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采用ORBITER922-2听力计(丹麦Madsen公司)测定患者听力水平;(3)记录两组并发症:包括中耳感染、鼓室硬化、鼓膜穿孔等。

1.5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鼓膜及听力恢复,纯音测听恢复,声导抗组图呈A型;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鼓膜及听力有所改善,纯音测听提升10dB,声导抗组图由B型转为C型;无效:上述均未改变[5]。总有效=显效+有效。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360,P=0.037。

2.2 治疗情况 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及完全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耳积液时间及完全愈合时间对比

2.3 听力水平 治疗前、后,两组在频率0.5kHz、1.0kHz及2.0kHz下听阈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频率0.5kHz、1.0kHz及2.0kHz下听阈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听力水平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2.4 并发症 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031,P=0.025。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渗出性、非化脓性炎症疾病,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咽鼓管功能障碍、腺样体肥大、异常免疫反应等有关,咽鼓管一旦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将导致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使中耳内负压增加,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强、黏膜渗出、水肿等,进而造成中耳积液[6]。腺样体属于免疫器官,是咽淋巴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腺样体或其周围组织受到炎症刺激,将造成腺样体肥大,随着腺样体肥大细胞不断增多,炎性介质也在随之增多,加快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影响咽鼓管功能,引发中耳积液[7]。

鼓膜穿刺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方式,其主要于鼓室内插入穿刺针,将中耳积液抽出,并注入治疗药物,达到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势。但穿刺针针头的移动可能刺破鼓室内听骨链、前庭窗等重要结构,导致鼓室内侧出血,诱发感染,尤其针对外耳道狭窄患者,操作风险更大[8-9]。鼓膜置管术是鼓膜切开术的延伸方式,利用留置的一次性导管,将鼓室内积液逐步吸收,将药物分期注入,不仅可起到平衡鼓室内外气压的作用,还可有效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10-11]。本文结果显示,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中耳积液时间及完全愈合时间更短,表明与鼓膜穿刺相比,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疗效更显著,在中耳积液时间及完全愈合时间改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在频率0.5kHz、1.0kHz及2.0kHz下听阈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后,两组在频率0.5kHz、1.0kHz及2.0kHz下听阈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表明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均可有效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水平。另外,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表明与鼓膜穿刺相比,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更加安全可靠。郭九海等[12]研究指出,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均具有良好效果,均可提升听力水平,但鼓膜置管术中耳积液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本文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水平,而鼓膜置管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更佳,且可有效缩短中耳积液时间及完全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腺样体中耳鼓膜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临床疗效观察
先天性中耳畸形的临床分型及其与耳聋的相关性研究
核消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30例
间接性鼓膜裂伤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