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孙 玲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在“儿童本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站在幼儿发展与需求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思考如何才能让“乡土资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绽放异彩。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我园周边有丰富的本土生态资源,如山、农耕、农俗等,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尝试不“依赖”教材,而是聚焦幼儿的生活与游戏方面,充分挖掘本土生态资源,将《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的目标融入其中,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实践探索、家园合作、观察调整等方式形成了系列性的、深入性的活动。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应让幼儿与大自然、大社会直接接触,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和知识。于是,我们从最初课堂的教条式讲解,到现在的幼儿和教师、家长一起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中一起进行资源的收集、分类和利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数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我们和幼儿一起去爬山,去捡拾松果、树枝、小石头等。回园后,和幼儿一起商量如何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幼儿们想到了可以用松果开展分类游戏;将树枝分成若干段,进行数的计算游戏;用小石头来玩五子棋的游戏等。在每个班级的数学区域,都有幼儿用自己找来的材料,一起开展各种益智小游戏。幼儿们在玩一玩、做一做中掌握了各种数学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中提出:“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而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于是,我们将诸多的数学元素融入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周边资源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把生活中的事物转化为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材料、学习的情景。
小班第一学期的数学活动主要是在班级中开展的。首先,我们给班级的物品柜、床、鞋柜等做了6S标记,根据6S 标记,幼儿通过认识物品学会了一一对应关系、颜色配对、3 以内点数配对等数学知识;其次,我们结合拔萝卜的户外实践活动生成了“认识萝卜”数学活动,幼儿知道了不同萝卜(白萝卜、胡萝卜、樱桃萝卜等)的名称,学会了点数萝卜和对萝卜进行分类等数学知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第二学期的主题活动“春天”中,我们开展了远足郊游“寻找春天”的数学活动。幼儿们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春天的迎春花、柳树、桃花,认识了颜色、形状、大小等知识点。
对于中班,我们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例如,每天数一数班上来了多少个小朋友,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在主题活动中,我们进行了爬山和远足的实践活动。我们邀请家长参与,跟幼儿们共同观察,数一数看到的树。我们还收集了各种树叶、树枝、石头等材料并投放到数学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学会了根据颜色、大小、形状等不同特点对树叶、石头等材料进行分类并开展了“给树叶找家”“树叶拼图”等游戏。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结合“重阳节”开展主题活动,教师尊重幼儿的意愿,开展了我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写封信的活动。通过到邮局参观,我们一起了解了邮局的工作流程,家长和幼儿一起体验动手写信、寄信、写邮政编码、贴邮票的过程。活动后,我们将数学区的一角变成了一个“小邮局”。在这里,幼儿们可以扮演“邮递员”为大家送信,“邮递员”们要根据信封上的门牌号码,认真地数楼层和房间,把信送到小伙伴的手中。
对于大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学习认识时钟,认识星期,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等。在一日生活中,幼儿们轻松自如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另外,结合农村资源和家长资源,我们进行了“挖山芋”的主题活动。我们带幼儿到地里挖山芋,把挖到的山芋投放到班级。幼儿观察山芋的形状,并画下来;对山芋按大小进行分类,目测山芋的数量,点数山芋,还生成了“卖山芋”的活动。活动中,幼儿园的天井就是幼儿们的“实习场”,他们自己搭建好“卖场”,挂上自己亲手绘制的海报,摆上自己挖来的山芋,并放上标价牌。“大家快来买啊,一块钱一个啦!”“我们买一送一啦!”叫卖声此起彼伏,“顾客们”和“小摊主们”讨价、还价,场面甚是热闹。通过买卖活动,幼儿们学会了给物品分类、标价和记账、收钱、找零,10 以内的加减运算也在游戏中轻松习得。
《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们充分利用林场、社区及周边资源,将收集来的材料与我们的课题相结合,将农村特有的材料,如树枝、树叶、竹竿、芝麻秆、松果、木桩等自然资源,扩充到区域游戏中。例如,在益智区,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动手操作和摆弄,学习观察与比较,感受物体的形状,识别物体的颜色,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大小。
根据幼儿兴趣,教师利用各种材料精心制作益智小游戏,如生活中常见的“花样扑克”游戏,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大富豪”“飞行棋”等棋牌类游戏,适合小班幼儿玩的“排序火车”“开心转转乐”及数物匹配类游戏等。
《指南》中提到:“幼儿的数学认知是从动作开始的。”3 ~ 6 岁的幼儿精力比较旺盛,这个年龄段的幼儿需要通过感觉、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来探索周围世界,建立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为顺应幼儿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将数学和运动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习数学。我们通过对幼儿园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展了亲子制作运动器材、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生态低结构材料,制作了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运动器材并投放到晨锻活动中。
小班幼儿年龄小,我们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玩具,如教师在松果上写不同的数字,让幼儿根据松果上的数字拍打相应次数的球,从中感知数量关系;在“拖小猪”游戏中,幼儿拖着“小油桶车厢”,并根据车厢上的数字进行排序,完成排序后再进行运动,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数字顺序。
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可以适当开展复杂一些的游戏。如在“跳格子”游戏中,幼儿边跳边数数,认识了10 以内的数字;幼儿在“滚筒”里行走,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旁边等方位词描述滚筒的位置与运动方向。
大班幼儿可使用的游戏材料更加丰富。例如,夏天的时候,幼儿们在小树林里捡石榴花,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在打保龄球游戏中,通过抛掷纸球,击打瓶子,数数击打瓶子的数量,感知10 以内数量的分合。
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会创造不同的玩法,无形中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我园积极筛选并巧妙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为幼儿营造有利于自由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环境。通过幼儿一日生活学习,帮助幼儿获得个性化发展,逐步提升了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今后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坚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维,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区所特有的各种乡土资源,为幼儿的各类自主性学习活动营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