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凡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肺动脉高压是机体呼吸、循环系统常见病,多表现为肺血管压力、阻力增高,甚至还进展为血管腔闭塞、肌型肺血管丛样病变,使之在制约机体呼吸功能的同事,诱发呼吸衰竭性死亡。而在此过程中,机械通气则是挽救患者呼吸功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的关键[1]。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本课题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8月收治的86例老年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纳入有创组(43例)和无创组(43例)。有创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60~82岁,平均(66.9±2.8)岁。无创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61~83岁,平均(67.3±2.4)岁。数据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创组为有创机械通气,即通过气管插管的方式,和呼吸机间有效衔接;无创组为无创机械通气,即为无创面罩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压力支持模式”,各项参数为: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初始压力0.29~0.49千帕,持续压力为0.78~1.47千帕;潮气量为每千克8~10 mL,氧含量约为40~100%[2]。
对比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氧合功能。即血清细胞因子涉及脑钠钛、内皮素-1、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氧合功能涉及氧合指数、动脉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3]。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若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若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有创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无创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n、±s]
表1 对比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n、±s]
组别 脑钠肽(pg/mL) 内皮素-1(ng/mL) 白细胞介素(ng/L) C-反应蛋白(mg/L)有创组(n=43) 212.5±4.7 67.8±2.3 16.6±3.0 28.8±5.7无创组(n=43) 173.4±4.4 56.0±2.9 10.0±1.8 20.0±5.2 t 39.8243 20.9052 12.3705 7.4790 P<0.05 <0.05 <0.05 <0.05
无创组氧合功能较优于有创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患者氧合功能[n、±s]
表2 对比患者氧合功能[n、±s]
组别 氧合指数 动脉血样饱和度(%) 血氧分压(mmHg) 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有创组(n=43) 23.9±1.8 85.7±6.2 86.7±12.3 53.2±3.4无创组(n=43) 18.5±1.3 94.4±6.4 94.5±11.6 45.5±4.9 t 15.9479 6.4024 3.0252 8.4660 P<0.05 <0.05 <0.05 <0.05
鉴于机体生活水平的增高,越发注重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而这也成为医疗机构诊疗工作的前景。呼吸衰竭作为老年肺动脉高压常见性、多发性并发症,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由于躯体功能退化,使之面临心肺功能代偿、应激能力和抗缺氧能力降低的现象,加重机体病情进展。传统机械通气是以气管插管为前提施行的有创通气,呈现并发症高、脱机难度大的特点,但无创机械通气则为面罩辅助吸氧,能够在保留机体呼吸道防御能力的同时,起到并发症预防的效果[4]。总之,针对老年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还可改善氧合功能,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