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龙,曹 虹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学教育改革,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启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1]。现在进行的医学教育改革是21世纪全球医学卫生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提出以“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的转化式学习模式,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医疗卫生人才的质量[2]。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临床实践学时较少,实践教学环节模式单一,综合设计性实验较少[3];临床见习学时不足,形式以小讲座为主,开展床边教学较少,导致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在最后一学年的实习阶段时,护生又存在理论知识模糊不清,不能将实践与理论充分融合,实践能力较弱[4]。以上这些迫切需要推动护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改革。
1.1 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法分别从我校2017届和2018届高职护生中各抽取两个班,其中一个为“卓越护理班”,各一个为对照班。“卓越护理班”依据“卓越技能型护士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护理计划”)模式进行培养,对照班依据本校普通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2017届护生中卓越护理班51名学生,其中男生2名,女生49名,年龄(19.27±0.57)岁;对照班48名学生,其中男生4名,女生44名,年龄(18.94±0.66)岁。2018届护生中卓越护理班47名学生,其中男生4名,女生43名,年龄(18.98±0.91)岁;对照班49名学生,其中男生3名,女生46名,年龄(18.73±0.87)岁。
1.2 方法
1.2.1 我校“卓越护理计划”模式改革内容 针对我校现有高职护理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修订“卓越护理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国内一些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建设情况考察、社会调查及与师生座谈、校企合作单位座谈等形式,征求各方意见及建议,多方面对卓越技能型护士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创建“固基础、增素养、重技能”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护理知识、良好的护理道德、丰厚的人文素养、精湛的护理技能的卓越护士,提升护士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护士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我校高职护生大多为理科考生,存在重理轻文的思想,多数护生人文社科知识“先天”有所缺失[5]。针对这一情况,并根据卓越护士培养要求,在开设《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护士人文修养》《护理伦理学》《卫生法律法规》《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人文课程外,还增开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徽州文化》,以及《弟子规》《菜根谭》等读书分享课程,同时选修《太极拳》《八段锦》,通过多方面人文课程的融合,提高护生的人文素养。
1.2.2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 依据卓越护士培养要求,改革现有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构建“早接触、早涉足、早融合”护理实践能力体系,在第一学年组织护生开展如结核病防治的社会卫生宣传实践,通过走进社区、走向医院、走入护士站等活动,使护生尽早接触临床护理、感受护理职业的责任与魅力,提高护生对专业的认识与肯定;第二学年根据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分阶段的课程见习,使护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带着问题涉足临床护理,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我校实训基地为“卓越护理计划”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持,使得护生校内实训练习与校外见习有机结合,有利于护生实训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三学年开展临床实习,将知识与技能融合,全面锻炼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及知识整合能力,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承诺。
“卓越”的内涵之一就是要求毕业生能够不断取得岗位胜任能力[6]。利用我校现有的临床教学资源,与各个教学医院及附属医院密切合作,增强临床与教学协同,对卓越护士培养进行全程评估、督导及评价。严格实训实习管理,加强护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升护生的岗位胜任力。
1.3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第一,对护生的考核评价应多元化,包括从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人文素养及护理岗位技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第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的各种活动,包括演讲、操作、研学、锻炼、日记等方面,及时给予口头或书面评价,从而使促护生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对卓越护生的考核评价中,包括专业教师、临床带教老师、辅导员、学生小组成员以及护生自己等多主体共同进行评价。
1.4 效果评价
1.4.1 学业成绩 包括两学年的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成绩。对照班与卓越护理班专业核心课程考核形式、试题、考核标准完全相同。
1.4.2 专业承诺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评价 护生的专业承诺是护生专业信念的具体表现,护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可以反映护生的职业决策能力,同时护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及职业决策能力也是护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观察护生的这两项指标有助于了解护生综合素质。在本研究中运用了量表对护生的专业承诺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进行调查。(1)护理专业承诺量表。由吕桂云等[7]研制,包括4个维度:专业努力意愿、专业生涯涉入、专业正向评价和专业价值认同,共34个条目。采用Likert 4分法记分,分数越高表示专业承诺水平越高。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本次调查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2)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由彭永新等[8]编制,其Cronbach′s α为0.93,有较高的信效度。包括5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共39个题目。采用Likert 5分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或t′)检验。
2.1 护生进行“卓越护理计划”培养前后学业成绩比较 除2017届卓越护理班护生《儿科护理学》成绩与对照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两届卓越护理班护生其余的核心课程成绩均高于对照班护生(P<0.05~P<0.01)(见表1)。
表1 2017、2018届卓越护理班与对照班护生核心课程成绩比较分)
2.2 护生进行“卓越护理计划”培养前后专业信念与职业决策情况比较 “卓越护理计划”培养前,2017与2018两届卓越护理班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及职业决策能力各项目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后,2017与2018两届卓越护理班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及职业决策能力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班护生(P<0.05~P<0.01)(见表2~3)。
2.3 卓越护理班学生护生执业资格考试(简称“护考”)通过率和就业率比较 2017、2018两届卓越护理班学生护生护考通过率、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均高于我校护理专业平均值(见表4)。
3.1 卓越护理班学生核心课程考核情况 基础护理学以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两届卓越护理班学生中除2017届《儿科护理学》成绩与对照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P<0.01)。
3.2 卓越护理班学生专业信念情况 专业信念是个体对自身所学习或从事的专业包括知识文化、技能训练、行为准则、思范畴等持有的坚信不疑的态度,是个体的一种心理认知,是对专业的价值认同[9]。护生专业承诺(包括专业努力意愿、专业生涯涉入、专业正向评价、专业价值认同4个维度)是专业信念在护生群体的体现。“卓越护理计划”通过改革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人文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深入学校与教学医院合作,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卓越班护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卓越护理计划”使护生更加认同护理专业的价值,更加愿意努力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技能,更有意向将来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由此可见“卓越护理计划”对护生专业信念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表2 2017届卓越护理班与对照班护生专业承诺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组间比较分)
表3 2018届卓越护理班与对照班护生专业承诺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组间比较分)
表4 卓越护理班与全校护理专业学生护考通过率、就业率、就业对口率比较
护考通过率/%卓越护理班学校均值 就业率/%卓越护理班学校均值 对口就业率/%卓越护理班学校均值 2017届 100.0085.18100.0093.91 96.1086.052018届 100.0086.25100.0093.44 95.7070.62
3.3 卓越护理班学生职业决策能力提升情况 职业决策能力在护生的就业方面影响较为重要[10],多项研究[11-13]表明,国内高职高专护生职业决策有困难,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护生的职业决策能力。在“卓越护理计划”课题研究中,通过学校与医院的深入探究合作,增强了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知,提高了岗位胜任能力;利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卓越班的护生进行较为全面立体的评价,使护生能更加全面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评价;同时,人文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加强,既培养了护生的人文素养,又增强了护生的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卓越班的护生在面对职业决策时对自己能完成决策中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更有信心,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不断增强。护生表现出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越高,越有利于做出职业决策[14-15],进而促进护生成功就业。本课题研究数据显示,“卓越护理计划”的实施有效提高了高职护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可见“卓越护理计划”对提高护生的职业决策能力,促进护生顺利就业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护理教育整体办学形式、生源素质与卓越护士培养计划有差距、有矛盾[16]。我校进行“卓越护理计划”改革实践有效提高了卓越护理班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了专业信念、职业决策能力及综合素质,并且护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率均高于我校护理专业平均值。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只针对卓越护理班的护生,研究对象范围局限,非卓越班护生的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相对困难。第二,全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还有待进一步更新。实施“卓越护理计划”,必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与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队伍,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积极推进“双导师”[17]教学团队的建立。第三,护理教学资源依然存在不足,特别是信息化教学的资源缺乏,微课、MOOC等资源未全面开发。第四,卓越护士国际化起步慢,我校虽已开展护理专业国际交流,但还需加快建设进程,建立与多国院校合作项目,推进卓越护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