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楠,刘 芳,姚 洁,李晓伟,张 蜜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是指护理工作者将自身内在的人文素养外化为自主服务病人的能力[1]。“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有较高的人文关怀能力[2]。护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生力军和重要后备力量,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高低对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3]。近年来,护理学者为了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人文关怀教育方法,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不同层面的调查研究。邹宁等[4]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正向影响可帮助护生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心态,使护生在关怀和照护病人过程中更有勇气和信心。研究[5]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一种相对固定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倾向,既可以通过定向目标的教养方式直接对子女的成长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非定向目标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在家庭教育中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进一步明确父母教养方式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为完善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父母教养方式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现作报道。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陕西省咸阳市某医学院校全日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全日制护理学专业在校本科生;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近期有严重生理疾病者;近期接受心理治疗者;调查期间休学及请假者。纳入研究对象共444名,年龄19~21岁,政治面貌均为团员。其中男生39人(8.8%),女生405人(91.2%);大一年级148人(33.3%),大二年级145人(32.7%),大三年级151人(34.0%);独生子女90人(20.2%),非独生子女354人(79.8%);城市户口136人(30.6%),农村户口308人(69.4%);与父母关系融洽384人(86.5%),与父母关系一般60人(13.5%)。
1.2 调查工具
1.2.1 护生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根据文献资料及预调查结果自拟,包括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过班干部、家庭所在地、与父母的关系等。
1.2.2 关怀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 采用我国研究者吴冰修订和翻译后的CAI中文版[6-7]。CAI由认知(14个条目)、勇气(13个条目)和耐心(10个条目)3个维度共37个条目构成。量表采用Likert 7级计分,每个条目从“完全反对”到“完全赞同”分别计1~7分,正向计分条目24个,反向计分条目13个,总分37~259分,分数越高表示关怀能力越强。CAI中文版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0~0.88,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
1.2.3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文版 采用蒋奖等修订并翻译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8]。该量表包括拒绝(6个条目)、情感温暖(7个条目)和过度保护(8个条目)3个维度共42个条目(父亲版和母亲版各21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分别计1~4分,得分越高,表示父母越倾向于对子女使用该维度对应的教养方式。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0.84,重测信度为0.70~0.81,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78~0.85之间。
1.3 样本量计算 按照总体均值估计样本量公式n=[(uα+uβ)σ/δ]2+1/2uα2计算样本量。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0例调查对象作预实验调查,调查结果得出σ=1.426,δ=0.219。认为α=0.05有统计学意义,则uα=1.96,uβ=1.28,n=[(1.96+1.28)×1.426/0.22]2+1/2×1.962=446(人)。因此,本研究拟收集的最大样本量为446名。
1.4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由研究者本人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和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匿名填写且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46份,回收有效问卷444份,有效回收率为99.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2.1 护生关怀能力得分情况 444名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87.83±19.89)分,条目分为(5.08±1.31)分。认知、勇气和耐心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国际常模[9](P<0.01)(见表1)。
项目n认知勇气耐心本研究 44473.44±10.2655.47±10.9958.92±6.69国际常模138880.22±7.5668.25±11.5763.11±4.19t—14.9920.5015.64P—<0.01<0.01<0.01
2.2 不同人口学资料护生的关怀能力比较 不同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与父母关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护生关怀能力比较分)
△示F值
2.3 护生父母教养方式得分情况 444名护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情感温暖、过度保护、拒绝(见表3)。
表3 护生父母教养方式得分分)
2.4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与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关怀能力各维度中,认知、勇气和耐心与父母情感温暖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父母拒绝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认知与父亲过度保护呈正相关关系(P<0.05),勇气与父亲过度保护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见表4)。
表4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r)
*P<0.05,**P<0.01
2.5 不同关怀能力护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得分比较 参考国际护士关怀能力评分标准[10],关怀能力得分较高护生28名(6.31%),关怀能力中等水平护生62名(15.99%),关怀能力得分较低护生354名(79.73%)。对高、低关怀能力护生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护生的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拒绝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5)。
表5 不同关怀能力护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得分比较分)
3.1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87.83±19.89)分,关怀能力得分为126~245分,与国际护士关怀能力标准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认知、耐心、勇气,低于国际常模各维度得分,与徐志芳等[11-13]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以下两点:其一,此次调查对象多数属于非独生子女,有研究[14-15]表明,非独生子女从小与兄弟姐妹相处,在生活中较少得到父母的偏爱,更懂得如何照顾关心他人和替他人着想,关怀和照顾他人的意识感较强;其二,此次调查的对象为本科护生,本科护生在学校对人文关怀的理论知识学习较多,对人文关怀相关知识有足够的认知水平,但是本科护生在临床实践的时间较短,经验不够,缺少处理未知事物的勇气和能力。因此,护生对人文关怀的认知水平较高,主动关怀他人和处理未知事物的勇气能力较低。
目前,我国护生人文关怀的学习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造成护生对人文关怀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对培养自身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视度不够[16]。国外部分国家对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起步较早,课堂教育方式相对生动、活泼,以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为主,同时也注重实践教育,如讲述人文关怀事迹、伊朗手术室护生移情角色扮演和人文关怀亲身体验活动[17-19]等。
3.2 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有助于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是一种对子女的日常行为表现出包容、理解与尊重的教养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护生关怀能力及关怀能力中的认知、勇气和耐心均呈正相关关系。路肖惠等[20]研究表明,父母在教养子女时采用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子女易形成善良、温和的性格,亲社会能力会提高,对关怀他人的认知度和耐心程度亦会增加。田桂香等[21-22]研究发现,父母通过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给予护生较多的温暖与关怀,可增加护生的主观幸福感,提高护生在临床中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因此,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3.3 父母拒绝的教养方式阻碍护生关怀能力的提升 父母拒绝的教养方式是指子女犯错时,父母运用责备、训斥和处罚的形式对待子女,或者是对子女的日常行为进行过于严格的管教和监督[23]。贾利茹等[24]研究表明,父母采用拒绝的教养方式对待子女,子女易形成自卑、内向的性格,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亲社会能力会下降,缺少主动关爱他人的勇气。张静平等[25]研究发现,父母采用拒绝的教养方式容易使护生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而护生的这种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及病人的身心健康,使护生工作的积极性下降,从而阻碍其关怀能力的提升。因此,父母采用拒绝的教养方式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会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水平仍需提升,情感温暖这一教养方式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护生接受人文关怀教育的主要场所为学校,教师给予护生温情的教学态度,使护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关爱与理解,有勇气去面对临床中的困难,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有积极影响[26]。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强调情感温暖的教育方式,将教师的情感温暖教育方式与父母的情感温暖教养方式相结合,共同作用于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中,有效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