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若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晚上,妻子悄悄跟丈夫说:“我们的女儿要长大了,她第一次月经来了。”丈夫敏锐地感到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契机,便与妻子商量了具体对策。除了由妈妈进行直接的教导外,爸爸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传达自己对女儿的爱,写了一封信——
女儿:
爸爸祝贺你告别童年!女孩子来月经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这意味着在之后的日子里,你的仪态、语言、心灵会更加美好,你将长成一个大姑娘,并拥有美好的人生和未来。当你一天天成熟起来的时候,你也会更有勇气面对成长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当然,你也会更懂得只有刻苦地读书学习,才能赢得宝贵的人生。爸爸会陪伴着你长大,希望你坚定信心,健康快乐!
疼爱女儿的爸爸
同时,父亲又给女儿找了几本青少年读物,提示女儿经常阅读上面关于如何对待初潮以及青春期发育知识的内容。后来女儿给父亲回了信,其中说道:“感谢您对我的一切疼爱。”这位少女是幸运的,她在父母的帮助和引导下,顺利度过了少女初潮这一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她没有遭受迷惘、惶惑、紧张乃至惊恐的情绪困扰,身心健康地成长着。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月经来潮将会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一系列变化。根据1990年我国的一项调查,女孩的初潮时间最早为9岁,最晚为18岁,平均年龄为13.04岁。可以这样说,有了月经,才使少女成为一名真正的女性并能够孕育生命。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有人称少女的初潮是女性生命史上的里程碑。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父母及亲友对少女初潮所持的态度,会对少女的身心健康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少女初潮时,家人如能给予亲切的关怀、细心的照料和科学的指导,就会使他们在初潮时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并能对月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对少女顺利地度过初潮、适应经期及整个人生产生有益的影响。反之,初潮时,少女如果得不到家人的重视、帮助和指导,就极容易对月经产生恐惧、厌恶之感,以至情绪低落或紧张不安,甚至会出现消沉、自卑的心理。长此以往,会导致痛经、月经失调等现象,严重的将影响一生的发展。
然而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家长和孩子大多谈性色变,认为讨论这些内容是羞耻的,无法说出口的,因而不少少女在青春期初期没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科学的指导,更不知有多少女性被那时内心留下的阴影笼罩一生。其实,每一位母亲回想一下自己的少女时代,就不难理解少女初潮时的无助。因此父母一定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让自己的女儿在月经初潮时得到受益终生的人生指导,处于青春期的少女也要科学看待月经初潮,遇到问题及时和父母求助与沟通。
记得在多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中,有位同学袒露自己患了一种叫“遗精”的病,多年后从其他同学口中听说病得卧床不起了。再后来,更有传言说他因此而过早地离世了。男孩子遗精真的这么可怕吗?
科学已经证明,遗精是男孩子中常见的一种性生理现象。该现象的发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较多发生在睡梦中,叫做“梦遗”;一种发生在觉醒状态,叫做“滑精”。这两种情况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据调查,我国男孩首次遗精或射精的平均年龄为14.4岁。遗精或射精的出现,是男孩子生殖器官发育基本成熟的标志。男孩进入青春发育期后睾丸发育加快,睾丸等生育器官已经能不断地产生精子,分泌精液。由于精子和精液的不断产生和积存,就会自然排出体外,于是出现遗精。这便是俗话说的“精满自溢”。
许多年以后,我又见到了那位同学,并证实了我当初对传言的怀疑是有道理的。他的确有过严重的心理压力,出现过心理障碍。这也许是个特例,但又有多少男孩曾因遗精而陷入紧张、恐惧、自卑、羞耻感、罪恶感的深渊?为什么青春期正常的性现象,却让那么多人不知所措?在谈性色变的氛围中,有多少男孩能从师长、父母那里适时得到有关遗精的正确知识?时代在进步,我们不能以有色眼镜去看待孩子的青春期,在孩子遗精时,应给他的心灵成长多一点关爱与助力。
首先是让孩子对遗精有正确认识。如前文所述,遗精是男孩子正常的生理现象,把遗精看成“大伤元气”、影响健康、引发疾病的看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据相关分析表明,精液中90%的成份是水,其余10%的成份中,除少量的生殖细胞外,就是果糖、葡萄糖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和酶。“十滴血一滴精”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为遗精带来的“损失”而担心。如果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心理上的冲突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以致造成恶性循环,使遗精次数增多。而遗精次数不像女孩子的月经那样很快形成规律性和周期性。男孩子遗精,有时两三个月一次,有时候一二周一次,或者短期内两三天一次,甚至连续两三个晚上都会有。也就是说,它并不是隔多少天一次才属于正常范围。
其次是帮孩子防止过于频繁的遗精。对此,不论是父母还是男孩自己都应在以下几方面多加注意:第一,应注意青春期男孩性器官的卫生。比如,检查是否存在外生殖器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炎等。这些诱因会引起遗精,如发现要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还应教孩子勤换内裤,经常清洗外生殖器。第二,应注意生活习惯。比如,避免穿过紧的内裤,睡眠时下身及足部不宜过暖或压迫过重,避免把手放在外生殖器处等。第三,应注意引导孩子避免过分的性刺激,如不要过多接触描写性的小说和影视。如果上述这些措施未能奏效,还可以到医院求得医生的帮助。不过对于孩子的遗精,关键是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一位中学生这样讲述他过去的故事:
她是我的中学同学,记得在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和她在教室里隔桌而坐,讨论着学习的问题。她穿着的浅黄色衬衫,轮廓鲜明地勾勒出她的体态,而她的谈吐和微笑,更引得我神游天外。我想转移注意力,于是开始读书,可我满脑子都是她的样子,总会情不自禁地幻想一些情节出来。猛地,我的脑子如五雷轰顶,我意识到这样很过分,我不该这样去想象自己的朋友,这样的想法更不该产生。从那以后,我便刻意躲开她,即使偶尔相遇,也假装看不到,我感觉自己像一个罪人……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和警醒是深刻的。孩子进入青春期,由于性腺(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成熟,性激素水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出现飞跃,性冲动也就会随之而来。这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我们不必对性冲动讳莫如深,更加需要的是指导青少年科学认识和把握。
1.深刻认识。性冲动虽然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但它又是人作为动物的一种本能。然而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与其他动物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人有意识,更有理性。人的行为本质特点在于其社会制约性,也就是说,人的行为要受到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制约,即受到理性的控制和意识的支配。
2.坚定信念。深刻的认识应进一步转化为坚定的信念,才能支配自己的行动。青少年要以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顽强意志来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自觉拒绝性诱惑,抵制不健康的性刺激。唯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自己不成为性冲动的奴隶。
3.正常交往。男女生之间公开自然的交往,可以消除或降低两性之间的神秘感,提高性冲动被唤起的阈值。所以,应指导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增进与异性同学的互动,青少年自身也要维持与异性的交往。禁止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动机也许不坏,但效果恰恰事与愿违。
4.丰富生活。家长要鼓励青少年充实自己的学习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参加多种有益的科技文艺活动。因为一旦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性情,也就减少了性冲动的出现频率和强度。青少年要注意在繁忙的学习中经常“抬起头”,让自己眼界更开阔,学会转移注意力。
5.增强运动。指导青少年适度增加一些运动是减少性冲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从生理学上说,运动可以避免性腺的过度活动,使肌体热能均匀散发,避免血液积于性器官而引起性冲动。从心理学上说,运动可以减少人的安逸感,冲淡人的性意念,从而减少性冲动的发生。
6.培养习惯。培养青少年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制度,上床后即刻准备入睡,清晨醒来立即起床,被褥不要过暖,不穿过紧的内裤,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有效地减少性冲动产生的频率。
7.掌握技巧。性冲动的克制也有一些技巧问题。比如避免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遇到容易诱发性冲动的情境,不单靠主观转移而采取客观转移,如及早离开;夏天的着装避免过于暴露等,也能缓解自己或他人的性冲动。
8.树立理想。人的精力表达趋向受制于人的生活目标。教育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当胸中有一个大目标时,孩子就会将自己的精力投入进去,勤于学业,发愤进取,有所作为。这才是控制性冲动的最基本心理前提。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孩子的性冲动本身不是罪,家长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不要反应过激,青少年也不要把性冲动当作十恶不赦的事,而是要努力学会做性冲动的主人。
“港湾”邮箱bighome@163.com
欢迎倾诉您内心的声音,我们将为您解忧,这里将是您温暖的心灵家园!